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乐山下两口“活棺材”的前世今生——白公馆的历史变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6 18:42 2

摘要:重庆西北郊,山松茂密、景色宜人。自古大禹、二郎治水相关的传说,加上松涛风铃、丛林清响的浪漫解读,古人会意,称之为歌乐山。此地因风景如画,曾吸引了许多名人雅士。而歌乐山脚的“白公馆”最初的兴建也是和歌乐山的美景有关。

重庆西北郊,山松茂密、景色宜人。自古大禹、二郎治水相关的传说,加上松涛风铃、丛林清响的浪漫解读,古人会意,称之为歌乐山。此地因风景如画,曾吸引了许多名人雅士。而歌乐山脚的“白公馆”最初的兴建也是和歌乐山的美景有关。

兴建,又称“香山别墅”的白公馆

白驹,四川广安人,作为杨森的得力干将,白驹在四川时曾名振一方。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到重庆的白驹被歌乐山的秀美风景所吸引,便在歌乐山麓、松林坡侧的山涧旁修建了一座私家别墅。

山景掩映下的“香山别墅”

幽藏山间的别墅,在林中若隐若现,作为别墅主人的白驹对这儿非常满意。加之他自称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后裔,便以白居易的字号“香山”为新公馆起了一个雅号——“香山别墅”,别墅大门两侧则以苍劲有力的草书刻写——“洛社风光闲适处,巴江云树望中收”。

因此,当地人亦称这座“香山别墅”为“白公馆”。

“白公馆”大门

抗战早期,军统在重庆的临时看守所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军统局也随之二来。1938年3月,军统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工作需要为名,在歌乐山麓征房征地,将这片秀丽之地变成了军统的大本营。

1939年10月28日,军统买下了“香山别墅”,将其改造为军统的特别看守所。别墅的房间被改造为囚室,用于储藏食物的地下室被改为地牢,过道走廊挂了蒋介石的头像、贴了国民党党员的守则和反动标语。这段时间,这里主要用来关押军统的“违纪分子”和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

白公馆墙上的“国民党党员守则”

在军统内部,将看守所分为“小学”、“中学”、“大学”。在“小学”(望龙门看守所)被认为需要继续侦讯、关押的送至“中学”(白公馆看守所),结案后被定性为案情重大的送到“大学”(贵州息烽集中营)关押。

抗战后期,美国人住进了“白公馆”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原本国民党情报部门事先截获了情报,并告知了美国,但并未引起美军方高层的注意。珍珠港袭击以后,美国开始重视与中方的情报合作,于是在1943年7月1日,“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应运而生。

“中美合作所”全区略图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在歌乐山麓建立总部,高峰期,在中美合作所的美军多达400多人。

原本,国民党在这片区域内修建各种房子和设施,供美国人生活所用,但是在数量和质量上仍难以满足西方人的生活要求。为此,美国人常常抱怨生活条件差。所以,当他们发现了白公馆这座漂亮的建筑后,立即要求搬到那里去住。

中美合作所内,美军专用的舞厅

美国人都提具体要求了,戴笠哪有不满足的。于是,他将白公馆在押的人员全部迁到渣滓洞,将白公馆改为美籍特工的第三招待所。为了让美国人在白公馆住得舒服,戴笠还购置了抽水马桶、安排了懂英语的服务员、会做西餐的厨师......

这段时间,白公馆成了美军第三招待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美方人员陆续撤离。

索尔少尉画的中美合作所的工作人员在歌乐山上休息乘凉

抗战后的“汉奸拘留所”,却成了庇护汉奸的“安乐窝”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汉奸周佛海被社会各界声讨。但是,因为他积极反共,“接收”有功,蒋介石想极力庇护他,于是将他软禁在杨家山的戴笠私宅。

没过多久,蒋介石便将周佛海和妻子杨淑慧、长子周少海、次子周幼海、杨淑慧的弟弟杨惺华(汪伪财政部总务司司长),以及罗君强和两个副官及护士、保姆,丁默邨和马骥良(伪储备银行秘书处长)夫妇等人“关进”了白公馆。

