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鄂州并非沿海贸易港口,没有繁忙的海港,也没有集装箱运往世界各地的悠久传统。然而,在华中湖北省的中心地带,一种新型枢纽正在形成。其核心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它已迅速成为这座内陆城市全力拥抱跨境电商的支点。
央媒再次聚焦鄂州
鄂州依托花湖国际机场
崛起为跨境电商新高地的故事
近日获《China Daily》(中国日报)
整版重磅报道
其开拓性的发展模式
正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鄂州并非沿海贸易港口,没有繁忙的海港,也没有集装箱运往世界各地的悠久传统。然而,在华中湖北省的中心地带,一种新型枢纽正在形成。其核心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它已迅速成为这座内陆城市全力拥抱跨境电商的支点。
宽体货机的引擎轰鸣声在机场回荡。跑道之外,另一种“起飞”也在进行:崭新办公楼里,直播主播已就位准备开播,年轻选品员正从社媒动态中精准捕捉爆款,创业者们则在电脑前谋划着他们的出口战略。
这里就是中国(鄂州)跨境电商产业园。虽然今年春季才启动,但园区已吸引258家企业入驻,其中62家已设立办公室,运营前三个月的贸易额就超过了3.1亿美元。
故事的核心,是一位29岁的企业家——毕微。作为中国新兴的“95后”商业领袖之一,她正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仅25岁的团队,负责该园区的运营。他们运作的核心,是一个融合了数据分析、供应链与国际物流的综合性平台。
毕微与这一行的结缘,始于她的大学时代。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她最初通过进口化妆品接触电商。“当时我们总围着手机,紧盯应用上的折扣。”她回忆道。后来在国外旅行时,她逛商店不为购物,而是研究海外消费者的潮流动向。
到2018年她毕业时,中国消费者早已习惯海淘。然而,吸引毕微注意的是一股逆向流动——中国的小工厂开始悄然在亚马逊上架产品,直接发往海外。
“一家公司今天上线商品,明天就能售出。我认为这就是未来。”她说道。她目睹了许多仅年长她几岁的年轻创业者,成功建立起价值数百万的出口业务。2022年,毕微回到湖北肩负起更重要的职责,次年出任湖北省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随后便毅然接受了运营这一全新跨境电商园区的挑战。
“跨境电商关键在于发现未来的需求,而非现在或过去的需求。”毕微指出,”我们依赖来自社交讨论、平台趋势图乃至买家评论的数据洞察。一旦发现销售高峰将至,便立即行动。因为稍一迟疑,商机便稍纵即逝。”
毕微与同行们认为,对网络文化和平台动态的本能把握,是95后一代与传统出口商的不同之处。他们不再依赖传统的贸易展会或海外分销网络,而是追踪网络热点与社媒趋势。
然而,如果没有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这一切都无从谈起。这个专为货运设计、由物流巨头顺丰集团运营的机场,距离园区仅10分钟车程。
“这是我们的秘密武器。”毕微说。“我们可以承诺次日达全球市场。此外,仓库租金低于沿海枢纽,劳动力成本也更低。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降低了‘走出去’的门槛。”
截至9月30日,该机场已开通106条货运航线,包括45条国际航线,自1月1日以来,其货邮吞吐量已超过106万吨。据鄂州空港货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婧介绍,机场设有专门的电商通关通道,缩短了海关通关时间数小时,三条专为电商货物设置的快速安检通道提高了货物查验效率。
但园区不仅仅是物流的延伸。毕微的团队认为,消除信息差是关键。许多中小企业不知道什么产品在国外好卖,或者如何为不同市场定制产品。园区利用分析来识别需求,然后逆向推导。他们鼓励出口企业创建针对特定国家版本的产品,例如根据当地安全标准定制的婴儿车,或符合当地设计品味的电子产品。
“这不是推销我们碰巧有的货。”毕微解释说。“而是要问他们真正想要什么,然后逆向去采购或定制。”
对于领导园区直播运营团队的行业专家黄凌宇来说,下一个跨越在于人工智能。“跨境领域的突破可能出现在物流追踪和客户服务方面。人工智能将有助于在运输风险发生前进行预测,多语言智能客服将使中小企业能够几乎即时地与全球买家沟通。”黄凌宇说。
商务部表示,上半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达到1.5万亿元,同时跨境电商贸易额达到1.3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尽管如此,人才仍是一个瓶颈。能够同时驾驭数字运营、外语和文化适应的员工很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园区已与阿里巴巴和抖音等电商平台合作举办了培训课程,并正计划与当地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400名学员参加,其中许多来自省外。一些毕业生已经开设了店铺,另一些则加入了现有的出口企业。
“每一期课程,我自己也在学习。”毕微说。“我们向企业学习,就像他们向我们学习一样。”
当地政府加大力度,提供了一揽子补贴政策,包括平台店铺、海外仓、员工生活补贴,甚至餐费补助。鄂州市临空经济区跨境电商专班负责人朱德高表示:“我们采用立体化评估体系,综合考量产品竞争力、市场适配度与供应链韧性,旨在将资源精准聚焦于真正具备全球潜力的企业,共同将园区打造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
毕微更长远的雄心超越了出口本身。她希望鄂州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园区正鼓励工艺师将非遗图案等中国文化元素融入产品,以吸引外国买家。
“我们不想只做一个运输枢纽。”毕微说。“我们想培育出诞生于鄂州的国际品牌。我们希望全球消费者会说‘这是鄂州产的’,而不只是‘这是中国造的’。”
毕微认为这场实验才刚刚开始。“是贸易在拉动产业,而非相反。”她表示,“关键不在于我们生产什么,而在于世界真正需要什么,以及我们能多快送达。”
在鄂州,这座以机场为物流锚点的城市,正在以分秒必争的速度书写答案。
来源:这里是鄂州E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