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独立女性,因为她不收彩礼”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1 17:16 2

摘要:护士、教师、公务员,这类女孩一般被认为比较听话、温顺,且有稳定和相对体面的工作,被称为保底且不会出错的选择。

原创 调休的 ONE文艺生活 2025年10月11日 13:14 北京 111人

婚恋市场的风向变了又变。

以前流行过好嫁风女孩;

从穿搭、神态到语气、话术一应俱全,网上的教程都成魅魔进修班了。

传统婚恋市场的经典香饽饽是编制女孩;

护士、教师、公务员,这类女孩一般被认为比较听话、温顺,且有稳定和相对体面的工作,被称为保底且不会出错的选择。

但现在爱情没了,时代变了,一部分精明的渴婚男士小算盘一打;

盯上独立女性了。

独立女性正从婚恋市场上的低端,进化为众多渴婚男的理想型;

为啥?

一言以蔽之:性价比太高啦。

先想象一下,如今社会语境里的独立女性是啥样的?

你出生于书香门第或小康家庭,豆瓣首页挂着伍尔夫的侧脸,微信顶着弗里达的头像。

你的精神食粮由上野千鹤子与波伏娃共同构筑,在通勤路上思索着与好友共同创办的女性主义播客下一期的选题。

你毕业于某985院校的文学系,在还算体面的公司上班,公积金能交到12%。

工作几年,你自己可以攒下一笔钱,加上父母的战略性支持,能在京郊购置一套不大的一居室,不得不承认,这成了一部分你追求自由的底气。

是的,你早早意识到经济独立的重要性,虽然会在爱情的恨海里挣扎,但依旧不断提醒自己清醒,搞钱和自我实现是比爱情更重要的事情。

每次分手后,你都会在备忘录里写下:“男人只会影响我拔刀的速度”来让自己快速抽离。

但又在某个雌激素作祟的夜晚,一边感叹“被爱果然是东亚人的统一性癖”,一边黯然神伤:“生而为异性恋,我很抱歉”。

你崇尚自由,你保持独立,你不抵触爱情和婚姻的降临,你的小红书收藏夹里写着:“我不是不婚主义也不是必婚主义,我是幸福主义”。

你把约会和恋爱称为生活的调味品,也会坚持自己的原则,秉持着恋爱消费AA制。

你刷到很多网上吐槽捞女的帖子,做延长甲和吃安格斯牛肉堡如今也被称为捞女,你只想发笑,带着一丝对发帖男人的怜悯。

你同样也会替娇妻文学惋惜,比起“尊重祝福锁死”的评论,你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父母把你养的很好,从小就教导你不要占别人的便宜,亲密关系里你的确是这样做的,你知道经济账单的分明,本质是一种权力的争夺,是在告诉对方休想凭经济付出占据关系的高地。

寂寞需要消遣的夜晚你也遇上了各种各样的男人,你精神上不抱期待,行为上却依旧在撞大运,你试图寻找一个特别的人,是他。

他的“男味”似乎很少,会倾听你的想法,和你聊《好东西》聊脱口秀金句,他说自己有慕强特质,就欣赏你这样的独立女性。

那晚你们大谈特谈了一晚上女性主义,聊了原罪和性别红利,他列举了很多电影和文学著作,你也曾试图分辨他是不是女权表演艺术家?或者有些掉书袋的嫌疑?

你还是决定赌一把。你们恋爱了,恋爱半年他邀请你去了父母家里,分别之后你收到了他的消息:

“我父母说很欣赏你这种独立上进的女孩子,我们以后生孩子,月子中心和育儿嫂的费用能不能也AA?”

独立女性,堪称婚恋市场里的女菩萨,2025赛博独立女神。

曾经的渴婚男也许看不上她们,觉得太有主见,不够温顺,不好控制,不方便他们展现男性魅力雄风。

但今天,一部分渴婚男不看菜谱看上兵法了,小算盘开打,发现独立女性的价值了。

“经济上她们自给自足,不图钱;

精神上她们丰富独立,不缠着我;

结婚了要体面还能兼顾事业和家庭,我自由;

不仅能给家庭扶持,还能给我传宗接代,巨划算”。

没有比这更舒适的婚恋了。

渴婚男盯上独立女性,看似是拥抱平等;

实际上是奔着独立女性经济实力和自主意识去的。

他们的本质不是为了并肩作战,而是利用独立女性的特质方便自己卸甲归田。

既想享受婚姻红利,同时不用背负传统责任;

还可以利用独立女性的自我要求,对她们进行捧杀。

“我就欣赏你这样的独立女性,不会像有的女人那样要包包”。

“你这么有实力,以后结婚可以住你那里,我不用租房子能给咱们省一笔”。

“你肯定看不上彩礼这种陋习,我也不讲究那些繁文缛节”。

“你那么能干,一边带娃一边工作肯定没问题”。

一部分渴婚男假装热情拥抱了“独立”这个词,然后将它替换为不负责的“免责声明”和无下限的“索取工具”。

至此,“独立女性”成了一个新枷锁。

鲁迅那句“娜拉走后怎样”的追问,在今天似乎有了新的答案:

娜拉们剥离出了家庭,实现了经济独立,但如今却恐又落入新的陷阱。

根深蒂固的父权逻辑,似乎从未真正放弃规训女性。

当发现如今无法再用“贤妻良母”的旧锁链束缚她们时;

便发明出一条更加华丽、隐蔽的新锁链,名叫“独立”。

同时在这条锁链上改写着女性被规训的剧本。

过去社会的脚本:你要温顺,要依附,要嫁个好老公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现在社会的脚本:你要坚强,你要自主,你要是超人,你不能依赖他人。

“独立”这个词也从一种自由选择,隐蔽地变成了某种强制的标准;

而在这一过程中,女性是社会的“他者”的身份,从未改变;

父权制换汤不换药,用“独立女性”的标签规定了对女性更加严苛的生存方式。

而一切问题也从社会的结构性矛盾,转向为女性个人的问题。

困于其中的女性,也因此陷入了一种名叫“独立”的绩效考试中。

谈及这个问题时,我会想到互联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

“半醒不醒的女人最好吃了”。

放到渴婚男VS独立女性的语境里,说的是这些女性已然觉醒,她们意识到了传统性别角色对女性的束缚;

但她们也尚未完全醒来,在拒绝被物化的时刻,过度强调了内心的“不亏欠”。

说实话,我不喜欢这句话。

因为真正的症结,从不在于女性“醒”到什么程度,醒到60分还是100分;

而是社会总在移形幻影地打造新锁链、新规训;

总有人拿着刀叉伺机而动准备“吃人”。

所以我也并不想对今天看到这篇文章的女性朋友们喊什么口号;

我想,如今我们已经过了“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的阶段;

我只想送句简单的祝福:

祝大家不违本心、耳聪目明。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