摘要:当你穿梭于上海的高楼大厦之间,是否曾注意到一些地方似乎被时间遗忘?在徐泾和华新交界处,有一片约4平方公里的土地,至今仍保留着田园风光,与周围林立的高楼形成鲜明对比。
当你穿梭于上海的高楼大厦之间,是否曾注意到一些地方似乎被时间遗忘?在徐泾和华新交界处,有一片约4平方公里的土地,至今仍保留着田园风光,与周围林立的高楼形成鲜明对比。
这可不是普通的荒地,而是上海176平方公里战略留白用地的一部分——相当于100个人民广场的面积,价值千亿,静静躺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等待属于它们的时代到来。
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留白可不是浪费。相反,这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战略留白用地,官方称之为“战略预留区”,是为未来重大功能项目、重大事件预留的空间。
想象一下,上海就像一位精明的管家,没有把所有的好东西一次性摆出来,而是特意留了一些“压箱底”的优质地块,等待最合适的时机使用。
这些战略留白用地遍布上海各个行政区。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包括复兴岛在内的5个上海主城区内的战略留白区。
为什么上海要这么做?答案很简单:为未来留可能。就像下棋时要留后手,城市发展也需要为未来的重大发展需求保留空间。
在上海多个战略留白区中,有几个地块尤为引人注目。
首先是宝山大场机场,这块地方面积约2.76平方公里,位于中环边上,地段极佳。但由于机场存在,周边不得不限高,交通也受到阻碍。一旦机场搬迁,这块地的价值将不可估量。
其次是闵行吴泾和莘庄的留白区,吴泾工业区预留约14平方公里,莘庄工业区东区4.7平方公里。有传言称这些区域可能为未来大型国际赛事预留。
黄浦世博滨江是另一个焦点,这里被称为上海中央活动区仅存的最后一幅“拼图”,未来可能定位为中央科创区。
而浦东高桥石化与原沪东船厂地区,滨江岸线超过9公里,开发潜力巨大。一旦完成搬迁改造,将成为浦东新的黄金水岸。
在青浦区徐泾镇和华新镇的交界处,有一片约4平方公里的土地,至今仍保持着农村风貌。
这片土地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它引发了市政府可能搬迁至此的传言。
从卫星图上看,这片被标注为灰色的未定义城市建设用地,与周围已开发区域形成鲜明对比。有未经确认的设计图显示,这片区域可能被规划为行政中心地带。
不过,目前这仍停留在传言阶段。更现实的猜测是,这可能只是上海市行政办公预留用地计划的一部分,未必是市政府的搬迁目标。
上海管理这些战略留白用地的方法可谓科学精密。
市规划资源局实施了 “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 专项行动,对产业用地进行综合绩效评估和综合价值评估,形成ABCD分类清单,有针对性地采取盘活路径。
仅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海就计划盘活低效产业用地30平方公里。2024年,全市低效产业用地处置面积目标不少于45平方公里。
上海还创新推出了 “找地选楼” 大模型应用,像匹配对象一样为企业精准匹配土地和空间需求。这种智能方式大大提高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这些战略留白用地一旦启动开发,将对上海城市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大场机场地块的开发将彻底打通宝山中心城的东西向交通,中环北抬有望实现,极大改善北上海交通状况。
吴泾地区的转型则可能复制“世博”效应,将主城滨江最后一块化工产业区转型为新的滨江功能区,带动上海南部广阔空间开发。
而黄浦世博滨江的中央科创区建设,将在上海核心区域形成一个新的创新引擎,对全市科创中心建设形成有力支撑。
这些留白用地的开发,将不是简单的房地产项目,而是城市功能重塑的战略性举措。它们将帮助上海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未来五到十年,随着这些“宝藏地块”陆续揭开面纱,我们将见证上海城市格局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就像一位棋手缓缓落下的决胜棋子,这些今天的留白将成为明天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关键支撑。
而这一切,都源于十多年前的今天,上海在城市规划中展现的远见与智慧。
来源:上海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