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9日的资本市场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一幕,诺诚健华的A股股价开盘就往下掉,收盘跌了6.24%,港股更惨,跌了11.64%。
10月9日的资本市场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一幕,诺诚健华的A股股价开盘就往下掉,收盘跌了6.24%,港股更惨,跌了11.64%。
另一边,和它合作的美国公司Zenas股价却涨了24.22%,一天之内冰火两重天。
这一切的源头,是前一天诺诚健华发的一则公告,公司把自家明星药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症等自免疾病领域的海外权益,还有两款没进入临床的新药,一起授权给了Zenas。
换来的是1亿美元现金,再加上700万股Zenas股票,按10月8日25.9美元的收盘价算,股票值1.8亿,两项加起来2.8亿。
这已经是奥布替尼第二次出海了,上次和巨头Biogen的合作还闹了“分手”。
很多投资者看了公告第一反应是失望,有人觉得1亿美元首付太少,也有人说Zenas名气太小,比不了强生、罗氏这些跨国药企。
但仔细算笔账,这笔交易的诚意其实不算差。
医药魔方统计过2024年的行业数据,咱们国家药企一共完成94笔授权交易,总金额519亿美元,其中首付款加起来41亿,平均首付占比大概8%。
诺诚健华这次潜在总交易价值超20亿美元,2.8亿的首付加股权占比已经超过14%,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不少。
而且这还不是全部,后续研发、注册、商业化每达到一个目标,都能拿到里程碑付款,销售分成最高能到百分之十几。
大家最纠结的还是合作方Zenas到底靠不靠谱,这家公司2019年才成立,2024年9月刚在纳斯达克上市,现在连一款能卖的药都没有。
但看团队背景会发现,这家公司藏着不少“狠角色”。
CEOLonnieMoulder是个连续创业者,之前联合创办了Tesaro公司,最后带着公司被葛兰素史克以51亿美元收购。
他还管过AbraxisBioScience和MGIPHARMA,这两家后来也都被大药企收购了。
Zenas的核心团队里,不少人都是他在Tesaro时的老部下,手上都有成功把新药推向市场的经验。
更关键的是,新上任的研发负责人LisavonMoltke博士,专门做过神经免疫药物的临床开发,这正是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症领域最需要的expertise。
Zenas自己的管线也很有看头。他们有一款叫Obexelimab的双功能抗体已经进入三期临床,9月份刚从RoyaltyPharma拿到3亿美元融资,光是首付就拿了7500万。
这款药能抑制B细胞活性,而奥布替尼是能穿透血脑屏障的BTK抑制剂,能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问题,两款药凑在一起,刚好能覆盖多发性硬化症的不同发病机制,形成互补。
Moulder已经放话,要全力推进奥布替尼在两种难治性多发性硬化症亚型的开发。
原发进展型(PPMS)占所有病例的10-15%,继发进展型(SPMS)占20%,光美国市场的商业机会就超过120亿美元。
诺诚健华这边也透露,奥布替尼针对PPMS的三期临床已经在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SPMS的三期临床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跟上,FDA和EMA都已经给了临床方案指导意见。
这次选择Zenas,其实是诺诚健华吃过一次亏后的选择,2021年,公司第一次把奥布替尼的自免领域海外权益授权给了巨头Biogen,当时拿了1.25亿美元首付,潜在里程碑付款8.125亿。
市场当时特别看好,觉得靠Biogen的全球渠道,奥布替尼很快就能打开国际市场。
没想到合作只维持了一年半,2023年2月Biogen就突然“退货”,理由写的是“为便利而终止”。
外界猜是奥布替尼有肝损伤副作用,但诺诚健华否认了,说和FDA的临床搁置没关系,就是双方自由解除协议。
不管真实原因是什么,这次“分手”让诺诚健华明白,巨头的背书未必靠谱。
这种“退货”在行业里其实很常见,动脉网统计过,截至2025年4月,2020年完成的62笔授权交易里,已经有25笔终止了,退货率高达40%。
2021年和2022年的退货率也在20%左右,石药集团的ADC项目EO-3021也在其中。
以前创新药出海,大家都盯着跨国巨头,觉得只要能和它们合作,不仅能拿到钱,还能证明自家药的价值。
但现在越来越多公司发现,巨头内部流程复杂,对引进的管线未必上心,一旦战略调整,最先被砍的就是合作项目。
反而像Zenas这样的专业公司,目标明确,执行力更强,沟通起来也更顺畅。
这两年创新药出海的模式确实在变,不再是简单的“一卖了之”,而是更深度的股权绑定,诺诚健华今年上半年就试过一次,和康诺亚合作的CD20xCD3双抗,就是通过NewCo模式出海的。
这种模式是让投资基金出钱建个新公司,本土药企把海外权益授权过去,还能拿到新公司的股权,以后新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购,都能再赚一笔。
奥布替尼的肿瘤适应症已经卖得不错,但自免领域是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海外拓展必须稳扎稳打。
临床设计要符合欧美标准,上市后要进医保谈判,还要铺销售渠道,每一步都得专业团队操盘。
Zenas刚好能提供这些资源,诺诚健华拿股权换经验,其实是笔长期投资。
当然,这笔交易的风险也很明显。Zenas现在没有商业化产品,全靠融资和合作推进管线,未来能不能撑到奥布替尼上市还是个未知数。
诺诚健华持有的10%-15%股权,价值完全看Zenas的股价走势,要是后续临床不如预期,这部分资产可能大幅缩水。
不过从行业趋势看,这种“小而美”的合作可能会越来越多。跨国巨头的光环正在褪色,真正有实力的专业团队反而更受青睐。
Zenas股价当天涨24%,说明海外市场认可这次合作,觉得奥布替尼能和自家管线形成合力。
对诺诚健华来说,这次二次出海更像是一次战略转型,不再依赖巨头的流量背书,转而选择能力互补的伙伴深度绑定。
接下来就看临床数据了,Zenas的Obexelimab四季度要公布二期临床数据,奥布替尼的三期临床也要推进,这些数据将直接决定这场“资源换经验”的合作能不能成。
创新药出海早就过了“靠巨头背书就能估值翻倍”的时代,现在拼的是管线实力和合作质量,诺诚健华放弃巨头选择Zenas,到底是踏错了步还是押对了宝?可能要等个三五年才能见分晓。
你们觉得这种股权绑定的合作模式会成为主流吗?奥布替尼这次能成功打开海外市场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科技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