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秋拾韵入滇南——昆明市老干部诗词协会班子成员滇南采风散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02:46 1

摘要:金秋送爽,风携桂香。2025年10月1一3日,昆明市老干部诗词协会会长刘元民率领协会班子成员杨艳玲、钟克宏、刘航丞、顾崇元一行5人,怀揣对滇南山水的向往与对诗词创作的热忱,赴文山、普者黑、蒙自等地开展诗词创作采风活动,以脚步丈量风物,以笔墨捕捉灵秀,在自然与人

踏秋拾韵入滇南

——昆明市老干部诗词协会班子成员滇南

采风散记

撰稿/刘航丞

摄影/记者刘大 长发飘飘

金秋送爽,风携桂香。2025年10月1一3日,昆明市老干部诗词协会会长刘元民率领协会班子成员杨艳玲、钟克宏、刘航丞、顾崇元一行5人,怀揣对滇南山水的向往与对诗词创作的热忱,赴文山、普者黑、蒙自等地开展诗词创作采风活动,以脚步丈量风物,以笔墨捕捉灵秀,在自然与人文交融间,寻得满程诗意。

采风首站抵达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这座“三七故里”的秋意正浓。诗人们漫步于晨雾未散的城郊,看田垄间三七苗凝露吐翠,听街头巷尾传来的方言俚语,指尖不自觉叩击着平仄韵律。谈及文山的“三七文化”,一位诗人驻足凝望田畴,轻声吟出“翠叶凝霜藏本草,金根抱土蕴良方”的初稿,引得众人颔首共鸣——寻常风物里的匠心,恰是诗词最鲜活的注脚。

文笔塔,犹如一支蘸满天色的笔,静静伫立。沿着青石小径拾级而上,指尖掠过微凉的石面,塔影在地上缓缓旋转,像时光在悄悄签名。登至塔顶,风从衣袖间穿过,整座城都在脚下舒展开来。

步入华龙湖,水光如未干的墨,轻轻晕开。白鹭低飞,尾羽点破镜面,涟漪一圈圈散开,仿佛在水面写下诗句。湖畔的木栈道蜿蜒,我在柳影间放慢脚步,听风吹过荷叶,发出细碎的声响。

如果说文笔塔是这座城的风骨,华龙湖便是它的柔情。一个向上,一个向内;一个教人仰望,一个让人安放。

傍晚时分,夕阳为塔身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湖面也被染成一片橘红。我把这一天的光影与水声装进行囊,带着被洗涤过的心情离开。回望时,塔与湖仍在,如同这座城给人的答案:不必喧哗,自有回响。

行至普者黑,便跌入一幅水墨长卷。彼时虽过荷季,残荷映水仍有清趣,孤峰列峙如黛染天边。看水光潋滟漫过船舷,听水鸟掠过水面时的翅羽声,有诗人俯身掬起一捧湖水,笑言“这水裹着荷香,能润透诗行”;也有诗人立于湖畔石桥,凝视远方“山连水、水绕山”的景致,迅速在手机里记下“孤峰映碧潭,残荷卧浅滩”的对仗句。

荷风漫卷处,衣袂带清香;波光映孤峰时,吟哦落碧塘——普者黑的灵秀,正一点点融进大家的诗词里。

最后一站是蒙自。从文山驱车180多公里来到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市,就为了品尝被誉为“一个人的盛宴”的过桥米线。吃过蒙自过桥米线,感觉它不只是一顿饭,更像一场热气腾腾的欢迎仪式。滚烫的鸡汤上桌,先下生料,再下熟配料,最后下米线,看着食材在汤里慢慢“开花”,这个过程特别有参与感,让采风的诗人沉醉。

品尝完舌尖上的美食,漫步在南湖边,烟雨初歇的湖面泛着粼粼波光,诗人们沿湖而行,时而驻足观鱼,时而远眺亭台,“柳丝牵雾色,湖光酿诗情”的句子自然而然从闲谈中流出。碧色寨的黄墙木窗前,诗人们抚摸着斑驳的铁轨,听着讲解员讲述百年前的滇越铁路故事,时光仿佛在此倒流,当即写下“铁轨延幽巷,风传旧笛音”,将岁月沉淀的厚重藏进短章,笔尖落下的,是对百年门第风骨的敬意。

此次采风途中,诗人们虽鬓染秋霜,却步履铿锵。每到一处,诗人们或握笔速记,或交流心得,或用手机拍下景致留存灵感,偶尔为一句诗的平仄争论,转眼又因一个妙句相视而笑。“出来走一走,才知道笔下的‘山水’不是空想,是真能摸到的风、看到的景、感受到的情。”市诗词协会会长刘元民感慨道。

