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气血,建议多吃这3种平价食物,面色好气血足,常吃睡得香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0 02:24 2

摘要:全国多地气温骤降。家住济南的李阿姨最近总觉得身上发冷,脸色蜡黄,手脚冰凉,晚上还老做梦、醒得早。家人担心她身体出问题,特意陪她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却笑着说:“李阿姨,你没什么大毛病,问题主要是气血不足,主要和冬天饮食、作息不当有关。”一句话点醒了家人——“冬天

全国多地气温骤降。家住济南的李阿姨最近总觉得身上发冷,脸色蜡黄,手脚冰凉,晚上还老做梦、醒得早。家人担心她身体出问题,特意陪她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却笑着说:“李阿姨,你没什么大毛病,问题主要是气血不足,主要和冬天饮食、作息不当有关。”一句话点醒了家人——“冬天到底该怎么补气血,才能让自己面色红润、睡得好?”

其实,许多人和李阿姨一样,冬季常会出现气血虚弱的症状。面色苍白、乏力怕冷、睡眠质量差……难道都得靠补药、燕窝才能改善?

其实,答案恰恰相反,医生还特别提醒,有三种家常平价食物,坚持食用,养好气血不比昂贵补品差。很多人都忽略了,它们才是调理冬季气血的“低价王者”

冬天补气血,其实远比你想象得要简单。

气血不足为何在冬季表现更明显?权威医生解释说,冬季气温低,人体代谢减慢,容易出现气血运行迟缓。中医认为“冬藏”,人体要储存阳气,但如果饮食不当、休息不好,气血亏虚就悄悄找上门

有研究显示,40岁以上女性在冬季气血亏虚比例高达44.7%,睡眠障碍和皮肤苍白的发生率也比其他季节更高。同时,环境寒冷还会使毛细血管收缩,手脚冰凉、脸色变差的现象更加常见。医学上认为气血充足,可以提升新陈代谢免疫力,还能改善睡眠。哈佛大学研究曾指出,膳食多样、谷薯杂粮兼顾的人群,冬季气血水平比单纯吃肉或精米面的人高出12.3%

但可惜的是,很多人只想着吃人参、红枣、阿胶这些“补品”,却忽略了平价食物其实作用同样强大,关键在于如何科学选择。

鸡蛋。鸡蛋被称为“完全蛋白质食物”,富含卵磷脂、铁、维生素A、B2等多种营养,能够快速补充气血,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数据,每100克鸡蛋铁含量高达7.2毫克,比瘦猪肉、牛奶都高,是养气血的“性价比之王”。而且早餐吃鸡蛋,有助于延长血糖平稳时间,提高白天活力,间接改善睡眠质量。不仅如此,蛋黄所含的胆碱还能保护大脑,对中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有一定防护作用。

红薯/紫薯。冬天烤红薯,小小一块下肚,很多人觉得“顶饱”。其实,红薯、紫薯富含膳食纤维、花青素、铁和B族维生素。美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吃150克红薯,能满足成人18%的每日铁需求

红薯中的黏液蛋白,被认为有助于修复胃肠道,帮助气血生化和吸收。此外,红薯的高膳食纤维可以降低冬季便秘风险,减少毒素积累,气血运行也更顺畅。紫薯更含有大量花青素,对女性面色改善尤为突出,有数据显示,坚持每周吃2-3次紫薯,1个月后皮肤含氧指数提升9.5%

黑芝麻。常被忽视,但中医称其为“补肝肾、益气血”的佳品。黑芝麻所含铁、钙、VE、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极为丰富,尤其适合冬天吃。较大规模的数据分析显示,黑芝麻粉每日30克,连续摄入8周后,中老年人血红蛋白水平平均提升7.6克/升,一部分参与者反馈睡眠深度和头发光泽都有提升

黑芝麻还含植物固醇,对血管健康、免疫系统也有益。最实用的是,它拉到粥里、撒在面包、拌菜吃都很方便,无需额外准备。

当然,想真正养好气血,以上三种食物还需要科学吃法和搭配。例如,鸡蛋不宜空腹,也不要与茶同食,以免铁吸收受阻。红薯可蒸可烤,也能和牛奶、燕麦搭配丰富营养,注意不要一次吃太多,避免胀气。

黑芝麻建议选择熟芝麻磨粉,每天饭后小勺食用,或者用芝麻糊做点心。对于中老年女性及易失眠的人群,除了食疗,注意规律作息、减少熬夜、适量户外活动,保持心情愉快同样是护住气血的关键。

健康管理专家建议,冬日补气血不应盲目迷信补药。利用好身边这些“平价又实用”的食材,结合合理饮食和生活方式,多数轻中度气血不足完全有可能改善。如果出现极端乏力、持续掉发、面色发黄等症状,还是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做进一步评估和针对性治疗。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Chinese Medical Journal《女性冬季气血状况流行病学调查》(2020)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膳食多样性与中老年健康关联研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黑芝麻补气血机制初探”

来源:健身的日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