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口述大帅府秘闻6:张作霖过五十大寿,特地请来了梅兰芳先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2 07:27 1

摘要:1924年12月,我们正随张作霖住在天津的曹家花园。一天,突然收到奉天的一封电报,是五太太寿氏打来的。电文说:"岳姑娘生一女孩,母子均平安,特向大帅报喜"。张作霖看完电报,心里十分高兴,虽然他重男轻女,可这时他已经有了7个儿子、5个女儿,又添一个老闺女,况且这

1924年12月,我们正随张作霖住在天津的曹家花园。一天,突然收到奉天的一封电报,是五太太寿氏打来的。电文说:"岳姑娘生一女孩,母子均平安,特向大帅报喜"。张作霖看完电报,心里十分高兴,虽然他重男轻女,可这时他已经有了7个儿子、5个女儿,又添一个老闺女,况且这个老闺女又是岳姑娘生的,实在是不错。岳姑娘从进大帅府就一直不离他的左右,百依百顺地侍候他。人老实,性格又温柔,赢得了帅府上下的敬重,也特别讨大帅张作霖的喜欢。当然,五太太寿氏也是他宠爱的人,只是五太太过于聪明,又太逞强好胜,遇事爱抓尖;而岳姑娘是品貌双全,是他心目中的可心人。

他满面含笑地把电报递给副官长,说:"给五太太回电,女孩尊为六小姐,岳姑娘升为六太太,委托五太太办满月酒,要热闹些"。副官长答应一声办去了。

后来,听留在奉天大帅府的人讲,岳姑娘生孩子,可忙坏了五太太。好几天前,她就叮嘱岳姑娘身边的丫鬟、老妈子们:"你们可要留心,晚上睡觉可不要太死,有动静赶紧来找我,好请大夫,把该用的东西都准备好。"五太太很尽心,因为张作霖临走有话:"老五,岳姑娘就交给你了,她临产的事儿,你就多操些心吧!"五太太娇嗔地瞪了他一眼,笑着说:"这还用你嘱咐吗?理当我来办,大帅您就放心吧。"大帅刚走20多天,岳姑娘就生了个女孩,母子平安,五太太自然也高兴。为了让远在天津的丈夫放心,她忙给天津发了电报。收到回电,五太太仔细地看了好几遍,对身边的丫鬟小玉说:"先去告诉高奶妈,让六小姐先吃她的奶,再派人去找奶妈。"小玉走后,她也忙站起来,去三楼上看岳姑娘。她走出小青楼,绕过假山向大青楼走去。为了侍候好岳姑娘,还多带了两名丫鬟、老妈子一起去。在月子里,五太太对岳姑娘关怀备至,亲自为她制做了食谱,叫厨房给她做软食,每天都不重样,既有营养又合口味,因此,岳姑娘在月子里保养得很好。

时光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一个月了。满月这一天,五太太和卢夫人大办酒席,帅府来了不少客人。少奶奶于凤至在客厅里接待来客,又陪着客人到三楼见岳姑娘。只见岳姑娘那粉红色的脸儿比前更胖了。岳姑娘笑着让客人和于凤至坐下,客人们都拥向床前去看婴儿,有的说:"这孩子可太漂亮了,叫什么名字?"岳姑娘笑眯眯地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说着,就对于凤至说:"她大嫂,你是个有学问的人,六小姐的名字你来起好吗?"于凤至摸着六小姐那粉红的小手,仔细地端详着婴儿的小脸,虽说是刚满月的孩子,可长得确是极标致:高高端正的鼻梁,棱角分明的小嘴,还有那双眼睛又黑又亮……,于凤至想了想笑着说:"我这个小妹妹生得这么周正,这么美,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哦,叫怀敏怎么样?这个敏字儿还挺有讲究呢。"岳姑娘一听忙满意地点点头:"好,好,就叫怀敏吧。"在座的客人也齐声称赞:"还是少奶奶有学问,名字起得真好听,这位六小姐长大了准是有才有貌的千金。"大伙正在说笑,丫鬟上楼来说:"酒席巳在楼下大厅里摆好了,太太请客人们入席。"于凤至忙陪客人下楼。当客人们进大厅时,十五桌鱼翅席已摆设齐整,卢夫人,许夫人、五太太都在门口迎接,欢迎众客人入席。宾主举杯祝贺六小姐聪敏俊秀、长命百岁,将来一定是位贵夫人。

