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年来,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以“春风化雨”的宣传策略,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融入全市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人道文化传播体系,让红十字的温暖光芒照亮城乡每个角落。
系列报道之三:
声入人心播大爱
人道文化构建精神坐标
五年来,呼伦贝尔市红十字会以“春风化雨”的宣传策略,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融入全市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人道文化传播体系,让红十字的温暖光芒照亮城乡每个角落。
创新传播载体
组建全区首家“博爱讲师团”
63名讲师来自各行各业,市委党校副教授王晓玲将贯彻《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条例》与凝聚人道力量助力呼伦贝尔现代化发展相结合,深入开展“一法一条例”宣传解读,增强社会各界对红十字会的思想认同和行动支持;从事应急救护培训20余年的“金牌讲师”张静凤,开展应急救护普及性培训和取证培训50余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李储晶、张鑫,带着自己的捐献故事走进社区、走进互联网,广泛传播“三献”知识。讲师团组建以来,深入社区、企业车间、校园课堂开展宣讲60余场,受益群众超万余人。
拓展传播阵地
让人道文化成为城市“风景线”
打造全市首家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成为全市党政机关和社会群众“打卡地”,馆内“交通安全救援”“溺水急救”等互动场景,每年吸引3000余人次体验。105辆公交车、99辆长途客车变身“红十字专线”,车上宣传板成为宣传红十字的流动符号;与体育彩票中心合作设立10处“红十字+体彩”传播点,将公益理念融入市民购彩场景;建设人道文化传播点69个,人道文化传播基地15个,打造红十字文化主题公园,更加有形有感有效传播红十字精神。
深耕校园沃土
让红十字精神成为青春“必修课”
联合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将人道法纳入13所学校校本课程。打造学校红十字阵地59个,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人道文化传播书画展活动,汇集书画作品2867幅,主题新闻宣传200篇,其中满洲里市、扎兰屯市、海拉尔区的3幅作品在全国探索人道法项目学生学习成果大赛获奖。积极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探索人道法”“青春善言行”等人道主义教育活动,全市187所学校、10.8万余名青少年积极参与,开展普及性培训7.8万余人次,水域安全宣传教育68次。扎兰屯市“小桔灯”项目尤为亮眼,志愿者通过“动画短片+情景剧”形式,为12所小学开展防性侵宣讲,实现全市小学全覆盖,该项目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专项资金支持。
多元媒介共振
让人道强音传得更广更远
加强与主流媒体协作,构建国家、自治区、地方媒体及自媒体多元立体宣传格局。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人道文化宣传动态、应急救护培训、人道资源动员等内容,阅读量1万余人次;以急救演示、捐献故事为主题探索抖音平台发布短视频作品264件,与《呼伦贝尔日报》共建“红十字专版”,每月刊登深度报道1-2篇,五年来累计发稿60余篇;全系统在“学习强国”、《中国红十字报》等主流媒体刊发报道,制作《髓缘》等公益短片,其中《捐献造血干细胞 让爱延续生命的奇迹》获全区首届人道文化传播短视频大赛三等奖,《8cc里的希望》讲述造血干细胞捐献故事的短视频,被推荐为全区优秀传播案例,连续5年荣获“全国红十字报刊宣传先进集体”。
新媒体-美编:刘坤
新媒体-主编:谢秀文
监审:李金田
监制:付惺
总监制:苏都毕力格
来源:呼伦贝尔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