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的慢乙肝人群如何获得临床治愈?成功案例现身说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0 04:32 2

摘要:确诊为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 )阳性、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后,很多患者都会陷入焦虑:“病毒载量这么高,能降下来吗?”

确诊为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 )阳性、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后,很多患者都会陷入焦虑:“病毒载量这么高,能降下来吗?”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李明慧教授团队在《中华肝脏病杂志》发表《基于干扰素联合间歇巩固治疗实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1例》文章,详细的个案治疗过程,为我们在临床中治疗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的CHB人群提供了参考。

01 什么是 “临床治愈”?

对 CHB 患者来说,“临床治愈” 是当前理想的治疗终点。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消失,HBsAg和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伴或不伴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出现。

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HBsAg阴性患者肝癌发生风险显著降低,所以对于CHB患者而言,应通过个体化治疗早日实现临床治愈。

从高病毒载量到临床治愈

如何做到?

李明慧教授团队通过下面这个案例给出了回答。

02 案例剖析:从高病毒载量到临床治愈

患者确诊时

病毒量高,肝功能异常

乙型肝炎五项

HBsAg 49365.48 IU/mL

抗- HBs 0.10 mIU/mL

HBeAg 1329.98 S/CO

抗-HBe 1329.98 S/CO

抗-HBc 42.27 S/CO

肝功能:

丙氨酸转氨酶(ALT )344 U/L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33.6 U/L

总胆红素22.3 μmol/L

患者因母婴垂直传播感染HBV,2018年5月到北京地坛医院复诊后,确诊为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医生开始为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初治时,药物联合治疗

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

医生首先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单药治疗,治疗第24周,患者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但是在治疗第50周,HBV DNA仍为阳性(2.0×102IU/mL)。HBV DNA虽然较低,但未完全清除,怎么办呢?

通常情况下,对于TDF单药治疗HBV DNA持续阳性的CHB患者,首选联合PEG-IFN-α,其次可换用或加用恩替卡韦(ETV)。

医生结合患者经济状况,对该患者进行了ETV+TDF联合治疗,在治疗的第65周,患者实现了完全病毒学应答,HBV DNA转阴,HBsAg 降低到1000.50 IU/mL,病情有了明显进展。

NAs联合PEG-IFN-α治疗

追求HBsAg转阴

对于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的患者,为了降低肝癌风险,应进一步追求HBsAg转阴,PEG-IFN-α联合NAs抗病毒治疗可获得更高的HBsAg转阴率。所以,治疗第79周,在TDF+ETV两种口服药的基础上,医生加用了PEG-IFN-α。

NAs联合PEG-IFN-α治疗后,HBsAg水平从第79周至第102周显著下降,但是从第102周至123周下降缓慢。

为什么HBsAg下降缓慢?可能与PEG-IFN-α治疗期间患者体内的IFN受体减少、IFN抗体出现以及HBV特异性CD8+T细胞功能耗竭有关。

IFN间歇、再治疗

应对HBsAg下降平台期

对于治疗进入平台期的患者,为了恢复IFN受体数量、敏感性,以及CD8+T细胞功能,在第123周至144周,医生暂停了IFN治疗,仅用ETV+TDF维持治疗。维持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次启动IFN治疗,在第179周、203周分别实现了HBsAg、HBeAg血清学转换。这说明了对于HBsAg下降进入平台期的患者,IFN间歇、再治疗模式有助于提高CHB患者的HBsAg转阴率。

HBsAg转阴

巩固治疗后实现停药

HBsAg转阴的患者,巩固治疗有助于提高持续功能性治愈率及抗-HBs水平,所以该患者在HBsAg转阴后继续接受了24周的抗病毒治疗,第203周停药。

停药后复阳,再次治疗

实现停药和临床治愈

停药后第27周(治疗的第230周),患者HBsAg复阳(0.19 IU/mL),出现HBsAg复阳的原因可能与停药时抗-HBs水平较低有关,抗-HBs水平大于2 log10IU/mL可以获得较高的持续功能性治愈率,而该患者停药时抗-HBs仅为19.65 mIU/mL。

临床治愈后复发的患者进行再治疗,HBsAg清除率较高,可达到87.9%。

于是,医生对该患者再次进行TDF联合PEG-IFN-α抗病毒治疗,治疗至第241周,HBsAg转阴(0.01 IU/mL),抗-HBs水平达到215.45 mIU/mL,抗-HBs具有足够的保护力,患者实现了停药。

在停药后的长期随访过程中,该患者保持着持续功能性治愈状态。

基于PEG-IFN-α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以提高CHB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

上述案例提供了以下几个治疗经验:

NAs单药治疗未实现病毒学转阴的患者,可尝试2种口服药或IFN联合治疗,从而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接受IFN抗病毒治疗,出现HBsAg下降停滞时,可尝试间歇、再治疗模式;临床治愈再复发的患者,可进行IFN联合口服药再治疗,从而实现持续性临床治愈。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希望能对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的CHB人群提供一些治疗帮助,但治疗方案的制定极为专业化和个体化,以上仅供参考,患者朋友一定要规范就诊,不可自行用药。

本文改编自:

邓雯,王诗雨,韦欣,曹卫华,谢尧,李明慧. 基于干扰素联合间歇巩固治疗实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1例[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5,33(08):
802-805.DOI:10.3760/cma.j.cn501113-20241007-00528.

通信作者:李明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首都医科大学HBV感染、临床治愈与免疫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肝病二科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谨遵医嘱。

来源:俞林鑫心理工作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