客人送不少礼物:有金牌子、银牌子、金手镯、脚镯和各种衣物。五太太代表大帅一再向客人致谢,她说:"叫大伙破费了,我代表大帅谢谢你们,大家要吃好喝好。"于凤至走到五太太面前悄声说:"姨妈,客人的差官也要留饭。"五太太忙说:"啊,对了,我差点给忘了,让厨房多备五桌海参席,招待随从和差官,让帅府副官和上差作陪。"五太太派上差办去了,饭后众客人陆续散去了。

晚上,岳姑娘对五太太说:"我想应当给厨房、老妈子、丫鬟们一些喜钱,这一个月把大伙累坏了。"五太太说:"对,我也是这样想的,我去支钱。"五太太给岳姑娘五千元,以岳姑娘的名义赏给下边做喜钱。

每年,大帅张作霖过生日,都要大肆庆贺一番,这已成为帅府的重要活动之一。1925年(民国十四年)农历二月十二是张作霖五十大寿,贺寿的气氛就更加隆重了。

首先,在三进院当中搭起一个大蒂棚,准备唱戏。演员,化妆、换衣服用的后台,就设在秘书厅。从二月十一起,连演三天戏,特地从北京请来了梅兰芳先生、谭富英先生、尚小云先生和程砚秋先生等京剧名角。

大帅府经过一番精心地布置,大门上悬挂上红色宫灯,二门上挂上各种带有寿字儿的纱灯。花园里,扯满了各种颜色灯泡,到了晚上,电灯一亮,大帅府仿佛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如在仙宫。

为了安全,帅府比平日多加了岗。辕门由6人增加到10人;一门由12人增加到15人,二门差官由1名增加到2名。

张作霖五十大寿到来的时候,大帅府门前是车来人往,车水马龙,都是送寿礼的,一拨接一拨。这些寿礼有寿嶂、寿桃、寿面以及各种礼品。收到的西洋糕、芙蓉糕,装满了两个耳房,寿桃寿面无计其数,办寿以后卫队三连一百来人连吃了整整一个星期。

寿堂,布置得富丽堂皇,在最显眼的位置上摆放着孙中山先生送来的玉石大桃,桃色有红似绿,周围有六个玉石小孩扒在桃下,用一块红缎子衬托着,真是金光闪闪,辉煌夺目,桃子和小孩都栩栩如生。张作霖非常高兴,他向客人夸耀说:"这个玉石大桃是孙中山先生送来的高级礼品,我太感谢了。"礼品由汪精卫和孙科亲自送来,一来祝寿,二来邀请张作霖再次进京,重新为国事会谈。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孙中山先生因病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当电报发到大帅府时,人们无不惊叹,特别是对孙中山先生非常敬佩的张学良,痛切地感到中国失去了一位伟人,他难过地说:"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是中国最大的损失。"接着派人前往北京吊唁。

梅兰芳先生等京剧演员来到奉天,下榻在奉天的中国银行。因为梅兰芳是中国银行的股东,住在那儿,吃、住都较方便,离帅府又不远,因此张作霖也同意他住在那儿,每天用车接送。二月十一,是祝寿的第一天,汽车把梅兰芳先生等接来后,由总参议杨宇霆陪同去拜见大帅张作霖。张热情地款待梅兰芳,让他坐在上宾席,吃的是燕翅席。头一天演戏,少帅张学良和少奶奶于凤至还特意到后台去看梅兰芳先生,说:"梅先生受累了。"我还记得在办寿以后,张学良和省长王永江,杨宇霆一起曾邀请过梅兰芳先生演义务戏(在小西边门外搭一个大棚子),但梅兰芳先生不愿唱野台子戏故而给推托了,说天气太冷,等天暖了再来演吧。

