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乳房疼痛已成为困扰众多女性的“难言之痛”。超过90%的育龄女性曾经历乳房不适,其中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最为常见。面对这种疼痛,女性朋友们既不必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今天,让我们一起科学认识乳房疼痛,掌握正确的应对之道。
本文首载于《广东科技报》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乳房疼痛已成为困扰众多女性的“难言之痛”。超过90%的育龄女性曾经历乳房不适,其中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最为常见。面对这种疼痛,女性朋友们既不必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今天,让我们一起科学认识乳房疼痛,掌握正确的应对之道。
一、乳房疼痛:是乳腺癌前兆吗?
“医生,我乳房疼得厉害,是不是得癌了?”在乳腺科诊室里,这几乎是医生们最常听到的担忧。
事实上,乳房疼痛主要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类型。绝大多数乳房疼痛属于生理性范畴,主要由乳腺增生引起,常见于20岁至50岁女性。这类疼痛具有鲜明特点:大多数人在月经来潮前1周至2周开始出现或加重,表现为乳房胀痛、触痛,疼痛甚至可向腋窝或肩背部放射;而随着月经结束,疼痛便如潮水般退去。其严重程度往往与情绪波动、压力剧增及熬夜劳累密切相关。虽然绝大多数乳腺癌以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但临床数据显示,仍有少数患者确实会感到乳房疼痛,尤其是一些特殊类型乳腺癌(如炎性乳腺癌)。因此,疼痛本身虽不等于癌症,却是身体发出的重要健康信号,提示我们需要关注乳房健康。
乳房疼痛不等于乳腺癌,但可能成为发现早期病变的“导火索”。切勿因疼痛常见就忽视其背后的健康信息。
二、疼痛探源:身体内部的失衡之战
乳房疼痛的根源何在?我们从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两个维度为大家揭示。
从现代医学视角讲,内分泌失调(激素失衡)是乳腺增生的主因。乳腺组织如同一个精密的工厂,其生长修复受雌激素和孕激素精密调控。当女性长期压力、作息紊乱、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这两种激素比例失调,乳腺组织便会增生过度而修复不足。这就好比本来一家产销平衡的工厂,生产(增生)突然增多或销量(复旧)减少,多出的“库存”无处安放,工厂(乳房)自然不堪重负,发出疼痛的“抗议”。
从中医视角来看,中医将乳腺增生归属于“乳癖”范畴,其主要为“不通”与“不荣”导致的疼痛,核心病机在于“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
长期压力大、情绪抑郁、易怒,导致肝气运行不畅(气滞),进而影响血液流动(血瘀),气滞血瘀阻塞乳房经络,引发胀痛、刺痛,痛处常不固定,情绪差时加重,主因肝郁气滞血瘀。或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损伤脾胃功能,脾虚无法正常运化水湿,湿聚成痰,痰湿阻滞于乳房脉络,形成结节、肿块,伴随疼痛,常感身体困重、胸闷痰多,主因脾虚痰湿凝结。或因肾气不足或月经不调等导致主管女性生殖功能的“冲脉”“任脉”失调,乳房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滋养(不荣),也会产生隐痛、空痛,多见于临近更年期或体质虚弱的女性,主因冲任失调失养。
总的来说,个人的情绪状态、饮食习惯、体质特点,都在无声地书写着乳房的“疼痛日记”。
三、就医指南:何时该寻求专业帮助?
面对乳房疼痛,科学的筛查策略至关重要。对于从未进行过正规乳房检查的女性,建议进行专业检查。乳腺B超(适合年轻女性及致密型乳腺)、钼靶X线摄影(适合40岁以上女性)是筛查乳腺疾病的主要手段。
如近期(半年至一年内)已完成全面乳房检查(乳腺B超或钼靶),结果无异常发现且疼痛程度较轻,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可暂时观察。如疼痛伴有下列情况:触及乳房或腋窝新发的、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欠佳的肿块;或出现单侧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褐色或咖啡色者;或乳房皮肤出现凹陷(酒窝征)、橘皮样改变、红肿破溃等,建议立即就诊。
下集继续
谢枫枫
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主治医师。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在后台与本团队联系;文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来源:胡博士说中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