大汉奸周佛海和家人

周佛海的次子周幼海曾回忆在白公馆的生活:“生活是很优裕的。可以下棋、打牌、唱戏,可以看重庆出版的所有报纸,包括《新华日报》。每天吃的是八菜一汤,大鱼大肉。过阴历年时,还有整桌酒席。”

周佛海也曾在日记中写道:“忆前年十月二十三出院至白公馆。次屋位于山腰,后有松林,右有高峰,左有瀑布,前可远眺,风景不差,招待及警卫人员亦甚恭谨,每饭六菜一汤,较其办公人员为优,亦颇安之。”

甚至,周佛海在闲暇时还挥笔写下“春来无酒也微酣,绿树苍烟映碧岚。忽见桃花羞欲笑,心随流水到江南”的诗句。可见,老蒋的这个“软禁”条件确实优厚。

白公馆外景

不久后,大汉奸的“软禁”待遇被外界所知晓,引起社会各界的严重不满和抗议。蒋介石的“姑息养奸”之举才结束,只得将他送交南京法院审理。

解放战争时期,军统改头换面,“白公馆”又成了保密局重庆看守所

抗战胜利后,面对社会各界呼吁和平建国,释放政治犯的要求,蒋介石迫于压力作势撤销了“息烽集中营”和“望龙门看守所”,释放部分被关押的人员,却将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韩子栋、宋绮云等“政治犯”秘密转囚至渣滓洞。

1947年,军统局改头换面为国防部保密局,将部分渣滓洞的监狱的重要政治犯转至“白公馆”关押,这里又成了国民党迫害革命志士的牢笼。

自1949年9月开始,大势已去的国民党对关押在白公馆的政治犯进行了分批屠杀。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看守杨钦典幡然醒悟,打开牢门,让仅存的19名难友得以脱身幸存,加上之前越狱成功的韩子栋,白公馆这座杀人魔窟里共幸存下来20人。

白公馆内院

解放初期,昔日的特务头子被关进了“白公馆”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

1950年至1955年,白公馆及其周边兴建为劳改农场、新生工厂和看守所,昔日的特务头子徐远举、周养浩、沈醉等被关进了白公馆。

1951年清明,数千群众、烈属,聚集到白公馆一带祭扫烈士陵墓,高呼“坚决镇压反革命,为死难烈士报仇!”

沈醉在回忆录中提及:“数以千计的群众在囚禁我们的白公馆附近烈士陵墓祭扫时,爆发出的雷鸣般的口号声,吓得我们这三个(沈醉、徐远举、周养浩)血债满身的元凶首恶,都面色惨白,缩成一团,靠在地铺的墙上。徐远举不时用袖子轻轻揩擦由于惊恐而不知不觉从他那鹰嘴尖鼻内流出的清水。”

“军统三剑客”

曾在他们一手管理下用以折磨革命志士的魔窟,如今却成为囚禁改造他们的地方,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此外,昔日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如王陵基、宋希濂、钟彬、曾扩情、黄维、王耀武等也曾关押在白公馆。

值得一提的是,原地下党重庆市委书记、大叛徒刘国定,解放后也被关进了白公馆。他的叛变造成了重庆及周边地下党组织毁灭性的打击,直接或间接的造成许建业、江姐、陈然、王璞、刘国誌等一大批重要同志的被捕和牺牲。他因为惧怕黑牢的折磨而选择出卖同志,最终也无法逃过正义的审判。

如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56年,原军统集中营中美合作所旧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3年11月27日,在歌乐山麓“原军统集中营中美合作所旧址”上修建的“重庆中美合作所美蒋罪行展览馆”正式以纪念馆的名义对外开放。

1984年,“重庆中美合作所美蒋罪行展览馆”被更名为“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1988年,该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该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如今的歌乐山,绿树掩映、山景秀丽。烈士陵园、白公馆、渣滓洞旧址矗立其中,为前来参观、瞻仰的人讲述着当年的革命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