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眼镜一戴,你这张脸就没法上镜了。"2023年《无限超越班》录制现场,制片人对着哈尼克孜直言不讳的评价,让全网见证了娱乐圈最残酷的生存法则。
"这眼镜一戴,你这张脸就没法上镜了。"2023年《无限超越班》录制现场,制片人对着哈尼克孜直言不讳的评价,让全网见证了娱乐圈最残酷的生存法则。
这位新疆姑娘1996年出生于乌鲁木齐,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凭借舞蹈特长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本以为出道即巅峰,却在镜头前被当成商品般挑挑拣拣。
当24岁的哈尼克孜在镜头前强颜欢笑时,没人知道她银行卡里只剩下不到五位数存款。这不是个例,当影视行业寒潮席卷而来,从顶流到素人,所有演员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
明星也有年龄焦虑吗
在普通人眼中,明星是踩着红地毯、住着豪宅的幸运儿。可当镜头熄灭,他们的生活远比想象中艰难。
38岁的刘涛在采访中苦笑:"我已经240多天没进组了,每天在家数着日子过。"这位曾经一年拍六部戏的"拼命三娘",如今只能对着剧本叹气——不是没邀约,而是那些角色要么是"霸道总裁的妈",要么要求她"素颜出镜显老态"。
更残酷的是年轻演员的处境。
某选秀节目出身的小花,为争取一个网剧女三号,连续三个月每天只吃水煮青菜保持身材,凌晨四点到片场排队试镜,却在最后一刻被告知"投资方女儿要演这个角色"。"现在的娱乐圈,连试错机会都不给新人。"
某经纪人透露,一部古装剧选角,光试镜的女演员就超过300人,竞争激烈程度堪比公务员考试。
行业寒冬的数据触目惊心:202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25.02亿元,同比暴跌22.7%;电视剧备案数量减少34%,不少影视公司直接宣布"暂停新项目开发"。
当资本撤离,最先遭殃的就是腰部演员——他们既没有顶流的流量号召力,又不如老戏骨有观众缘,成了被市场抛弃的夹心层。
中年明星的日子最难过
58岁的宋丹丹至今记得2018年那个电话。某导演邀请她出演都市剧女主,本以为是转型机会,结果剧本里全是"催婚""催生"的桥段。"
我演了一辈子喜剧,不想变成刻板印象里的'妈妈专业户'。"她拒绝了邀约,却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三年没戏拍。
更讽刺的是"星二代接班潮"。某资深演员为捧儿子,不惜在自己主演的剧中加戏,结果儿子演技被吐槽"木头人",反而连累父亲口碑下滑。"现在的影视圈,拼的不是演技,是资源和背景。"某选角导演无奈表示,不少项目开机前就内定了主演,其他演员连试镜机会都没有。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年明星开始寻找新出路。62岁的江华在广东某景区扮演《九五至尊》里的"雍正皇帝",与游客互动合影;郑国霖穿上龙袍在景区当"李世民",被网友调侃"从影帝变景区NPC"。但他们坦言:"能靠自己本事赚钱,不丢人。"
短剧成了新战场。75岁的刘晓庆主演《萌宝助攻:50岁婚宠》,上线三天登顶热度榜;韩栋主演的《一枕槐安》,用"降维打击"的演技征服观众。"短剧周期短、打款快,还能锻炼演技。"某经纪人透露,现在不少中年演员主动降低片酬接短剧,"至少能保持曝光度"。
行业寒冬下的生存法则
在光明网主办的导演大会上,知名导演郑晓龙一针见血指出:"现在的影视圈,不是缺演员,是缺好剧本。"
当资本一味追求"流量变现",导致古装剧全是"甜宠",现代剧全是"职场玛丽苏",观众早已审美疲劳。"我们需要的是像《觉醒年代》那样有深度的作品,而不是流水线产品。"他呼吁行业回归内容本质。
与此同时,短剧的崛起正在改写游戏规则。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4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更关键的是,短剧观众平均年龄32岁,消费能力强,广告转化率高。
"一部爆款短剧的收益,可能超过一部院线电影。"某平台负责人透露,不少影视公司开始转型做短剧制作,中年演员的经验和演技反而成了优势。
但转型并非易事。某45岁女演员为拍短剧,专门报了短视频表演班,学习"15秒内抓住观众眼球"的技巧。"刚开始很不适应,觉得像在演小品。"她说,但当看到自己主演的短剧播放量破亿时,"突然明白,只要能给观众带来快乐,舞台大小不重要"。
结语
当哈尼克孜在直播间笑着说"戴眼镜的女生也可以很美"时,她已经签约了某眼镜品牌代言。这个曾经被资本定义"不好看"的姑娘,用另一种方式找到了价值。
娱乐圈从来不是铁饭碗,但真正的演员,永远能在困境中找到光。正如刘晓庆在采访中所说:"演员的价值,不在镜头前,而在观众心里。"当行业洗牌结束,留下的一定是那些真正热爱表演的人。毕竟,舞台可以消失,但梦想不会。
来源:淼犇三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