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兰陵”“金陵”“长安”……这些听起来就很有故事的名字,其实都是中国城市的旧称。一张“中国部分城市旧称”清单,把新疆“西域”、北京“幽州”、苏州“姑苏”等古称全列了出来。这些旧称可不是随便取的,每一个都藏着历史的褶皱和文化的根脉。今天就聊聊这些城市旧称背后的故
“兰陵”“金陵”“长安”……这些听起来就很有故事的名字,其实都是中国城市的旧称。一张“中国部分城市旧称”清单,把新疆“西域”、北京“幽州”、苏州“姑苏”等古称全列了出来。这些旧称可不是随便取的,每一个都藏着历史的褶皱和文化的根脉。今天就聊聊这些城市旧称背后的故事,带你看懂中国城市名称里的“文化密码”。
从“西域”到“幽州”:地域旧称里的文明印记
新疆古称“西域”,这个名字在张骞出使西域后就成了中原对这片土地的认知符号,它代表着丝绸之路的繁华,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见证。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新疆”一名才正式确定,意为“新的疆土”,但“西域”的文化印记至今还在,比如新疆的“西域风情”旅游名片,就透着历史的厚重。
北京的“幽州”之称更早,最早见于《尚书·舜典》,是古九州之一。作为北方重镇,幽州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都是军事和政治要地,“幽云十六州”的说法更是贯穿了五代至宋的历史。现在北京虽然叫“北京”,但像“幽州台”这样的古迹,还在默默诉说着它的过往。
内蒙古的“塞北”是地理和文化的双重标签。“塞”指长城边塞,“塞北”就是长城以北的广袤草原,这里是游牧文明的摇篮,匈奴、鲜卑、蒙古等民族都曾在这里驰骋,“塞北风光”至今还是内蒙古旅游的卖点,那苍凉又壮美的景象,和“塞北”的古称一样有感染力。
从“齐鲁”到“金陵”:城市旧称里的历史风云
山东“齐鲁”的称呼源于先秦的齐国和鲁国。齐国商业发达,鲁国是儒家文化发源地,“齐鲁大地”既代表着经济的繁荣,也象征着文化的深厚。现在山东的简称“鲁”,就是从“鲁国”而来,儒家文化更是山东的“金字招牌”,曲阜的三孔景区每年都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
南京“金陵”的名号太响亮了。最早是战国时楚威王在此埋金镇“王气”,故称“金陵”;三国孙权在此建都城,改名“建业”;东晋南朝时叫“建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南唐、明初又改称“江宁”“应天”,直到明朝永乐年间才定名为“南京”。“金陵”的别称,把南京从战国到明初的历史都串了起来,现在南京的“金陵饭店”“金陵中学”,还在延续这个古称的生命力。
西安“长安”的名气更是响彻中外。“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从西汉到唐朝,它是十三朝古都,是当时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丝绸之路从这里起点,各国使者、商人在这里汇聚,“长安”成了盛唐气象的代名词。现在西安虽然叫“西安”,但“长安”的文化符号无处不在,比如“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就把盛唐风貌复刻了出来。
从“朝歌”到“兰陵”:小众旧称里的历史彩蛋
淇县“朝歌”是商朝的都城之一,《封神演义》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虽然现在淇县只是河南的一个小县城,但“朝歌”的名字一出来,就把人拉回了那个商纣王与妲己的传说时代,充满了神话色彩。
枣庄“兰陵”是近几年的“网红古称”。因为电视剧《兰陵王》的热播,大家才知道原来枣庄古代叫“兰陵”。“兰陵”二字自带诗意,和枣庄的现代名称形成了强烈反差,不少网友调侃“兰陵王变成枣庄王,气质都变了”,这也从侧面说明,旧称的文化魅力确实不小。
烟台“登州”在历史上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唐朝时设立登州,是山东半岛的门户,明清时期是对外通商的重要口岸。现在烟台的登州路、登州街道,还在纪念这个古称,它见证了烟台从古代港口到现代城市的变迁。
旧称的价值:不止是“好听”,更是文化传承
这些城市旧称不是简单的“曾用名”,它们是历史的活化石。比如“西域”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华,“长安”承载了盛唐的气象,“金陵”记录了六朝的风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的命名和更名要尊重历史、传承文化,这些旧称虽然不再作为官方名称使用,但它们在文化传播、旅游开发、学术研究等领域都有着重要价值。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挖掘旧称的文化价值,比如南京打造“金陵”文化IP,西安推广“长安”旅游品牌,这些举措不仅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历史。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了解这些旧称,就像拿到了一把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能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中国城市的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
下次再听到“西域”“幽州”“兰陵”这些名字,可别只觉得好听,它们背后都是沉甸甸的历史和文化。中国的城市名称,就是这样在一代代的传承中,把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根脉保留了下来。
来源:w.无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