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海的“灯光秀” | 未来科学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1 16:26 1

摘要:你见过会发光的大海吗?在我国,辽宁大连、河北秦皇岛、山东威海、福建平潭等地都曾出现神奇的海水发光现象,人们还为此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蓝眼泪”。一时之间,“追泪”之旅盛行。

海浪拍打岸边

泛起一片片幽蓝色的冷光

宛如星辰坠入大海

又像是大海流下的眼泪

今天的“未来科学家”

让我们一起欣赏大海的“蓝眼泪”

探寻“眼泪”背后的秘密吧!

你见过会发光的大海吗?在我国,辽宁大连、河北秦皇岛、山东威海、福建平潭等地都曾出现神奇的海水发光现象,人们还为此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蓝眼泪”。一时之间,“追泪”之旅盛行。

事实上,“蓝眼泪”是一种生物发光现象,由海洋里的发光生物大量聚集而产生,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场璀璨的灯光秀。而在浩瀚的海洋世界里,生物发光其实十分常见,在全球目前已发现的发光生物中,海洋生物占比高达 85%。这些来自大海的“灯光师”点亮幽暗的深海,向我们展现了自然的奇妙。

光从哪里来?

在陆地上,萤火虫是最为人熟知的一种发光生物,它们通过腹部发光器中的化学反应发光。海洋生物发光的原理其实大同小异,绝大多数也是通过体内的发光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发光,还有一部分则靠共生的发光细菌发光。

通过化学反应自发光

在我国,造成“蓝眼泪”现象的两种主要海洋发光生物——夜光藻和海萤就是典型的自发光。每当受到海水拍打、船桨搅动等外界刺激,夜光藻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就会产生化学反应,进而发光。生活中的荧光也是类似的原理,通过弯折或击打等外力使其中的化学物质混合而发光。海萤的发光方式则稍有不同,虽然也是自发光,但海萤发光并不在体内进行,而是将发光物质排出体外再进行反应发光。

夜光藻

海萤

依靠发光细菌发光

并不是所有会发光的海洋生物都是靠自己发光。有些海洋生物体内并没有可以产生光的物质,因此它们找来发光细菌协助发光,例如灯眼鱼和夏威夷短尾乌贼。发光细菌寄生在它们的发光器里吸收养分赖以生存,就算寄生的生物本体死亡,这些发光细菌仍能持续发光一段时间。

灯眼鱼

夏威夷短尾乌贼

+知识多一点+

大部分海洋发光生物发出的光都是蓝色或绿色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由于光的散射和海水的吸收作用,无论什么颜色的光线,在进入海水后都会逐渐衰减。其中红光和黄光的衰减速度最快,传播距离也较短。蓝光和绿光则相反,它们在水中可以传播得更远,更符合这些发光生物的生存需要。在这样的水下环境中,大多数生物都进化出了对蓝光和绿光更为敏感的视觉。

为什么要发光?

认识了海洋发光生物的光是从何而来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陆地上的许多生物为了生存进化出强大的“隐身”能力时,为何海洋里的这些生物却选择了发光这种容易暴露行踪的特殊能力?

通过发光和同类交流

方便和同类交流,是海洋生物发光的原因之一。会发光的海洋生物,其实大多栖息在海洋深处,只是有一部分会在觅食的时候上浮到浅海区。而大海深处阳光难以抵达,通过发光,同类之间便能互相定位,传递信号,方便进行觅食、求偶等各种活动。

灯眼鱼通过改变发光频率和同类交流

通过发光自救

有时,发光也是部分海洋生物的自救措施。遭遇袭击时,突然发光可以对敌人造成惊吓,为自己争取逃脱时间。有些发光生物还会舍弃发光器来迷惑敌人。此外,发光还可以吸引附近游荡的其他生物。当更为强大的生物靠近,原本猎食自己的敌人便可能被绊住脚步,发光生物便能趁机逃脱。

磷虾发光惊扰敌人,趁机逃跑

通过发光隐匿身形

你可能想不到,发光还有“隐身”效果。海洋生物们在浅海觅食时,由于海面上光线的照射它们的身下会形成一片黑影,非常容易暴露行踪。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也发光,便能混淆下方捕食者的视线,让捕食者将这些发光点误以为是海面上的光照从而实现“隐身”。

萤火鱿模拟环境光“隐身”

通过发光吸引猎物

由于深海里的大部分生物都有趋光性,会往发光的地方靠近寻找食物,所以一些海洋生物会利用这一点来捕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ān kāng)鱼。鱼的发光器形似钓竿,从头顶垂下。当猎物被光亮吸引靠近时,它们便伺机张开发光器下的大嘴,将猎物一口吞下。

鱼点亮发光器引诱猎物

本文选自

《未来科学》(小学高段)6月刊

想知道更多“蓝眼泪”的知识吗?

一起打开《未来科学》了解吧!

来源:未来作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