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条视频在网络平台传播,引发热议。视频中,一名男子手上捧着一条幼蛇,周围人都来抚摸。有网友表示,小蛇宝宝看起来很可爱;也有网友提醒,这条蛇可能有毒,视频里摸蛇的行为可能被蛇导致中毒。
近日,一条视频在网络平台传播,引发热议。视频中,一名男子手上捧着一条幼蛇,周围人都来抚摸。有网友表示,小蛇宝宝看起来很可爱;也有网友提醒,这条蛇可能有毒,视频里摸蛇的行为可能被蛇导致中毒。
视频截图
10月10日,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告诉记者,这是一条短尾蝮蛇幼蛇,成年以后体长一般为60~80cm,属于小型毒蛇。短尾蝮蛇排毒量相对较大,毒性强,是中国造成蛇伤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的蛇种之一。幼蛇也一样有毒性,只是毒性比成年蛇弱一些。
据了解,短尾蝮蛇头部呈明显三角形,背部为灰褐色或棕色斑纹,与泥土颜色接近,不易被察觉;其瞳孔垂直,夜间活动时视觉敏锐,且因长期与人类共处,对人警惕性较低。一般不主动攻击人,但在受到攻击后常连续扑咬。蝮蛇属晨昏性蛇类,早晨和傍晚活动频繁。其食性很广,是广食性的蛇类,淡水鱼、蛙、蜥蜴、鸟、鼠类等均是蝮蛇喜爱的食物,该蛇也有食蛇习性。生殖方式为卵胎生。除食用外,有较高的医药价值。
短尾蝮蛇从平原到海拔1900米山地都有分布。活动于河边、草坡、林地或远离水源的荒地、石堆。多盘曲成团,如狗屎样,故有"狗屎卷"和"狗屎蝮"之称。
短尾蝮蛇的咬伤具有典型特征:伤口通常有两个间距约1厘米的毒牙小孔,初期可能仅轻微渗血或肿胀,看似不严重,但毒素(含神经毒素与血液毒素)会快速扩散。若未及时处理,几小时内肿胀会蔓延至肢体,皮肤可能发黑、形成溃疡,2天内未接受治疗甚至会危及生命。从活动规律来看,该蛇在夏季早晨、傍晚及雨后初晴时最为活跃,此时潮湿环境不仅利于其活动,也会吸引昆虫、蛙类聚集,为蛇类提供充足食物。
蛇类是生态链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情况下“人不犯蛇,蛇不犯人”,平时我们应敬畏自然。
来源:生态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