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净化教育生态,推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国家、省关于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的要求,我市即日起全面启动中小学在职教师违规参与校外补课专项整治行动。
近日,事关校外补课,绵阳教体发布重要公告,即日起全面启动中小学在职教师违规参与校外补课专项整治行动。
公告全文如下——
为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净化教育生态,推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国家、省关于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的要求,我市即日起全面启动中小学在职教师违规参与校外补课专项整治行动。
一、整治对象及内容
(一)中小学校(含民办学校,下同)为校外培训机构或他人有偿补课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
(二)在职教师(含教研员)组织、要求、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有偿补课;
(三)在职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
(四)在职教师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
(五)在职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六)在职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校内不讲校外讲”等行为;
(七)在职教师以家属、亲友等名义开办补习班或从事违规补课;
(八)校外培训机构聘用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
(九)按照有关规定应当认定为其他违规补课的行为。
二、监督举报方式
守护清朗、公平的教育生态,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欢迎广大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如发现相关违规线索,请通过以下途径举报:
【提示】为便于核查,请尽量提供具体时间、地点、教师信息及相关证据(如照片、视频等)。举报内容须实事求是,不得捏造歪曲事实。我们将对举报人相关信息严格保密,对查实的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有偿补课(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私下给学生补课)是前些年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中国青年报》曾刊载了一篇老师的投稿,这位来自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说:
目前涉及有偿补课的都是重要的考试科目,英语和数学排在最前,其次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至于语文,因为各种原因,在有偿补课市场上并没有受到追捧。家长和学生为什么找老师私下补课?大致上有三种原因:
1、希望老师给孩子“补短“
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存在某些学科薄弱的问题。家长们都知道“短板效应”,就想方设法给孩子“补短”,形式主要是给钱让孩子到老师家补课,当然也有花重金直接请老师在自家单独辅导。老师主要是按授课时间收费,不过也有按年月收费的,甚至按目标收费的,比如名次前进多少,考上理想高中等等。
2、别人都在补课,感觉自己也要跟上
也有的学生根本无须家教,但盲目跟风,稀里糊涂加入补课大军。特别是到了初三、高三最后冲刺阶段,常见有个座位空荡荡的,一问是补课去了。他说:“同桌去补课,我怕落后,就跟着去了。”
3、希望老师帮忙在课外监管孩子
这些家长重视子女教育,但由于自身种种因素,担心不能胜任,干脆将孩子送给老师监管。当然,这里也有另一种情况:孩子不服从父母管教,但愿意听老师的话,于是有些家长将孩子交给老师,花点钱不算啥,最后皆大欢喜。而对于初高中毕业年级的学生来说,面临中高考,补课的需求就更加旺盛。
但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教育部也是对中小学教育进行了多番改革,其中的“双减”政策影响最为深远,一定程度减少了学生补课的情况。而为了能够让教育更加公平的发展,教育部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从一开始的限制在职教师补课行为,到如今已经发现立即严肃处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维护教育公平
有偿补课加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可通过补课获得额外学习机会,而经济困难学生则被排除在外,进一步拉大教育差距。
2、规范教师职业行为
教师行业的特殊性,承担着神圣的教书育人的使命。而有偿补课这个行为,会将高尚的知识传播,附加了商业的价值。“禁止有偿补课”也是教育部门对教师的职业操守的一种要求。
3、保障公共教育资源
在职在编老师进行有偿补课一般都是借助所在学校的品牌效应进行招生和宣传,将公共资源私用做私人赚钱的手段,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就会被“歪曲”。社会的评价不是仅对这位老师的,更是对学校或教育部门的,他们变相承担了这些老师行为的所有后果。
4、约束师德师风
有偿补课的高收益,会诱使部分老师突破基本的底线,出现强迫学生在自己的补习班补课,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故意避开重点内容,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去教师开办的补习班补习等现象。
5、落实政策法规要求
教育部明确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旨在通过制度约束保障政策执行,违规者将面临通报批评、降职、停课等处罚。
来源:锦绣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