从二月十一到二月十三,每天都演两场戏。白天在督军署院演,招待各界官员;晚上在帅府演,给大帅张作霖一家和来祝寿的亲友看。二月十一这天,督军署先开席,将军以下的人员在这边吃,开的是翅子席,一次40桌,共开80桌。菜有:四干果、四鲜果、四凉盘,十大菜有:红扒鱼翅、红烧海参、鹿肉烧冬笋、植大虾、虎皮鸽蛋、芙蓉菜花、竹荪川银耳、虾子二冬、一品鸭子、火腿烧油菜,清汤全家福,主食是大米饭。开席时,厨房专门有人摆台,招待客人有副官、卫队营、连长等。下午演戏,梅兰芳的《仙女散花》,谭富英的《借东风》、程砚秋的《荒山泪》。帅府这边是燕翅席,有资格的军官们(将军以上)都在帅府吃。菜肴是:四干果、四鲜果、四凉盘和督军署那边一样。十个大菜是:一品燕菜、鸽蛋银耳、炸鸡段、鸳鸯鱼翅、虎皮鸽蛋、火腿烧菜花、鸡腿扒海参、一品山药、八宝、龙须菜扒鲍鱼、虾片川瓜片,主食大米饭,共开80桌。戏台子设在大棚子里,台上生一火炉,戏台周围也生火炉。张作霖坐在椅子上,下半身围一狐狸皮袄,台下有桌子,摆满了水果瓜子和各种小食品。

二月十二这一天是办寿的正日子。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飞机不停地飞来,往下撒红绸子,以表示对大帅祝贺。帅府上下都把庆寿看成是一件最大喜事,小姐、太太、丫鬟和老妈子们都穿上新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像过节一样。厨房在这一天,给大帅备了一桌祝寿酒,席上的果品有:四干果(棒子仁,酥杏仁,甜核桃仁,顶心瓜子)、四水果(香蕉,柑桔,菠萝,荸荠)、四凉盘(清蒸鹿尾,生菜龙虾,鲍鱼龙须,火腿松花)。热菜有:一品燕菜、云片银耳、蟹黄鱼翅、葱烧海参、虎皮鸽蛋、玉带鲤鱼、一品莲子、金龙戏凤、当朝一品、喜庆全家福、福寿一品锅、一品锅上卖。主食:三鲜锁边炸盒子、二盘金丝卷。这桌寿酒,上座张作霖,他满面春风,喜气洋洋,左侍卢夫人,右侍许夫人,寿夫人,马夫人。几位夫人轮流给他夹菜、敬酒;另一桌上,上坐吴督军(吴俊升)、杨总参议(宇霆)、郑谦秘书长,下陪张学良和于凤至。张学良和于凤至不停地为吴俊升、杨宇霆和郑谦秘书长敬酒。

为了看梅兰芳的《霸王别姬》两边都早早开了饭。在督军署这边不是翅子席,有四干果,四鲜果,四凉盘,大菜有:芙蓉鱼翅、清汤海参、红扒鱼肚、炸银鱼、栗子鸡、酸沙鲤鱼、冬菇鸡片、猴头鸡块、虾仁红烩五果、三鲜汤(虾仁、海参、鸡肉),主食大米饭。并有七、八十桌。在帅府这边菜,除四干果、四鲜果、四凉盘和督军署一样外,十大菜有:珍珠燕菜、蟹黄鱼翅、冰糖银耳、如意海参、虎肉烧冬笋、扒熊掌、芙蓉干贝、酿龙须菜、蜜汁火腿、熘虾段、鲫鱼川青萝卜汤、大米饭,也开有七、八十桌。饭后,便观看梅兰芳主演的《霸王别姬》。这场戏,梅兰芳先生演得挺卖力气,他把虞姬的那种既痛苦又无可奈何离别霸王的心情演得活龙活现,台下鼓掌声、口号声不断,梅兰芳先生不停地出来谢幕。张作霖挺高兴,演出结束后,他让梅兰芳先生也参加了高级宾客的招待会。