当采风队伍踏上归途,行囊里装满了写满短句的手机备忘录、定格风景的照片,更装着满溢的诗稿。

据悉,市老干部诗词协会《春城诗词》编辑部后续将整理此次采风素材,精选诗作结集,以诗词为笔,书写滇南大地的灵秀与厚重,也让更多人透过诗句,看见岁月沉淀下的滇南之美——这趟踏秋寻诗的旅程,不仅是一次创作采撷,更是一场与山水人文的深情对话。

点个“看一看”吧

邮电深情

刘元民

边陲故地又重游,岁月峥嵘眼底收。

曾伴知青耕绿野,犹凭邮电寄乡愁。

山痕未改当年貌,水韵仍含旧日柔。

弹指一挥多少事,两肩风雨意难休。

文山雅聚

刘元民

梦牵故里会贤良,把盏高谈喜欲狂。

笔塔含辉迎远客,盘江漾碧映清光。

席前共话千秋事,酒后同吟万古章。

最是情浓言不尽,文山雅聚笑飞觞。

点个喜欢吧

文山拾光里

杨艳玲

滇南秀色豁吟眸,古郭晴岚映画楼。

翠塔檐前铃韵曳,青龙舫上月光浮。

文州底蕴藏风雅,三七新香溢市稠。

挚友同怀歌盛世,边城共庆岁华悠。

友伴文山行

杨艳玲

挚友同携赴锦程,文山揽胜意难平。

芸窗旧忆添温暖,故里新容动雅情。

市井喧腾呈鼎盛,川原焕彩耀光明。

共吟复兴千秋业,笑逐清风载誉行。

分享让更多人看看

访文山文笔塔

钟克宏

妙笔凌云点碧苍,登临极目揽南疆。

层峦叠嶂泼霞彩,沃野平川溢稻香。

古寺钟声腾凤岫,新城灯火暖龙塘。

凭栏万丈豪情起,逐月洪波入画廊。

秋游普者黑

钟克宏

柳絮飘零山色媚,簸舟摇曳水声欢。

荷残听雨珠承露,苇素聆波影弄寒。

远岫含烟倾肺腑,近汀翥鹜沥心肝。

携壶共醉清晖里,不记蓬瀛有岁阑。

礼赞文山三七

钟克宏

绛珠仙草缀丹红,露润灵根气势雄。

扁鹊经方缘地道,岐黄精髓显天工。

扶伤愈复沉疴去,健体神通疾痼融。

妙手回春添智慧,文山土特建奇功。

品蒙自过桥米线

钟克宏

曲径通幽白雾轻,拱桥倒影碧波平。

才郎奋志传佳话,巧妇神炊记美名。

慢火鸡汤封热气,温心米线起欢声。

龙门跃鲤三冬暖,红袖添香一段情。

五绝·走进大美文山(十选五)

记者刘大

二、三七之乡

止血满田畴,新苗覆远洲。

药香连四海,春色阅千秋。

三、文笔塔

文笔插高穹,层檐拂晓风。

登攀穷四野,俯仰纳长空。

六、边陲风情

塞垒有清辉,民淳越素闱。

荧灯连斗汉,长调彻霄扉。

八、春到文山

暖日启新程,山花照眼明。

平原铺锦绣,村舍度春生。

九、人文荟萃

铜鼓振遐方,文风自永昌。

今朝多俊彦,笔墨续华章。

五绝·畅游普者黑(十选五)

记者刘大

一、初入

短棹入烟泓,千寻藕华明。

荷风薰袖薄,岚影压波平。

二、荷塘

绿盖叠层清,红妆一笑轻。

鱼游翻荷影,禽宿掠波明。

六、湿地观鸟

烟水见莺稀,鸥鹇自在飞。

三声穿秀色,几点下斜晖。

八、彝家夜

火把透宵明,芦笙彻晓声。

彩裙随月舞,铜鼓应风鸣。

十、月夜

月亮未全休,归舟泊浅洲。

五绝·游蒙自(十选五)

记者刘大

2. 过桥米线

玉碗沸高汤,鲜香满画堂。

鸡丝凝雪色,米线润琼浆。

3. 碧色寨

古站立风前,年华似倒牵。

铁程穿静域,灯影照流川。

6. 红河哈尼梯田

梯叠入云端,山田作锦看。

水光随岫转,田埂绕峰盘。

7. 百年滇越铁路

铁轨向云伸,风霜记旧尘。

隧穿千嶂暗,桥跨一溪新。

10. 蒙自夜色

夜色笼边城,华灯映水清。

街闲藏静谧,月淡助酣情。

风景滇南好,晴畴披绿装。

长年天气爽,宝塔耸穹苍。

中药飘香味,物华堆满仓。

闲来听荷韵,名富米渔乡。

细雨残荷

三生三世百花开,.万壁千潭天上来。

细雨濛濛飘洒过,残荷声翠绕瑶台。

头条主编 刘航丞

来源:滴水熵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