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北京举办的第 28 届中国国际高端食用油展览会上,衡阳组织 9 家油茶企业集体亮相,“衡阳茶油” 获评 “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8 家企业产品斩获 “优秀品牌”,成为湖南油茶军团的亮眼存在。这场展会不仅是产品的较量,更是湖南各市油茶产业发展逻辑的集中呈现。与
在北京举办的第 28 届中国国际高端食用油展览会上,衡阳组织 9 家油茶企业集体亮相,“衡阳茶油” 获评 “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8 家企业产品斩获 “优秀品牌”,成为湖南油茶军团的亮眼存在。这场展会不仅是产品的较量,更是湖南各市油茶产业发展逻辑的集中呈现。与邵阳、永州等兄弟城市相比,衡阳茶油的 “突围战” 既有先天优势,也面临现实挑战。本期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优势凸显:规模为王与品牌觉醒
衡阳茶油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层面:
规模碾压:2024 年衡阳油茶林面积达 467.05 万亩,年产茶油 11.3 万吨,年产值 307.23 亿元,三项指标均居全国地州市之首。相比之下,邵阳 2023 年茶油产量 1.81 万吨、年产值 30 亿元,永州祁阳 2023 年茶油产量 1.5 万吨、年产值 30 亿元,衡阳的规模优势一目了然。
品牌破局:通过 “衡阳茶油” 公用品牌建设,全市油茶企业品牌从 2021 年的 23 个增至 95 个,产品品牌从 22 个增至 139 个,品牌茶油销售量达 3.8 万吨,三年增长超 100%。“大三湘茶油”“神农国油” 更跻身 “中国茶油十大知名品牌”,成为全国市场的标杆。
政策穿透:衡阳市政府出台《关于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设立 20 亿元产业基金,对入驻企业给予前三年税收地方留存部分 100% 返还,并构建 “检测认证 + 标准制定” 双轮驱动模式。这种 “真金白银” 的支持力度,在省内独树一帜。
短板待补:结构失衡与创新滞后
资源结构老化:全市 73.5% 的油茶林为树龄超过 50 年的老林,年均亩产茶油不足 5 公斤,远低于新造丰产林的 50 公斤水平。相比之下,邵阳通过 “大杯大苗花果苗” 技术,新造林亩产茶油可达 60 公斤以上。
深加工能力不足:衡阳油茶产值中 70% 来自初级产品,茶皂素提取、茶油衍生品开发等精深加工占比不足 30%。而邵阳已形成 “食用油 + 洗护用品 + 保健品” 的全产业链,湖南中彬茶油科技公司非食用油业务占比超 50%。
人才储备薄弱:全市油茶产业专业技能管理人员缺口达 3 万人,而邵阳通过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基本满足规模化种植需求。
机遇窗口:健康消费与政策红利
市场扩容:中国山茶油市场规模从 2023 年的 707.5 亿元预计增至 2027 年的 982.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 8%。消费者对茶油的认知渠道中,电商平台占比 66.7%,社交媒体占比 47.2%,为衡阳茶油 “触电” 提供了绝佳契机。
政策加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油茶列为 “木本油料第一树种”,湖南、江西、广西三省(区)形成 “油茶金三角”。衡阳作为 “中国油茶第一强市”,在中央财政奖补、产业示范项目等政策支持上具有先发优势。
竞争压力:强敌环伺与认知鸿沟
区域竞争白热化:江西通过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打造出 “润心”“绿海” 等全国性品牌;广西推广 “香花油茶” 新品种,亩产茶油突破 120 公斤,创全国纪录。衡阳若不能在技术壁垒和细分市场建立优势,可能陷入 “大而不强” 的困境。
消费认知待突破:尽管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 90%,但全国市场仍以大豆油、花生油为主,茶油消费量不足食用油总量的 1%。衡阳茶油的品牌影响力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北方市场渗透率不足 10%。
1. 技术攻坚:让老树发新芽
低改提速:借鉴邵阳 “大杯大苗花果苗” 技术,三年内完成 100 万亩老油茶林改造,推广 “德油二号” 等高产新品种,使亩产茶油从 5 公斤提升至 30 公斤以上。
科技赋能:联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林科院,攻关茶皂素提取、茶油纳米微胶囊等技术,开发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例如,海克斯康的 CT 检测技术若能率先落地,可抢占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市场先机。
2. 品牌升级:从区域到全国
立体营销: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起 “衡阳茶油健康生活” 话题挑战,邀请美食博主、养生专家直播带货。借鉴广西 “油茶 + 文旅” 模式,在南岳衡山打造 “油茶文化体验馆”,将茶油品鉴与旅游深度融合。
标准引领:推动 “衡阳茶油” 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建立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溯源体系。支持大三湘、神农国油参与制定《油茶籽油》国际标准,提升行业话语权。
3. 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生态
三产融合:推广 “油茶 + 林下经济” 模式,在油茶园套种黄精、灵芝等中药材,发展观光采摘、科普教育等业态。衡南县普贤村通过 “油茶 + 药材 + 育苗” 模式,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 30 万元跃升至百万元。
金融创新:扩大 “油茶贷” 规模,探索林权抵押、保单质押等融资方式。设立 10 亿元产业并购基金,支持龙头企业整合中小加工企业,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衡阳茶油的崛起,本质是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型的缩影。与邵阳、永州等兄弟城市相比,其优势在于规模化种植和政策执行力,但短板也体现在产业链延伸和品牌运营。若能以技术创新激活老树潜力,以品牌营销突破认知壁垒,以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生态,衡阳茶油完全有可能从 “区域公用品牌” 升级为 “中国茶油第一品牌”。毕竟,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只有深耕品质、讲好故事,才能让小茶果撬动大市场。
来源:衡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