二月十三,除了演戏外又增加了韩景文大师的戏法。韩当时30多岁,是著名魔术大师。他不但继承了中国传统技艺,还把西洋的魔术和祖国技艺融汇在一起,达到了国际水平。第一个节目是钓鱼。只见他手拿鱼杆,在台上边说边比比划划,观众只顾看他的眼神和嘴,他乘大家不注意,鱼杆往台下一甩,只见一只活蹦乱跳的大鱼在杆上乱动,还在滴水呢,观众报以热烈掌声;他连着对观众行三个鞠躬礼。掌声平息后,他又拿出一个汽水瓶子,他在台上又忙活一阵,问道:"台下谁丢了东西没有?"台下挺静,没人吱声,观众注意力被他吸引住了,突然吴府小姐嚷道:"不好了,我的手表没有了。"韩在台上说:"我这拾到一块,它在汽水瓶子里。"可怎么也拿不出来了,最后把瓶子砸坏才把表取了出来,还给了吴小姐。至于表是如何放进去的,谁也不知道。吴小姐接过表看了看说:"是我的表,啥时丢的,我也一点不知道。"接下去又一连演几个魔术节目,有男女换相、大变活人,台下观众报以热烈掌声,逗得大帅张作霖也哈哈大笑起来,整个帅府充满了节日的欢乐。

民国初年初春的一天,大帅府门前来了一个人。他穿着十分破烂,看上去有40多岁,面容憔悴,脸色难看,走起路来还有点瘸,说话特别快还咬舌头。门卫拦住他,问他要找谁时,他竟大声喊了起来:"找谁,找张作霖,去告诉他,就说有个煮高粱米粥的李老虎来找他。"一个穷叫花子,竟敢出口叫大帅的名字。几个门卫互相看了看,谁也没动地方。李老虎一看无人理他,就准备往门里闯,门卫只好再次瞅了瞅他那寒伧的打扮,不情愿地去通报了。

当张作霖听到承启官的禀报后,一下子就想起来这个人了,忙对手下人说:"对,对,是有个会煮高粱米粥的李老虎,去,快点让他进来吧。"李老虎使劲用手拽了拽破烂衣衫,一瘸一拐地随着差官走进来了。张作霖一见他这个样儿,笑着说:"李老虎,你还真找来了。"李老虎刚想喊"张作霖"三个字,话到嘴边,感到不对,人家现在可是当了大官了,不比当年在乡下,就忙改口说:"大帅,您老好啊!"张作霖忙热情地让座,又命差官给他点上烟。二个人寒暄了几句,张作霖才亲热而又诙谐地说:"老虎,你来我欢迎,可你能干点啥呢……哦,对了,我曾说过叫你给我煮高粱米粥……"李老虎忙不迭地哀告:"多谢大帅,多谢大帅,您会记得我,我心里想,您总会给我碗饭吃吧!""哈哈哈,那还用说吗?自家兄弟当然要有个照应,你还没用饭吧,那你先去厨房吃点饭,然后叫他们给你换身衣服,从明个起,你就留在厨房专门给我煮高粱米粥吧。""多谢大帅,多谢大帅。"李老虎连声道谢,随着差官去了厨房。

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大帅府上上下下都知道大帅收养了一个又瘸又老的叫花子。大伙挺纳闷,这么一个穷小子,大帅怎么会看上呢?他又穷又老又瘸,而大帅却偏偏把他留下了,真是怪事。

其实,人们哪里知道,张作霖和李老虎之间曾有过一段很不错的交情,这交情要追溯到好久以前。原来,李老虎是黑山县蛇山子人,出身穷苦,为人忠厚老实,没读过书,早年间曾在黑山农村一家财主家做过饭。有一回,张作霖吃过他煮的高粱米粥。那粥煮得可真好吃,粘稠适宜,甜香可口。在张作霖记忆里,可比什么酒席宴菜都好吃,他是越吃越爱吃,一连吃了三大碗。当李老虎收碗时,张作霖和他开了个玩笑:"将来,我要是当上大官,就把你找去,给我煮高粱米粥。""好,我可盼着你当上大官,我也好出息出息,咱俩可一言为定啊!""一言为定。"这只不过是当年在乡下时几句玩笑而已,谁想今个还真应验了。张作霖当大官消息传到黑山县,黑山县有不少人前去投奔,李老虎犹豫了好久,因生活实在无着落才决定来碰运气。

