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食用冰箱熟牛肉引发败血症?医生警告:是李斯特菌感染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1 19:11 1

摘要:“妈,怎么还没好转?你这烧都快三天了!”早春的一个夜晚,小敏焦急地守在母亲床前。一天前,60岁的王阿姨因为冰箱里存放的熟牛肉快过期,舍不得扔,就切了几片,想着经过微波加热肯定没问题。


“妈,怎么还没好转?你这烧都快三天了!”早春的一个夜晚,小敏焦急地守在母亲床前。一天前,60岁的王阿姨因为冰箱里存放的熟牛肉快过期,舍不得扔,就切了几片,想着经过微波加热肯定没问题。

没想到,几小时后就开始发烧、恶心,起初以为是感冒,可连续高热,腹泻加重。被紧急送至医院时,医生一听情况脸色一变,“你这很可能是李斯特菌感染,尤其败血症风险极高!”——王阿姨的遭遇并非个例。其实多数人以为,冰箱就是食物的“安全港湾”,只要不变味儿、加热一下,都能吃。

可真相远比你想象的要危险:有一种可怕的“冰箱杀手”——李斯特菌,极易在冰箱环境下存活与繁殖。尤其是家中老人、孕妇、慢病患者,一旦中招后果远超普通食物中毒!

为什么看似不起眼的熟牛肉会成为“定时炸弹”?哪些人是高危对象,如何安全预防?第3点防护措施,大多数家庭却常常忽视。冰箱能保鲜,却不能杀菌,这背后的风险,你真的了解吗?

熟牛肉放在冰箱里还能致病?很多人难以置信。但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恰恰就是“冰箱也冻不死”的细菌“王者”:它能在0-4℃环境下存活并缓慢繁殖,且在高盐、低氧、偏酸环境中依然顽强。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监测中,4.1%的冷藏肉制品检出李斯特菌,而熟肉因加工环节和二次污染风险偏高。

多数成人偶尔摄入李斯特菌,症状轻微或者无感,但中老年人、孕妇、新生儿、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肿瘤、肝病患者)感染后,极易快速进展为败血症、脑膜炎,死亡率高达200%。
医学上,对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冰箱低温能有效抑制其生长,但李斯特菌并不惧冷,冰箱只是延缓其繁殖,并非“保险箱”

如果熟肉在加工、切分、存放过程中有污染,储存越久、温度反复波动,风险越高。一项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80%的李斯特菌感染病例都与冷藏即食食品(如熟食肉类、沙拉、精制奶酪等)有关,而普通家庭中存在这些“高风险环节”。

很多人有个“省能省一顿”小习惯:冰箱里的熟肉只要不变质就舍不得扔,但长时间存放的高蛋白食品却正是李斯特菌的温床。医生指出,坚持这个习惯,特别是在一周以上食用冷藏熟肉,存在以下3种危险变化:
高热、腹泻与呕吐。

食用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品后,多数人24小时内出现持续高热、腹泻(可达80%病例)、恶心呕吐。这与普通胃肠炎极为相似,但病情更凶险。


败血症风险。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的全球多中心研究,50岁以上感染者中,10%-30%易发展为败血症甚至休克,需重症抢救。尤其是老年基础病患者,感染后病程推进极快。

神经系统受损。

李斯特菌的可怕之处在于,对神经系统有极强侵袭性。

罕见时能引发脑膜炎,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致残率高达60%

2018年一项欧洲病例数据表明,60岁以上李斯特菌感染相关神经损害发病率高达17%
更令人警觉的是,很多人将冰箱视作“健康保险箱”,却忽略了交叉污染、解冻复冻、反复触碰等实际风险。

既然李斯特菌“冷藏不怕”,我们能做什么?医生的建议:尽管冷藏可保鲜,但安全储存和处理措施才是关键。尤其第3点,许多人常常忽略!

即食食品不超过3天: 熟食、即食肉类等高风险食品,冷藏存放不宜超过3天即使没变味,也应及时丢弃,别为“节约”冒生命危险。


吃前彻底加热:“全熟60秒”原则: 饮食安全的核心是100℃彻底加热1分钟以上(特别是牛肉、禽畜肉),可有效杀灭李斯特菌。微波炉“表面热”远远不够,吃的时候要保证中心温度全熟。

避免二次污染: 冷藏食品和生食分开存放、独立封装,刀具、案板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接触。拿取时用专用餐具而不是手,冷藏后不再反复解冻。
这些细节虽小,却很大程度减少感染隐患。数据显示,在严格遵循操作的家庭,李斯特菌阳性检出率仅有不规范操作家庭的1/7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与防治进展》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20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熟食肉制品中李斯特单胞菌污染状况分析》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2023
《哈佛公共卫生评论》
《家用冰箱食品李斯特菌污染风险及控制对策》

来源:科普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