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封测四巨头:俩家啃高端订单赚翻,另俩家急着找新活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20:04 1

摘要:AI服务器抢货潮里,HBM存储芯片成了最抢手的"科技硬通货"。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高端芯片最后能落地商用,全靠存储封测环节的"临门一脚"。在国内存储封测赛道上,深科技、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这四巨头,如今正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曲线——前两家靠着技术卡位闷声

AI服务器抢货潮里,HBM存储芯片成了最抢手的"科技硬通货"。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高端芯片最后能落地商用,全靠存储封测环节的"临门一脚"。在国内存储封测赛道上,深科技、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这四巨头,如今正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曲线——前两家靠着技术卡位闷声吃下高端订单,后两家则在细分赛道全力冲刺找突破。这背后不是运气差异,而是一场关于技术储备、客户布局和战略选择的深度较量。

一、高端红利的吃紧逻辑:技术先到位,订单才上门

存储封测行业的"贫富差距",本质是技术代差决定的。传统封装做的是"打包工作",把芯片装起来保证能用就行,毛利率往往不到15%;但高端封测要解决的是"性能升级"问题,比如HBM芯片的8层堆叠、AI芯片的多维异构集成,毛利率能轻松突破30%。深科技和长电科技能吃到高端红利,核心是提前踩准了技术升级的节奏。

长电科技的优势藏在"全技术栈护城河"里。作为全球第三、国内第一的封测企业,它2024年营收达到360亿元,是华天科技的2.5倍,这背后是实打实的技术积累。早在几年前,长电科技就自主研发了XDFOI®芯粒高密度集成工艺,这可是Chiplet技术的核心,能实现4纳米节点多芯片封装,正好适配AI芯片的高端需求。在HBM封装这个关键赛道,它的8层堆叠良率高达98.5%,直接成为头部存储企业的核心伙伴,还拿下了华为昇腾910B的封装订单。

更聪明的是,长电科技把技术和高景气赛道绑在了一起。它专门设立汽车电子事业部,上海临港的车规级基地2025年下半年就要通线,投产后产能能翻倍,现在已经切入特斯拉、理想等车企供应链,2024年汽车电子业务增长了20.5%。这种"技术突破+场景落地"的组合拳,让它既能接下英伟达、高通的高端订单,又能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市场,高端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深科技则靠"存储专项突破"站稳了高端市场。这家企业把宝全押在了存储领域,合肥基地已经实现5nm DRAM、NAND全流程封测量产,Bumping+RDL工艺良率达到98.5%。针对最火的HBM3技术,它不仅建了专用产线,还完成了客户样品验证,2025年内就能商用,目标直指英伟达的AI服务器供应链。在车规领域,它通过AEC-Q100认证后,产品批量用在比亚迪、蔚来的智能座舱里,2024年车载业务增速居然高达124%。

深科技的另一张王牌是智能制造。合肥基地搞起了"黑灯工厂",AI视觉缺陷检测、AGV物流全上线,关键工段良率冲到99.9%,单颗成本还降了6%。高端封测本来就靠良率赚钱,这样一升一降之间,利润空间自然就拉开了。2025年上半年,它的存储封测业务毛利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了8个百分点,这就是技术红利的直接体现。

这两家企业的共同逻辑很清晰:高端市场不相信"临时抱佛脚",必须提前3-5年布局技术,再绑定下游的核心客户和高增长赛道,等行业风口来的时候,才能接住红利。

二、破局者的突围战:避开正面拼杀,找对细分切口

通富微电和华天科技虽然没吃到高端主赛道的最大红利,但并没有坐以待毙。它们很清楚,和长电科技拼全技术栈不现实,于是选择"细分赛道突击",在局部领域打出了自己的优势。

通富微电的策略是"绑定巨头做深合作"。它走了一条差异化路线,和AMD形成"合资+合作"的深度绑定模式,现在是AMD最大的封测供应商,拿下了其80%以上的订单。2025年AMD恢复向中国出口MI308 AI芯片,通富微电直接受益,相关封装订单立刻放量。为了接住这些高端订单,它砸35.2亿元在南通建先进封测项目,专门聚焦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领域。

不过通富微电也在补短板。它知道过度依赖单一客户有风险,所以一边深化和AMD的合作,一边悄悄布局HBM封装技术,南通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90%,2025年中报净利润增长了28%。这种"绑定大树+偷偷练内功"的玩法,让它在高端市场有了稳定的入口,同时又在培育新的增长极。

