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的许多政要喜欢叫喊:军事干涉台海,只是美国的干涉计划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现在的美军也敢单挑中国人民解放军?美国军方坚信“自己必胜”,实则底气不足。美国智库《外交事务》在2025年10月10日刊发的一篇文章,标题就是《对华作战:快与慢——台湾海峡的真正后勤挑
美国的许多政要喜欢叫喊:军事干涉台海,只是美国的干涉计划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现在的美军也敢单挑中国人民解放军?美国军方坚信“自己必胜”,实则底气不足。美国智库《外交事务》在2025年10月10日刊发的一篇文章,标题就是《对华作战:快与慢——台湾海峡的真正后勤挑战》。在这篇文章中,美国智库专家们指出了一个现实:若在台海动武,补给难度远超著名的诺曼底登陆。
美媒也开始认真讨论台海作战补给问题(美国媒体报道截图)
美军的焦虑,已经写在脸上了
以前有许多文章讨论如何与中国交战,但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现,美军正面交锋没有胜算。美国智库也越来越喜欢给美军“泼冷水”,现在这篇文章就可以说是新状态下的代表作,明确地指出:中美冲突中,美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登上台湾岛,而是如何在缺乏固定基础设施、处于敌方打击下的情况下维持补给。
这篇文章的作者之一,马克西米利安·K·布雷默,是美国空军退役上校、史汀生中心《重塑美国大战略》项目的非常驻研究员以及一家科技公司的任务工程与战略主管。他通过对战史的研究指出:诺曼底战役的成功不仅在于战略指挥,更在于创新后勤。
1944年时,盟军没有港口可供使用,为此搞了一个人工临时港口,每天可处理上万吨物资,从而使盟军能在短时间内集结百万大军、建立滩头阵地,直到战线稳定,随后再转向大型港口。
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也是后勤保障的成功
如果美军要干涉台海,将面临相当严峻的局面,尤其是在缺乏港口与空军基地的情况下,如何维持补给工作。美军在台海面临后勤困境,美军要在被封锁的情况下,快速、灵活、低成本地维持补给。原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构建强大的作战体系,美方称为“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又称A2/AD体系,是专门针对美军介入。美国专家认为,一旦开战,美军在日本、关岛的基地可能会瘫痪数日甚至数周。
这里所说的“补给”涉及多方面,由于美军的全球部署,一旦决定参战,美军需要从全球抽调部队与物资,不单纯向台岛提供物资支援的问题,也涉及向第一岛链上输送部队与物资,可是时间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利,在美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前,拿下台湾岛,那么美军就失去参战的时机。
诺曼底登录时,美军使用大型滑翔运输机,进行了人员运输和补给
美军明知面临不小的麻烦,还自己增加麻烦,现在美军推行“分布式作战”,即分散部署以减少被精确打击的风险,这一招数不管效果如何,都对后勤造成巨大的负担,把部队分散之后,每一支部队都需要独立的保障,引发频繁的补给工作。尤其是在台海地区,大型运输机和补给船成为优先被攻击的目标,造成传统后勤体系无法在台海地区运作。
美军现在也是想效仿当年,造出无人驾驶的大型运输机
美国专家们在指出问题之后,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一次性与自主化后勤系统,其中包括一次性的滑翔货运无人机,自主货运无人机与无人船;前者在短跑道降落,能覆盖1000公里以上的范围;后者可以在岛屿间运送集装箱级补给,无需港口。
按美国专家们的构想,美军的补给行动也要以数量取胜,一次发射数十至上百架无人机,让对手无法判断哪个目标有价值,给对方制造“麻烦”,要么拦截,造成导弹的消耗;要么不拦截,造成补给获得成功,最终目的削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防空体系。美国人甚至认为:一旦“中方导弹库存耗尽”,美军就可以恢复大型空运与海运补给。
大型无人船运输也是存在的
根据美国智库专家们的观点,美军必须准备好,确保可以在太平洋战区随时可以启用这一后勤系统,期待其能够突破“印太四大桎梏”,也就是“时间、距离、水域、规模”。
只是这些美国专家也明白,一次性与自主化后勤系统,不能替代传统后勤,只是赢得初期时间的过渡方案。美国专家们相信,只要美军能在中方火力下维持补给,美国就可以达到干涉台海的目的,大谈所谓“威慑力不仅取决于舰机数量,更在于能否持续作战与补给”。
美国人研发的无人运输机
这个计划看似很完美,可惜只是停留在理论,实际存在不小的问题:使用无人机或无人船进行运输补给,目前也只是一个理念,除了中国在搞货运无人机外,欧美都没有相关的研发项目。至于无人船压根没考虑参与补给工作,目前更只是一个构想,并没有相关的研发计划,连美国智库专家们都明白,为了实施这一策略,美国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连计划都没有制定出来,后继的无人机与无人船研发尚没有启动,生产更没有考虑,更不要说,具体的使用等问题。
我们一旦封锁,美国人的无人机和无人船能进的来?
目前美国这些智库专家提出的整个计划,不过是“纸上谈兵”,压根没有考虑许多实际情况,真要搞只能引来笑话不断。
来源:麦田军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