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 年暑假,19 岁的闫啸天还是郑州一所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家乡安阳的树林里忙活了好几天。第一次他摸走 12 只毛茸茸的幼鸟,没过几天又顺走 4 只,转手就挂在网上叫卖。直到警察找上门,他手机里还存着密密麻麻的交易记录 ——“燕隼,800 元一只,可小刀”
2014年,一个名字火遍全网:闫啸天。
不是因为他拿了奥运金牌,也不是因为中了彩票,而是他掏了16只鸟,被判了10年半。
消息一出,舆论炸锅。
“人贩子才判几年,掏个鸟窝要坐十年牢?这法律是认真的吗?”
“小时候谁没掏过鸟蛋?按这标准,全国人民得抓一半!”
可没人想到,九年过去,当年喊冤的人沉默了,坐牢的少年已与2023年提前出狱了。
如今两年过去,他过得怎么样?
2014 年暑假,19 岁的闫啸天还是郑州一所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家乡安阳的树林里忙活了好几天。第一次他摸走 12 只毛茸茸的幼鸟,没过几天又顺走 4 只,转手就挂在网上叫卖。直到警察找上门,他手机里还存着密密麻麻的交易记录 ——“燕隼,800 元一只,可小刀”,还有和 “鹰猎交流群” 群友的聊天记录,里面全是讨论怎么找鸟窝、怎么卖高价的内容。
那会儿网友只盯着 “大学生”“掏鸟窝” 这两个词心疼,他爸闫爱民更是对着镜头哭红了眼:“孩子就是不懂事,哪知道那是保护动物?十年半,这不是毁了他吗!” 为了给儿子 “找门路”,闫爱民病急乱投医,甚至想行贿官员减刑,最后良心不安主动自首,把自己也搭了进去。
当时超过 70% 的网友都觉得判重了,有人拿这事儿跟人贩子比,有人说 “人还不如几只鸟金贵”。可随着卷宗一点点公开,舆论风向突然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 —— 这哪是什么 “无心之失”,分明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刻意为之。
闫啸天根本不是普通的 “鸟痴”,他是当地鹰猎圈子里的活跃分子,对猛禽的习性门儿清,能精准叫出 “燕隼”“风头鹰” 这些专业名词,之前还因为买保护动物被警告过两次。更关键的是,燕隼这东西可不是路边随便能碰到的,它们对栖息地要求极高,每一百平方公里里可能也就 1-3 对在繁殖,一窝最多下 4 个蛋,能活下来的往往就 1 两只。要凑够 16 只幼鸟,意味着他至少端了五六个鸟巢,翻遍了几百平方公里的林子。
“我杀生很多,野兔、鸽子、各种鸟都杀过,会有报应吗?” 有人扒出闫啸天早年在贴吧发的帖子,这下大家才算看清:他掏鸟根本不是为了玩,而是把这当成了赚钱的门道,是非法交易链上的一环。所谓的 “不懂事”,不过是精心包装的借口。
2015 年,法院最终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了闫啸天 10 年半。这个结果在当年吵得沸沸扬扬,但放到法律里其实一点不冤 —— 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按照当时的法律,非法猎捕、贩卖 10 只以上就要判十年以上。
跟后来四川那个案子比,甚至算不得特例:2024 年,一群 “爱鸟者” 跨省找鹰窝,还雇 “蜘蛛人” 爬悬崖掏游隼,最后也照样被起诉,因为这些猛禽都是生态链顶端的 “空中卫士”,一只游隼能帮农民减少 20% 的农作物损失,随便掏窝就是在破坏生态平衡。
进了监狱的闫啸天,倒比他爸先想明白了。没有哭闹喊冤,他安安静静地改造,管图书室、学电工、参加文艺演出,年年都评上 “改造积极分子”。靠着这份踏实,他先后获得三次减刑,刑期从 10 年半减到 8 年 10 个月。2023 年 5 月出狱那天,父母给他备了全套新衣服新手机,家门口挂着 “欢迎闫啸天同学回家” 的横幅,可他心里清楚,有些东西再也回不来了。
回家第一件事,他就跪在爷爷奶奶的坟前,哭得直不起腰。这八年多里,最疼他的爷爷奶奶走了,爷爷临终前还攥着闫爱民的手问 “孙子啥时候回来”。“那时候才知道,我丢的不只是时间,还有再也补不上的亲情。” 后来他跟人说起这事,声音还发颤。
更现实的是生存难题。有犯罪前科的他,投出去的简历全石沉大海,正规企业连面试机会都不给。没办法,他只能去工地搬砖、刷墙,摆摊卖小百货,一天累死累活也就挣几十块。有人瞅着他身上的 “流量”,劝他开直播卖惨,说 “随便说说就能火,比搬砖强百倍”,被他一口回绝:“我是个有案底的人,没资格当榜样。”
他偷偷学电工、研究炒股,晚上回家弹吉他,组了个叫 “黑鸟” 的乐队,名字带着点自嘲,也藏着对过去的反思。慢慢的,他一个月能挣五六千,日子才算有了点起色。但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镇上中学的老师找到他:“你来给孩子们讲讲吧,比课本上的大道理管用。”
第一次站讲台,他特意带上了当年掏鸟用的网兜和铁夹。看着台下叽叽喳喳的学生,他想起了 19 岁的自己,开口第一句就红了眼:“我那时候跟你们差不多大,觉得抓几只鸟不算事儿,直到进了监狱才知道,有些错一旦犯了,一辈子都还不清。”
他给孩子们讲燕隼有多金贵,讲自己在监狱里的日子,讲爷爷奶奶临终的遗憾,还掰着指头算法律账:“现在可不是只有猛禽受保护,2021 年新名录出来,画眉、鹩哥不能随便养,就连最常见的麻雀,抓 30 只以上都犯法。” 台下的孩子瞪大眼睛记笔记,有人小声问 “那捡到受伤的鸟怎么办”,他笑着说 “找林业部门,千万别自己留着”。
从 “掏鸟贼” 到 “普法员”,闫啸天用了八年牢狱换来了这份清醒。现在的他不怨天尤人,每天上班、理财、练琴,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有人问他后悔吗,他总是点头:“后悔没早点懂,法律这东西,从来不是嘴上说说的。”
这起轰动全国的“掏鸟案”,终会淡出记忆。
但它留下的教训不该被遗忘:法律不是玩笑,无知不是借口。你可以不知道燕隼值多少钱,但你必须知道,有些红线碰了,就再也回不了头。
如今的闫啸天,或许正在某个工地挥汗如雨。
但他至少证明了一点:悔过永远不晚,只要肯重新开始。希望他未来的路,能比过去平坦些。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