从那天起,李老虎留在帅府专门给张作霖煮高粱米粥,数年如一日。他干活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有吃有住就很满足。以后,他的侄儿李春来帅府找他,张作霖也命令留下了,安排在厨房里学徒,专管开饭。

转眼几年过去了,张作霖的官儿越当越大,凡是多年跟随他的人都有提升,唯有李老虎还在煮粥。一天,张作霖和五太太在一起唠起来:"凡是跟我的人都有提拔,就是李老虎还在煮粥。"言语间似有歉疚之意。五太太接过话茬说:"他呀,能干个啥?那么大岁数,又不识字,说话嘴又笨,不过听说他有个侄儿,不如叫他上来当差。"张作霖一想,提拔提拔他侄儿也是对李老虎的补偿,就对五太太说:"行倒是行,可不知他是否机灵?不然,我看放在你这儿顶上差的位置也行。"五太太笑了:"可以,这也算是提拔了。"不久,小老虎李春被调出去给五太太当差。

张作霖治家严格,一切都是他说了算,没有别人说话的余地。因此,夫人之间相处还比较和睦,即使难免有些矛盾,也不敢显露出来。另外,平时各位夫人都住在自己的屋子里,不大往来,只有过年过节才聚在一起,或祝贺,或吃饭,每当这个时候,多半有张作霖在场,夫人们也不敢闹别扭。几位夫人和张作霖一样,都迷信神佛。帅府后院东边修一座关帝庙,西边修一座大仙堂,每逢大帅出门或家里人们生病有事,都要在那里祷告,求神佛保佑。

各夫人之间,关系也不一样。卢夫人进到张家后,与原配赵氏相处得很和睦,两人如同姐妹。后来,赵氏生了病,瘫倒在床上,卢氏守候在床前。赵氏拉着卢氏的手说:"好妹妹,我怕是不行了,学良他们可就托给你了。"卢氏含泪点点头,赵氏才闭上了眼睛。

赵氏夫人死后,扔下三个孩子,冠英十三岁,学良十岁,学铭三岁。卢氏夫人担当起做母亲的责任,注意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冷暖,对孩子们体贴入微,和对亲生的儿女一样。当学良等渐渐长大以后,卢夫人又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学良姐弟的成长,卢夫人是费了不少心血的。冠英出嫁去了营口,仿佛摘了她的心肝一样,经常挂念着孩子,直到女儿回来说公婆、丈夫对她都好时,卢夫人才放下心来。学良十五岁成了亲。卢夫人既盼望又害怕儿媳过门。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是郑家屯粮栈老板的女儿,人品出众,并且有才华,既聪明又识礼;对公婆孝顺、对丈夫体贴,是一位可心的好儿媳妇。卢夫人高兴劲儿超过了张作霖。渐渐地两个人处事、为人都挺对脾气,说话投和,感情融洽。后来,卢夫人和于凤至关系密切了,也引起了许、寿二位夫人的不满,说张学良夫妇有些瞧不起她们。当五太太私下里闲谈到这些时,张作霖常说:"你不知道,学良十岁失去生母,是卢夫人照顾她们长大,当然孩子们不能忘记这恩情。"五太太一听也就无话可说了。

五太太刚来到大帅府,张作霖已有了二太太卢氏、四太太许氏。卢夫人年岁较长,为人庄重温和,把五太太当成小妹妹,所以她们之间还没有什么矛盾,彼此也就是年、节聚在一起吃顿饭,叙谈叙谈,平时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不大往来,就连丫鬟,老妈子们也不乱窜。五太太寿氏在帅府里,颇受张作霖的宠爱,和二太太卢氏、四太太许氏相比,她很聪明,再加上处事圆滑,很会讨丈夫的喜欢,在卢氏,许氏面前也显得正派,尊称她们为姐姐。对帅府下人常常施以小恩小惠,待人显得非常宽厚,在大庭广众之下,会应酬、敢说话。张作霖对她也非常信任,认为她是一个贤内助,时间久了,有事也常和她商量。

