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将领如果能够上马能安天下,指挥千军万马,决胜千里,下马能治天下,能运筹帷幄,治理国家,那么这便是一个全能的将领,这样一个人才能出将入相,完成最完美的蜕变。
一个将领如果能够上马能安天下,指挥千军万马,决胜千里,下马能治天下,能运筹帷幄,治理国家,那么这便是一个全能的将领,这样一个人才能出将入相,完成最完美的蜕变。
曹参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从战场名将到治国贤相的角色转变,早年间起兵反秦,跟随刘邦征战天下,楚汉争霸中更是功勋卓著,刘邦称赞其功劳可居第二。萧何之后出任西汉第二任相国,一切遵循旧章,实行无为而治。
他为相后,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展现自己手中的权力,而是采取 “与民休息” 的政策,不扰民、不折腾,让社会生产自然恢复。因为此时天下由大乱转向大治,最需要的不是开创性的变革,而是稳定性和连续性,此时的安稳便显得非常重要。
周勃的一生完美的诠释了乱世为将,治世为相,他早年间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参与还定三秦及楚汉战争,后独立领兵平定燕王臧荼、韩王信、陈豨、卢绾等叛乱),开创大汉王朝,为巩固新生的汉朝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官至太尉。刘邦死后,吕后专权,自己辛苦拼打下来的江山马上就要易主,在这危急时刻,他与陈平合谋,一举歼灭吕氏势力,迎立文帝,保全了汉室江山,稳住了大汉血脉,进一步从一介武夫成长为治国宰相。
汉文帝为表彰他的贡献,升任他为右丞相,由此位极人臣。可是治国哪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因此没有担任几天丞相便辞职不干了。
陆逊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将才,夷陵之战中他作为吴军主帅以大火烧掉了刘备的雄心壮志,一战成名,此战也证明了他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卓越能力。他不单单在军事上有着如此高的成就,在政治上同样造诣很高,担任丞相后,总领吴国军政,他推行“劝课农桑,鼓励生产”、“国以民为本,强盛取决于民力”的政策,使吴国国力大增。
段韶是北齐的支柱大臣,他见证了北齐的崛起与强盛。他在外时统帅大军,征战四方,尤其在对阵北周的军事行动中,他总是力挽狂澜,硬生生将北齐托举。回到朝堂时便是参与朝政,官至左丞相、太师,参与制定国策。
于谨历仕北魏、西魏、北周三朝,既是战功赫赫的军事统帅,也是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在军事上随军平定六镇起义,单骑说降铁勒部众,尽显胆识和魄力。作为柱国大将军参与沙苑之战等关键战役,攻破江陵,俘杀梁元帝。
朝堂上的贡献更是异常出众,高欢权倾朝野,北魏孝武帝处境危险,他向宇文泰提出了改变历史走向的建议,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迁都长安,占据关陇险要之地,养兵劝农,然后以天子名义征讨四方。北周建立后,于谨官至太傅、大宗伯,周武帝谦虚的向他请教治国之道。
李靖对于唐朝的贡献丝毫不亚于李世民,他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战功赫赫,是唐朝最耀眼的将星。退出战场后,他被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即宰相之一,参与国家治理。虽然位居宰相之位,但是他从不嚣张跋扈,总是谨慎谦退,不表功,不诿过,极大的保证自己的安全。
前秦的王猛被后人誉为“功盖诸葛第一人”,他全力的辅佐苻坚扫平群雄一统北方。他率军征战(大破前凉、消灭前燕),所向披靡,灭前燕之后,苻坚调王猛回长安委以丞相之职并都督中外诸军事,由此总揽朝政,治理国家,拔擢贤才,整肃吏治,推行儒学,兴修水利,前秦在他的治理之下,一度百姓安居乐业,国富兵强。
娄师德既在军事上屡建奇功,又在政事上位居宰辅。最为人熟知的是“唾面自干”(即使有人往你脸上吐口水,也不要擦掉,让它自己干),其实一个人能够做到如此境界,必定能够出将入相。况且能够在武则天时代出将入相更是证明其个人能力的强大。
除了唾面自干的政治觉悟成就了他,更是凭借边功和卓越能力,娄师德才能进入帝国最高决策层,两次被任命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但是武则天考虑到他擅长处理边疆事务,又不间断的派他驻防边疆。
在武则天时代酷吏政治盛行、官场险恶的环境下,娄师德能出将入相三十余年并得以善终,是个人能力最好的证明,无论在军事指挥还是屯田生产,他都能切实解决问题,这是他不倒的根本原因。
杨一清在军事、政治、文学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明史》称赞其“其才一时无两”。他在1506年、1510年、1524年间,三次担任三边总制(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镇),修筑边防工事,击退蒙古入侵。后总制军务,平定安化王朱寘鐇叛乱。因功被召回到朝廷,两度进入内阁入阁拜相,担任首辅。主政期间,重视培养和举荐人才,为朝廷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无论是整顿边防、铲除奸宦,还是培养人才,他都体现了务实、担当和远见。
在军事方面,他是乾隆最锋利的剑,间接成就了乾隆的十全武功,他每次军事行动都经过周密策划,平金川、定伊犁、征缅甸,战功卓著,其中挂帅平定大小金川之战中,此为其军事成就的巅峰,战后论功,阿桂位列平定金川五十功臣之首,受封一等诚谋英勇公;回朝后出任领班军机大臣,成为乾隆的左右手,武英殿大学士 -> 首席军机大臣 -> 一等诚谋英勇公。
此后近十年间,他是皇帝最倚重的宰辅,不仅处理日常军政要务,还多次被派往各地解决棘手难题,如治理黄河水患、镇压甘肃回民起义等,均能妥善处理。
其实从古至今一个人要想成才屹立社会必定要文武全才,全面发展,可是现在过早分科,导致文武分家,人才并不是很全面。古代科举虽有其弊端,但至少为寒门子弟提供了上升通道。
来源:婉儿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