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刚胜选就撕破脸!美逼投440亿烂尾项目,还想薅韩台羊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1 18:55 1

摘要:高市早苗在国会领导人选举中胜出后,暗示将重新审查与美国签订的5500亿美元投资备忘录,这一表态让停滞多年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项目再度成为全球焦点。

日本政坛的一场选举改写了美日经济合作的既定轨迹。

高市早苗在国会领导人选举中胜出后,暗示将重新审查与美国签订的5500亿美元投资备忘录,这一表态让停滞多年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项目再度成为全球焦点。

这个估值 440 亿美元的能源工程(LNG),早已沦为行业 “弃子”,却在特朗普政府的强推下,成为施压日本的 “战略工具”。

随着韩国、台湾地区相继成为美方施压目标,阿拉斯加 LNG 项目已不仅是美日双边问题。

阿拉斯加LNG项目在被特朗普政府将列为 “国家优先事项” 前就已存在。

但自提出至今十余年该项目始终难逃 “无人问津” 的窘境,即便开发商Glenfarne Companies宣称其 “有良好经济效益,无需补贴”,却始终未能吸引到实质性投资。

项目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商业逻辑的缺失,Rapidan能源集团全球天然气研究主管蒙顿直言:“如果它真的有商业逻辑,就会得到比现在更多的支持。”

从成本来看两年前400多亿美元的造价已面临大幅上调压力,业内预测实际投入可能远超公开数字,必须依赖政策扶持或公共资金注入才能启动。

即便立即开工液化工厂要到2026年底才启动建设,2031年才能实现全面运营,漫长的建设周期意味着市场风险高度不确定。

更关键的是全球LNG市场正迎来扩产高峰,2025年新增产能将达5800万吨 / 年,2026至2028 年累计增长预计达 1.7 亿吨,未来价格下行压力显著,阿拉斯加项目的盈利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

更何况美方宣称的 “地缘优势” 也难以成立。阿拉斯加州州长邓利维曾强调,项目天然气运抵日本仅需8天,远快于墨西哥湾港口经巴拿马运河的20天航程。

墨西哥湾现有LNG项目因产业链成熟、配套完善,对亚洲客户更具吸引力,而阿拉斯加项目需新建 800 英里输气管道,基础设施成本居高不下。

2028 年民主党重新执政项目可能因环境问题被紧急叫停,这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特朗普政府为推动项目落地,设计了一套被日本政商界称为 “失去主权” 的协议框架。

据美日签署的投资备忘录,日本需承诺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而资金投向由美方新成立的 “美国投资加速器” 全权掌控。

这个由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挂帅的机构,其领导的 “投资委员会” 垄断全部决策权力,日本仅能参与无实权的 “协商委员会”,对每个项目仅有45天的表态期。

协议的不平等性在关税威胁条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白宫明确警告若日本拒绝参与指定项目,总统有权立即恢复对日高额关税。

对依赖出口的日本经济而言关税武器的杀伤力不言而喻,阿拉斯加LNG项目正是在这种 “胁迫式谈判” 中被强行塞进协议。

令日本难以接受的是美方对投资认定的霸道解释。

日本企业原本希望用已承诺的部分投资 “折抵” 政府承诺金额,却被特朗普政府断然拒绝,要求必须由政府掏真金白银投向美方指定项目。

这种 “现金优先” 的要求,与韩国面临的困境如出一辙 !

美方要求韩国预付3500亿美元投资被韩方直指 “客观上无法承担”,显然日本模式已成为美方推行 “交易型贸易” 的模板,通过关税与投资的绑定,实现对盟友经济利益的收割。

高市早苗作为 “安倍经济学” 的继承人,她在选前就明确表示,若协议不符合日本利益,支持重新谈判。

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表态则更为谨慎,强调 “只支持对双方都有利的项目”,实则拒绝为高风险项目埋单。

面对美方施压与项目风险,日本企业形成了默契的 “软抵抗” 策略。

作为全球主要LNG进口国,日本早已建立多元化来源,且与澳大利亚、卡塔尔等传统供应国签订了长期稳定合同,无需新增高风险来源。

日本专家直言,日本政府不会直接说 “不”,但会通过拖延议程规避实质承诺。他预测日本电力公司最多签署意向书或进行少量采购,绝不会重金入股。

美方对此心知肚明却不愿妥协, 但白宫仍自信满满,认为日本最终会屈服于关税压力。

阿拉斯加 LNG 项目的博弈,已超越美日双边范畴,成为观察特朗普政府 “经济胁迫” 策略的窗口。

美方明确将日本模式作为模板,施压韩国、台湾等贸易伙伴交出天价投资。

韩国面对 3500 亿美元的投资要求,国家安保室室长魏圣洛明确表示 “无力承担”,强调无论执政党还是在野党都不可能接受现金支付方案。

阿拉斯加项目旨在强化美国 “能源主导地位”,但过度依赖政治施压而非商业逻辑,反而削弱了项目可信度。

Glenfarne 公司虽宣称 “许可证已到位”,却因缺乏市场认可,不得不寄望于政府资金兜底。从盟友关系看,美方的强硬态度正在侵蚀战略互信。

高市早苗的历史修正主义立场本就与美国二战史观存在分歧,若经贸摩擦叠加历史争议,可能冲击美日韩 “铁三角” 联盟。

阿拉斯加 LNG 项目从 “商业弃子” 沦为美日博弈的 “雷区”,本质上是特朗普政府 “美国优先” 理念与市场规律的激烈对抗。

美方试图以 5500 亿美元投资承诺和关税大棒为筹码,迫使日本为高风险项目埋单,这种 “胁迫式合作” 不仅引发日本政商界的集体抵制,更让韩国等盟友警惕 “日本模板” 的扩散风险。

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不仅取决于美日关税谈判的进展,更取决于全球能源市场的理性回归。

对日本而言“拖延战术” 虽能暂避锋芒,但如何在美日同盟与经济主权之间找到平衡,仍是高市早苗内阁面临的严峻考验。

来源:聆听娱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