华天科技则选择"单点突破造优势",堪称封测界的"偏科状元"。它没有追求全技术覆盖,而是把精力集中在存储器封装、车规级SiP这些细分领域。在存储器封装上,它的超高集成度uMCP技术已经量产,基于TSV技术的产品也用在了射频、传感器领域,2024年存储器订单大幅增长,正好填补了国产产能的空白。

在车规领域,华天科技更是打出了特色。针对智能座舱需求,它开发了汽车级Grade0双面塑封SiP技术,能满足高可靠性要求,2024年汽车电子订单增速超过50%。为了扩大优势,它连续6年"重仓"南京,累计投资超过300亿元,还建了世界首条全自动板级封装生产线,2025年还要再投50亿元,目标很明确:在细分赛道做到国内顶尖。

这两家企业的破局逻辑很实在:不跟龙头硬碰硬,而是找龙头看不上或没顾上的细分市场,集中资源做透技术、绑定客户,先把"小众市场"做成"专属领地",再慢慢向核心高端领域渗透。2024年华天科技的晶圆级封装增速达到38.58%,通富微电的先进封装收入占比突破40%,都是这种策略的成效。

三、四巨头格局的底层逻辑:行业升级中的生存法则

存储封测四巨头的分化,其实是整个半导体行业升级的缩影。随着摩尔定律逼近极限,先进封装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而国内封测作为半导体产业链里国产化率最高的环节,正在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这种转型里藏着三大生存法则。

第一个法则是"技术投入决定天花板"。高端封测是典型的"烧钱换技术"领域,长电科技2025年保持85亿元资本支出不变,全部投向先进封装;深科技仅合肥基地的设备投入就超过50亿元;华天科技靠定增资金持续加码研发,才换来了存储器封装的突破。反过来看,那些舍不得投研发的企业,已经慢慢被挤出高端市场。这说明,在技术驱动的行业里,"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饭碗"。

第二个法则是"客户绑定要找对姿势"。长电科技走"全球大客户全覆盖"路线,前五大客户贡献52.32%收入,靠稳定合作拿高端订单;深科技聚焦"存储核心客户",深度绑定长江存储、长鑫存储;通富微电搞"单一巨头深度绑定",靠AMD打开高端入口;华天科技则"广撒网中小客户",前五大客户占比仅19.1%,靠分散布局抗风险。没有哪种姿势绝对正确,但必须和自身资源匹配,找对客户才能把技术变现。

第三个法则是"国产替代是最大增量"。目前国内封测自给率还不足30%,尤其是高端领域,之前长期被日月光、安靠等海外企业垄断。但现在情况变了,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国内芯片设计公司更愿意选国产供应商,长江存储、华为海思的订单不断向四巨头倾斜。长电科技的国产订单占比已经提升到40%,深科技的存储封测业务里国产客户占比超过60%,这就是国产替代的红利。

从行业前景看,四巨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AI算力爆发带来HBM需求激增,预计2025年全球HBM封测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美元;新能源汽车每辆车的存储芯片用量是传统汽车的5倍,车规封测还有巨大空间。长电科技和深科技可以继续吃技术领先的红利,通富微电和华天科技则能靠细分突破抢占增量市场,最终都会受益于行业升级。

结语:封测突围背后的中国半导体力量

存储封测四巨头的分化与成长,其实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突围的一个缩影。没有哪家企业能轻轻松松成功:长电科技用十几年时间打磨全技术栈,深科技在存储领域死磕到底,通富微电靠绑定巨头打开缺口,华天科技在细分赛道精耕细作。它们的故事里,有技术攻坚的坚持,有战略选择的智慧,更有国产替代的信念。

现在的存储封测行业,不再是"谁能做就行",而是"谁做得好、做得专、做得早"才行。长电科技和深科技的高端红利,是给提前布局者的奖励;通富微电和华天科技的奋力破局,是后起之秀的倔强。但无论处于哪个阶段,它们都在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添砖加瓦。

随着更多技术突破落地、更多产能释放,相信这四家企业都会在高端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它们的成长轨迹也证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一家家企业在技术上死磕、在市场里拼搏的实干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国科技最珍贵的红利。

来源:荔林摘红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