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创客 | 周爱华:与「铁疙瘩」的不解之缘

B站影视 2024-12-08 05:33 2

摘要:谈及自己34年的电机装配生涯,周爱华总是满怀深情,“从我加入上海电机厂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将与这些铁疙瘩结下不解之缘。”那时的他,怀揣着对电机技术的满腔热忱,踏入了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行业,在他看来,每一个电机都像是一个等待被探索的奇妙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

谈及自己34年的电机装配生涯,周爱华总是满怀深情,“从我加入上海电机厂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将与这些铁疙瘩结下不解之缘。”那时的他,怀揣着对电机技术的满腔热忱,踏入了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行业,在他看来,每一个电机都像是一个等待被探索的奇妙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

初识“铁疙瘩”,结缘电机装配

1969年2月,周爱华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工人家庭,其父曾也是一名技术人员,常年与各种机械打交道,受父亲的影响,周爱华自幼便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忆起初入厂时的情景,周爱华依然历历在目。那时的他,满腔热血,对电机装配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然而,面对复杂的电机结构和繁多的装配工序,他很快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图纸上的线条和符号仿佛变成了天书,难以组装的单件更是让他束手无策。但他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在师傅的悉心教导和自身的刻苦钻研下,逐渐掌握了电机装配的基本技能。他白天在车间里埋头苦干,晚上则参加工厂组织的各种学习班,不断充实自己,还抽空考取了多项技术资格证书,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引领,攻克技术难题

西气东输20MW超高速防爆变频同步电动机,曾被誉为电机工业“皇冠上明珠”,长期被国外巨头所垄断,在国产化首台套研制过程中,周爱华展现出卓越的技术攻坚能力,针对超高速同步电动机气密封性高、装配要求极严的难题,他制定出详尽的装配方案,通过改进密封材料和优化装配工艺,确保电机稳定运行,这一成果不仅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还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为国家能源建设和经济发展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周爱华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并未止步于此。在船用电机研制过程中,他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成功攻克发电机轴系安装调整难题,通过模拟发电机重量分布比等创新手段,不仅保证安装质量,还有效缩短安装周期。“我们通过模拟发电机的重量分布,精细调整每一个安装细节,就像是在雕刻一件艺术品,每一个毫米都不能差。”正是抱着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他最终成功攻克难关,为我国海洋装备的技术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质量护航,铸就卓越产品

在电机制造过程中,振动问题一直是困扰产品质量的一大难题。周爱华率领团队,深入剖析振动原因,采取一系列有效改进措施,如提高对中精度、优化动平衡、调整定转子间隙等,成功解决大批电机在装配后的振动问题,将一次送试合格率从30%提升至90%以上。这一显著成果不仅提高生产效率,还为企业节省大量制造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记得有一次,某客户的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异常振动,严重影响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客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求助无果后,最终找到了周爱华。接到求助电话后,周爱华二话不说,立即带上工具箱,驱车前往客户现场。经过仔细检查和测试,他发现电机振动的原因是轴承安装不当,导致动平衡失衡。找到问题根源后,他立即着手进行修复,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很快便解决了问题。电机重新运转起来,振动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客户的生产线也恢复了正常运行。

言传身教,注重人才培养

作为一名资深电机装配专家,周爱华在技术攻关、质量改进的同时,还非常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传承,为上电高技能人才建设和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他还一直担任着电机制造专业的实训授课指导老师,多年来助力众多技能型人才实现技术飞跃。在课堂上,他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和操作技巧,还经常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除了课堂教学外,周爱华还肩负起名师带教任务,他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青年,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在他的辛勤培育下,一批又一批青年技术人才得以成长,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来自【上海电气】,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