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犹豫!韩国瑜、李乾龙、马英九相继出手后,蓝营要员豪开60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15:54 1

摘要:近段时间以来,蓝营“改选”成了外界瞩目的焦点!蓝营的“酱缸文化”在此次角逐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不仅出现“因人设事”以及私相授受的做法,甚至上演抹黑戏码!让外界大跌眼镜!

近段时间以来,蓝营“改选”成了外界瞩目的焦点!蓝营的“酱缸文化”在此次角逐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不仅出现“因人设事”以及私相授受的做法,甚至上演抹黑戏码!让外界大跌眼镜!

如今,这场角逐距离落幕仅仅只有7天的时间,6名角逐者更是纷纷卯足劲,原本外界以为此次“改选”会在郝龙斌与郑丽文之间形成拉锯,没想到郑丽文却以“黑马”之势拥有绝对领先的优势。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俩的论述完全不同,孰好孰坏更是一目了然。

在这样一场拉锯战中,谁能成功塑造自己的形象,谁能抢占“正统性”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主动权。郑丽文无疑是这场形象攻防战中的佼佼者,她以“黑马”之姿异军突起,成功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敢于挑战现状的“革新者”。

她的论述风格被支持者们称赞为“接地气”,总能说到基层的心坎里去。更关键的是,在敏感的“认同”议题上,她态度明确,毫不含糊,这为她赢得了“黄复兴”党部这类关键群体的坚定支持。

就连她曾经“由绿转蓝”的争议背景,也被蓝营地方派系要角李乾龙巧妙地重新诠释,称这恰恰是她最大的优势,证明她最了解对手,能够“知己知彼”,这番话无疑强化了她作为变革者的正当性。

相比之下,郝龙斌的个人形象则在这场攻防战中节节败退。他因为在辩论议题上的反复无常,被外界贴上了“胆怯”和“缺乏魄力”的标签。

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他起初同意参加辩论,随后却两次变卦,一口气拒绝了3场。后来又突然提出,只愿意进行一对一辩论。可当张亚中爽快应战后,郝龙斌方面却再也没有了下文。

赵少康一针见血地指出,郝龙斌想辩论的目标从来都是郑丽文,而不是张亚中。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他的个人诚信,更让他失去了作为一名领导者应有的“符号资本”,导致外界普遍认为他翻盘的希望已经微乎其微。

更有意思的是,马英九提出的“世代交替”口号,成了一个威力巨大的政治符号。郝龙斌曾前往拜访马英九寻求支持,试图从前辈的客套话中为自己背书。

然而,外界却普遍认为,已经73岁的他,恰恰就是这个口号所要“交替”的对象。一个75岁的前辈,真的会支持一个73岁的同辈去谈“世代交替”吗?这种寻求元老加持的努力,最终只显得无比尴尬和矛盾。

在选战的关键时刻,来自政治大佬的一句“祝福”,往往能被解读出万千含义,成为一种微妙却重要的政治资源。但这种资源的真实价值,完全取决于谁掌握了解读权,以及背后是否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跟进。

韩国瑜的态度就充满了这种模糊的艺术,10月9日,他接见了郑丽文,并对其论述与攻防能力大加肯定,称赞她为人正直。当郑丽文转述韩国瑜祝她“心想事成”时,这句话的分量立刻被放大了。

郑丽文的团队有效地利用了这次会面,直接瓦解了郝龙斌此前一直声称获得韩国瑜支持的说法,让他陷入了尴尬境地。你看,一句模糊的祝福,只要通过主动的诠释,就能瞬间转化为对自己极为有利的政治资产。

郝龙斌在马英九那里也得到了类似的模糊言辞,马英九告诉他,“我这边你不用担心”。郝龙斌方面立刻将此解读为支持的信号。但这种一厢情愿的解读在外界看来,却缺乏事实支撑,甚至被舆论调侃为“自欺欺人”。

有评论甚至认为,马英九的潜台词或许是:“你放心,我绝对不可能支持你。”这再次说明,在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对模糊表态的强行解读,只会让自己显得更加狼狈。

与这些虚虚实实的“祝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乾龙的直接站台。他没有说模棱两可的话,而是用行动表明了立场。这位曾经的“挺卢”派代表人物,在10月9日当天,与李德维一起现身澎湖,实打实地为郑丽文拉票。

这次行动效果显著,当场就有大约60名地方人士表态将力挺郑丽文。李乾龙的公开支持,意味着郑丽文可能同时获得了“本土蓝”与“挺卢派”两大势力的加持,这无疑是为她的声势如虎添翼,比任何一句口头祝福都来得实在。

当台面上的形象战和符号战争相继失利后,“挺郝派”显然已经感到焦急。媒体人郭正亮的一则爆料,更是揭开了选举背后赤裸裸的利益交换逻辑。据传,郝龙斌曾试图用政治利益来换取地方派系的支持,具体内容包括承诺提名“云林王”张荣味之女张嘉郡角逐云林席位,同时将张荣味的妹妹、云林主管张丽善列入不分区名单。

张荣味家族在地方影响力巨大,还掌握着“议长系”的雄厚人脉。这个传闻一出,立刻引发轩然大波,张家一度转趋低调,显然是对此类指控有所忌惮。

然而,眼看选情告急,退缩已经不是选项。“挺郝派”似乎决定索性摊牌。他们计划在10月10日晚间,以联谊的名义大张旗鼓地席开60桌,为郝龙斌公开造势,届时张荣味家族的核心成员将悉数出席。

这一举动,简直是在“破罐子破摔”,他们似乎不打算再遮掩了,意图将原本属于后台的交易彻底公开化、常态化,用一场声势浩大的派系动员来强行拉抬选情,这种被视为“酱缸文化”极致体现的做法,究竟是能挽救危局,还是会引发更大的反感,目前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郑丽文的异军突起,很大程度上是她赢得了这场“符号战”的胜利,而郝龙斌阵营在选战末期的挣扎与豪赌,则凸显了传统地方派系利益捆绑模式的根深蒂固,以及这种模式在劣势下的无奈与巨大风险。

无论最终谁能胜出,这场选举都已经清晰地暴露了蓝营内部新旧路线的冲突,以及那种沉疴已久的“酱缸文化”。未来的领导者,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赢得一场选举那么简单,更艰巨的挑战在于,如何去改革这种陈腐的权力运作模式。

本文信源:台海网《郑丽文:若当选国民党主席将常坐镇南台湾,打破“绿色执政”魔咒》

台海网《国民党主席政见会台中场,郝龙斌怒批:散播谣言的才是敌人!》

海峡导报《国民党主席选情白热化,云林张家总动员席开60桌支持郝龙斌》

来源:青史难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