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瓶酒热,是未来,不是泡沫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2 00:40 1

摘要:2000年,消费从“温饱”迈向小康,东北品牌取代区域酒与散装酒,市场从分散走向集中,全国大单品雏形出现,代表品牌有老村长与龙江家园;2010年,主流价格带上移,10元向15元过渡,推动品类优化与市场扩容,“大众民酒”地位的确立,代表品牌有红星与牛栏山;2020

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经济购买力的改变,白酒消费底层逻辑不再是追求薄利多销的“流量经济”,而是关注个体差异化需求以及生命周期价值的“单客经济”。

2000年,消费从“温饱”迈向小康,东北品牌取代区域酒与散装酒,市场从分散走向集中,全国大单品雏形出现,代表品牌有老村长与龙江家园;2010年,主流价格带上移,10元向15元过渡,推动品类优化与市场扩容,“大众民酒”地位的确立,代表品牌有红星与牛栏山;2020年,新锐品牌崛起,高线光瓶酒快速发展,形成25元与40元两个价格带,市场规模扩容到1500亿元,代表品牌有光良与汾酒;今年,头部品牌纷纷布局光瓶酒,品质与品牌双维度升级,代表品牌有洋河与泸州老窖。光瓶酒经历了渠道为王、价格初跃、价值回归与名企入场四个阶段。

光瓶酒热并非短期泡沫,而是真实需求驱动的结构性成长,代表着中国白酒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

光瓶酒的真相

白酒的起源是平民生活的日常饮用,简装就是它最好的面貌。光瓶酒以“自饮+轻社交”为核心,是个人自饮、家庭聚会及朋友撸串的场景使用,是价值回归的直接体现。

光瓶酒的崛起,与时代同光,是理性消费最朴素的形态证明。行业高端化过程中,白酒逐渐与大众日常场景剥离,被局限在正式的社交场合。只有重新扎根于本真的土壤,才能完成场景属性的归位。

场景重构带来的不仅是消费频次的提升,更是白酒文化的平民化回归。光瓶酒所构建的场景矩阵,精准地契合了白酒消费的本质需求,是生活中伴侣及烟火气饮品。

消费多元化的今天,光瓶酒穿透市场的喧嚣,让消费者对白酒做出了重新的认知,体现文化的包容性,是白酒依然鲜活的时代印证,流传千年有利的证明。

“利己”是本性,“利他”是智慧

光瓶酒崛起是消费者价值理性的回归,是“面子”消费向“里子”消费的转变,是白酒原力的体现,生活的陪伴者而非社交的负担,场景的下沉,是本质功能的唤醒。

白酒行业20多年的高速发展,似乎忘记了初心,一味地追求高增长及高价。竞争红海、产能过剩、价格倒挂、库存高企,市面上的产品还得900天才能消化完。部分头部酒企依然我行我素,不顾市场及经销商的反对,不停地推出新品,表面是迎合市场的新形势,实际就是割韭菜,是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失衡。

任何企业也无法违背市场最真实的需求,光瓶酒就是利他最好的体现,只是现在市场有些乱,品牌有点多,投机倒把不在少数,固然感觉有泡沫。市场自带净化功能,不讲商业武德,不遵守光瓶酒底层运作逻辑,不系统不专业的品牌,都是时代的炮灰。

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光瓶酒

千禧年之前它的价格是10元以内的低价产品,盒装酒崛起,逐渐被边缘化;消费升级,光瓶酒受到重视,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352亿元到2021年的988亿元,进入快速发展期;2020年之后光瓶酒向高品质、高线产品转型,2024年体量达1500亿元,持续向高端的商务宴请渗透;2025年,体量有望突破2000亿元,名酒的加入,彻底摆脱低端低质酒的形象。

光瓶酒以它的螺旋方式稳步上升,2013年之后,每年维持两位数的良性增长,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今年,光瓶酒消费群体中25-40岁年轻人占比超过40%,他们喜欢在夜宵、烧烤摊轻松自在的氛围中饮用。他们是内容产业的积极生产者与消费者,愿意与感兴趣的品牌构建链接,社交分享时,加上自己的标签,对信息进行重构,最终影响所在群体对品牌的整体认知。尊重与理解他们,洞察并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品牌方的必修课。

结语

酱酒热是资本与商务驱动,光瓶酒来自于基层,是消费者意识的觉醒,也是价值的回归。众人拾柴火焰高,不断有玩家进来,大家共同把它做大做强。

快速发展中,肯定有浑水摸鱼者造成些许杂音,出现不和谐的一面,趋势不可违,前进的脚步不会因为个别品牌而停滞不前。天下大势,浩浩汤汤!

来源:小理美食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