由于寿氏夫人的到来,许氏夫人受到冷落,开始有了矛盾,尤其是张作霖在对待孩子方面,使得这两位夫人逐渐明和暗不和。许氏为人虽然刚强,但比较古板。年轻时,她曾一度要求上师范学校读书,但张作霖不让,硬是强迫她在帅府里,她和张作霖夫妻之间并不怎么融洽,对张作霖并不是百依百顺。在五太太未来以前,张对她还好,尤其她生了两个儿子(三少爷学曾、四少爷学思)。小学思从小就异常聪明、活泼、懂事,很讨人喜欢,帅府上下都夸他是个好孩子,将来准有出息,连张学良也说:"在我这七个弟弟中,老四学思将来会有出息。"张作霖对四少爷学思非常喜欢,每天都不离开左右,走到哪带到哪。比如上马号看马,去小河沿看荷花,总忘不了带着学思。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陪儿子玩一会儿,当然对四太太许氏也就比较亲近。五太太寿夫人到帅府以后,不久就生下五少爷学森,张作霖就不那么疼爱学思了,而把疼爱学思的感情转移到了学森身上。许夫人当然很生气,有怨恨就抛到五太太身上。聪明的五太太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但她从不与许夫人正面冲突,尤其在丈夫面前,从不说她的坏话,显得非常宽容。尽管俩人暗中作劲儿,但没有在张作霖面前表示出来,倒也相安无事。

岳姑娘是五太太亲自去天津接来的,所以,到大帅府后,她对岳姑娘如同姐妹。岳姑娘对她也始终有一种感激和依恋的感情,在生活中一直跟随着她。

1927年张作霖在北京当上了陆海军大元帅,住进了中南海。奉天的夫人们轮流去京陪伴,但常住在北京陪伴张作霖的就是六太太岳姑娘。张作霖写信或托人带信叫五太太去京,五太太也去京住,不过住五、六天就返回奉天,从来不肯在那多住,因为她有四个儿子,连当差的、丫鬟、老妈子、奶妈、带妈加一起光佣人就有二十几口子,厨房开饭就得二桌,再就是奉天帅府也确实需要人照应,她要留守帅府,管理奉天帅府,她在佣人面前挺有威信,张作霖的副官、秘书对她也有些惧。

五太太寿夫人在帅府留守期间,生活上也并不单调,经常搞点小花样,调解夫人们的生活。如她经常请卢氏、许氏、于凤至等一起玩牌,听评书(把说书的请家来),隔三差五地也来一次家宴,大家在一起聚一聚。

一次,几位夫人聚在卢夫人房内,厨房做了一桌鱼翅席。当夫人们入席正准备用餐时,副官长郝鹤龄说:"这桌席不用夫人们另外出钱了,把夫人和少奶奶四桌饭就顶这桌翅子席吧。"五太太忙问:"能行吗?这可都是好菜啊,别让厨房赔帐。"郝副官说:"可以,厨房算了一下,费用差不多。"接着夫人们就吃了起来,五太太怕菜不够少爷和小姐们吃,就又对郝鹤龄说:"这桌席怕不够,让厨房再做几个菜吧。"郝又吩咐厨房给做了四盘四碗菜送了上来。

张作霖在北京呆二年,奉天帅府一点也没差样,不能不说这和五太太的精心管理以及其他夫人的协助有关。

大帅府厨师朴丰田

简介:1924年初,朴丰田进大帅府为张作霖、张学良作厨师,一直干到1930年张学良离开奉天(今沈阳)去北京,先后有6年的时间。这6年,朴丰田耳闻目睹了大帅府里发生的许多事情,其中一些给他的印象很深,有些片段甚至鲜为人知,口述回忆出来对帮助了解和认识当年的大帅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来源:读书有味聊忘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