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兵连,我常常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并非来自训练的艰苦,而是源于与战友们相比,自己在文化知识方面的欠缺。尽管我18岁前,模模糊糊通读了《四大名著》、一知半解的读完《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有影响的书籍,好奇的在村广播员
《在从军的日子里》第二章成长在新兵连(10)谭本林赠送字典
后排左一为谭本林 前排右一为作者
人上百,形形色色。
在新兵连,我常常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并非来自训练的艰苦,而是源于与战友们相比,自己在文化知识方面的欠缺。尽管我18岁前,模模糊糊通读了《四大名著》、一知半解的读完《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有影响的书籍,好奇的在村广播员谭世新的指导下为县广播站写稿,但每次听战友们说话,那用词、那表达,都让我觉得自己像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小丑”,他们话语流畅,而我却磕磕绊绊。
我的老家唐家峪,是一个被大山环抱的小村落,读书条件差,教师水平低。在那里,粗俗的话语就像山间的野草,肆意生长,老师有时候也会不经意间带出几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包产到户,因家庭无劳力,我初中辍学后,一心只想做个合格的农民。总认为,只要能帮家里干活,会说话交流就行,哪管什么文化知识。可是现在,我穿上了军装,来到了部队,一切都不一样了。不管是不是标准的普通话,我都必须学会好好说话,让自己的表达更得体、更有文化内涵。
新兵团是个临时组建的单位,条件简陋。那一排排摆放着各类书籍的书架,那充满油墨香的读书氛围,在这里根本就是奢望,更别说能找到一些有助于提升文化知识的书籍了。我常常望着窗外发愁,心想这没书可怎么学啊?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找不到方向。
然而,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
有次星期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宿舍过道上,新兵连文书匆匆走来,为新兵班分发《空军报》、《战友报》、《解放军报》3份报纸。我随手拿起来一份,眼睛立刻就被上面的文章所吸引。当我看到《人民空军之歌》时,那激昂的文字仿佛把我带到了广阔的蓝天之上。“霞光里,我们是矫健的鹰;夜色中,我们是灿烂的星……”
这些文字编织出的画面在我眼前展开,让我对文化知识的渴望像火苗一样熊熊燃烧。而深深让我更体会到的是,有些文章感觉我自己也能写得出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从那以后,我就盼着午餐前文书送报纸的时刻。战友们先看,我就等他们看完后,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阅读。无论是微型小说还是百字文,我都不放过。后来,新闻稿也吸引了我,从报纸上我能了解部队的动态和政策。我变得沉默寡言,一有空就趴在床铺上,拿着日记本抄写那些精彩的句子和名言名句。
但这个时候,一个问题又出现了,读书、看报和写信,生字成了我的拦路虎。我四处张望,发现班上谭本林有一本《新华字典》。
谭本林,熊家庄乡人,身高约一米七左右,帅气英俊,面相儒雅,他就像一股清泉在新兵中显得格外不同。他总是带着沉静的微笑,那笑容仿佛能驱散周围的紧张氛围。他说话办事沉稳老练,完全不像我们这些新兵那样拘谨。听熟悉他的战友说,他高中毕业,毕业后还担任过教师。
我怀着胆怯的心情第一次向他借字典,小声道:
“谭本林,你能把字典借我用一下吗?”
他毫不犹豫道:
“行,拿去吧。”我拿着字典,就像捧着稀世珍宝。
第二次去借的时候,我的脸有些发红,他笑容满面道:
“随便拿!”
第三次,我又走到他面前,还没等我开口,他就慷慨地挥了挥手,道:
“既然你这么爱学习,就送给你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反问道:“真的?”他开玩笑道:
“真的,我最喜欢爱学习的孩子,哈哈!”
从那以后,谭本林的这本字典就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在夜晚的灯光下,我对着字典,一个生字一个生字地认,一个生字一个生字地默写,用四个月时间抄写完了整本《新华字典》的生字。那些曾经模糊的生字变得清晰起来。我把那些富有哲理的警言、诗句抄录下来,它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的思想。我的乡村土话慢慢减少,书面语言越来越多,逻辑思维也不断提高。
谭本林的这本字典陪着我在军营度过了漫长的17年。每一次调动,我都会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提包里,到了新的地方,再把它摆在书柜上最显眼的位置。
我和谭本林之间的感情就像这本字典一样纯粹。没有利益的纠葛,没有复杂的目的。这本字典里蕴含着的是战友间最真诚的情谊,是谭本林对我无私的帮助和鼓励。它就像一股浓浓的乡情,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是中年还是晚年,都让我充满力量去开拓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后来,谭本林凭借自己扎实的知识面,精心备考,入伍第二年就考上了空军后勤院校,成为军官,这让我对他更加敬重。
声明:
《在从军的日子里》是根据自己连载发表在《今日头条》:一名从军17年退役军官的回忆,修改补充而完成的书稿。为提升书稿的品味,并方便留存,我再以书稿的形式发表出来,渴望广大读者、知情的战友提宝贵意见。
下篇:《在从军的日子里》第二章成长在新兵连(11)新兵政治教育课
来源:黑马进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