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波与图文间织就海派乡村的魅力新画卷。我们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跟随推荐官探访沪郊的好风物与好去处,听村书记讲述乡村振兴的初心故事,领略魔都农科人以大地为纸、以实践为笔的智慧耕耘。
在电波与图文间织就海派乡村的魅力新画卷。我们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跟随推荐官探访沪郊的好风物与好去处,听村书记讲述乡村振兴的初心故事,领略魔都农科人以大地为纸、以实践为笔的智慧耕耘。
2008年,上海曹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向东来到奉贤柘林游玩,被当地新鲜美味的农家菜和原生态的农产品吸引,“当时感觉特别好,和我们平时在市区吃到的完全不一样”。经过考察,背靠碧海金沙,空气清新,自然环境优美的柘林深深吸引了张向东,于是他承包下当地近400亩土地。在咨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农业专家后,张向东被源于自然的有机种植理念深深吸引,有了明确的目标——要种出绿色、安全的蔬菜。
最开始那几年,公司最多同时供应近90种,这也导致业务杂而不精,管理成本高企。这一状况让张向东考虑要转型。“我们在全世界调研,想知道哪些蔬菜是未来最有前景和独特性的。”经过考察,南瓜这一群众基础深厚,耐储存、耐运输、适用性广、营养丰富且具有成熟标准化、商业化生产、运营模式的蔬菜品类,成为公司选择深耕的赛道。最初,公司从新西兰引进南瓜在上海的商超售卖,“当时进口南瓜价格挺高, 但是销量却非常不错,这让我们觉得,好的农产品是有市场需求的,不会因为贵就没人买。”张向东表示,“为了稳定供应优质的南瓜,我们决定从种源开始做,有自己的品种,企业才能有核心竞争力,未来在市场上才有话语权。”
为此,2015年起,公司相继成立艾瑞吉南瓜研究所和南瓜育苗技术中心,通过收集世界各地优质的南瓜种源丰富自有的种质资源库,以此为基础对种质进行驯化杂交,深耕南瓜育种。多年来,企业已积累万余份育种材料,提炼出近百对高纯度的父、母本材料。通过不同排列组合反复测试筛选新品种,每年要种植2000多种不同的南瓜。育种繁种制种上的不断突破,让科技成为推动南瓜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目前,公司已有16个新品种通过上海市品种认定,奉贤南瓜也成为上海第一批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产品。
经过多年的改良培育,曹野农业主打“皇家一号”“香菱”“粉黛”“艾美”“蛋黄”等十余个品种。企业技术负责人廖建利介绍,“皇家一号”田间生长特性稳定,糖分转化快,是适合大规模种植的品种。而成熟的“皇家一号”呈纺锤形,果皮为灰绿色,具有浅色斑纹,蒸熟之后的南瓜口味更加多元化,初闻有股淡淡的板栗味,细品后还有红薯的粉滑,用勺子轻轻一压就成南瓜泥,不仅能够还原南瓜本身鲜美的味道,还能最大程度品尝到其软糯和清香,非常适合上海人的口味。
如今,公司位于奉贤柘林镇的南瓜种植基地拥有56亩种植面积,今年亩产在1500公斤左右。这里的南瓜从播种到成熟仅需四个月,一年能实现春秋两季丰收。廖建利介绍了数个正在选育的新的南瓜品种。“比如这个编号为NP4的新品种南瓜。”廖建利拿起一只个头中等、颜色橙红,呈扁圆形的南瓜说,“这种橙红色的南瓜看着讨喜,符合大部分人对南瓜的印象,但普通品种水分较多,口感也没有灰色、深绿的品种那么粉糯。而我们现在选育的这个新品种就做到了不仅有橙红色的‘高颜值’口感,也更粉糯。”
在企业的南瓜展示厅中,还摆放着上千个五颜六色、形态大小各异的南瓜,小到如拳头,大到上百斤,不同寻常的模样颠覆着普通人对南瓜的印象。“这些大部分还只是今年采的。”廖建利表示,为筛选口感最好、性状最优的品种,他一年要品尝3000多只南瓜。
育种繁种制种上的不断突破,让科技成为推动南瓜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公司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南瓜种源培育方面走在前列。“以上海作为种源基地和研发中心,通过与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基地的合作,实现了南瓜一年四季不间断供应。”张向东表示。
谈到未来,张向东说,公司的目标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企业当下正积极探索南瓜的深加工和衍生产品开发,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将南瓜加工成各种美味的休闲食品、南瓜面条等衍生产品,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更提升了曹野农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品牌建设上,曹野农业通过举办南瓜文化节、品鉴推介会等活动加强品牌宣传,提升市场知名度。公司还计划打造“南瓜小镇”,开展观光采摘、亲子研学等活动,形成一整套南瓜品牌IP。
文:陈祈
来源:上海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