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玄武门之变前,我们熟悉的三位大唐开国名将的态度很是耐人寻味:尉迟敬德坚定地站在李世民一边,程咬金也提出了一点建议,只有秦琼一言不发——没有任何史料证明秦琼曾劝李世民对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采取行动。
玄武门之变前,我们熟悉的三位大唐开国名将的态度很是耐人寻味:尉迟敬德坚定地站在李世民一边,程咬金也提出了一点建议,只有秦琼一言不发——没有任何史料证明秦琼曾劝李世民对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采取行动。
玄武门之变后,三人得到的封赏也是不一样的:尉迟敬德从没有爵位的从四品下(唐朝官员四品及以下,没品有分分正上、正中、正下、从上、从中、从下六档)秦王府左二副护军,直接变成了右武候大将军(正三品官)、吴国公(从一品爵);宿国公程咬金为太子右卫率、右武卫大将军、上柱国(勋位、策勋十二转可封,比从二品);上柱国、翼国公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
十六卫大将军都是正三品,太子右位率虽然品级不高,但却是只有皇帝信任的人才能担任,那就是“储君(当时是李承乾,后来是李治)”的保镖头子:“左、右卫率掌东官兵仗羽卫之政令,以总诸曹之事,皇太子朝宫臣及诸方使,则率卫府之属以仪仗为左、右厢之周卫。若皇太子备礼出入,则如卤簿之法以从。”
程咬金受封上柱国,不见于《旧唐书》和《新唐书》而见于墓志铭:“公任切爪牙,效勤心膂。事宁之后,颁乎大赉,赏绢六千匹、骏马二匹、并金装鞍辔及金胡瓶、金刀、金碗等物,加上柱国。”
比较起来,这三位名将在宣武门之变后得到的封赏,以尉迟敬德最为丰厚,他不但获得当时异姓功臣顶级爵位(唐朝前期异姓不封王,封王之前先赐姓,后来才有了武则天家和神龙五王等异姓王),还得到了齐王元吉的全部家产。
李世民让程咬金成了太子的守护者,后来秦琼和尉迟敬德也成了门神,但这三人后来的表现和最终结局却大不相同:程咬金和李世民做了亲家,一直战斗到唐高宗李治显庆元年(656年);尉迟敬德“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与外人交通,凡十六年”;秦琼从贞观元年就开始请病假,一直到贞观十二年辞世,再也没有回到战场,更没有像尉迟敬德和程咬金那样离京出任刺史、都督。
尉迟敬德不与外人来往,“自我软禁”十六年也是为了避祸,被他差点打瞎一只眼睛的李道宗也绝非奸臣,而是李世民的“好堂弟”,李道宗挨揍,李世民实际是对尉迟敬德动了杀机的,他甚至把尉迟敬德比作了韩信和梁王彭越:“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
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敬德居功自傲,跟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都有很深的矛盾,于是直接被挤出长安去当了襄州都督。
尉迟敬德跟宗室和功臣都合不来,这也导致了多人举报他谋反,李世民也将信将疑地当面询问过——虽然尉迟敬德脱掉衣服露出伤疤证明了自己,但怀疑的种子已经埋下:李世民表示自己完全相信尉迟敬德没有谋反之心,但谁要相信帝王说的都是真话,那是要过错年的。
尉迟敬德知道自己得罪人太多,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得太积极,而且手上还沾了李世民兄弟的鲜血,如果不闭门避祸,那可真就要大祸临头了——自古血浓于水,即使李二凤不为兄弟报仇,李渊除了四个嫡子还有十八个庶子,这些庶子中极有可能会有几个长大之后要为大哥报仇的(李渊在外征战的时候,李建成负责守家照顾弟弟)。
尉迟敬德为了自保,只能把自己“关”起来,他跟那么多人闹别扭,可能也是自保方式之一,也就是在李世民面前表现得像个“孤臣”,绝不可能结党谋反。
与尉迟敬德晚年夹着尾巴做人不同,程咬金可谓风光无限,事实证明李世民让程咬金保护太子绝对是明智的选择,李治能顺利继位,程咬金也是有大功的: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程咬金自翠微宫统率飞骑军护卫皇太子李治回朝继位,并在左延明门外连续宿卫三个月。
程咬金论辈分是李治的“姻亲大爷(程咬金比李世民大十岁)”,而且有“拥立之功”,按理说会有很多权臣对他心生嫉妒和忌惮,但老程自有高招——这个赏赐和俸禄十辈子都花不完的大富豪,表现得十分“贪财”,在北征时还屠城劫掠:“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军还,坐免官。未几,授岐州刺史。”
程咬金以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身份征讨贺鲁的时候,除了苏定方为先锋,朝廷还派了王文度为将军,老程跟王文度一同“大发横财”,苏定方一文不取,程咬金那次虽然没有全歼敌人,但也是击溃性胜利,如果老程不“犯点错”,李治还真难以封赏——程咬金当时是卢国公(贞观年间,翼国公秦琼改封胡国公,宿国公程咬金改封卢国公)、上柱国,在京为检校北门屯兵、镇军大将军、左卫大将军,外出为方面军司令,几乎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小说中的程咬金给人的印象的是大智若愚,要论心机,可能瓦岗群雄能比得上他的也没有几个,尉迟敬德跟程咬金斗心眼儿,输都不知道输在哪里。
所谓秦琼的儿子娶了李世民的儿子,那当然也是小说的杜撰,有记载的秦琼亲家,也就是尉迟敬德而已:秦琼的儿子娶了尉迟敬德的孙女、尉迟宝琳的女儿,那可能也是尉迟敬德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跟人缘极好的秦琼结亲,魏征、李勣、程咬金肯定会去喝喜酒,至于自己的孙女嫁给秦琼的儿子是谁吃了亏,那一点都不重要,反正尉迟敬德也没指望秦琼管他叫“亲家叔”——秦琼就是肯叫,尉迟敬德也未必敢答应。
我们细看史料就会发现,虽然尉迟敬德和程咬金也是十六卫大将军,但没过多久就外放为官,只有“称病”的秦琼一直留在京城,左武卫大将军一直当到辞世,他的副手(正三品十六卫大将军之下,各有从三品将军二人)就是从王世充军营一起跟秦琼投唐的瓦岗旧将牛进达(可能就是尤俊达的历史原型),秦琼辞世,牛进达由左武卫将军晋升左武卫大将军,接了秦琼的班,这就是说,左武卫这支京城卫戍部队,一直牢牢掌控在秦琼手里。
程咬金自污,尉迟敬德闭门,秦琼称病,这三位大唐开国名将都得了善终,但秦琼有一项特殊待遇,别说尉迟敬德程咬金,就是李靖李勣都享受不到:“太宗特令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马,以旌战阵之功焉。”
李靖原本就姓李,但跟李渊李世民不是亲戚,李勣原名徐世勣,赐姓李却不算真宗室,从贞观十一年开始,李世民就规定非有大功宗室,墓前不得有石人石马,秦琼等于是享受了李道宗、李孝恭等宗室亲王郡王的待遇——李世民头一年刚颁布的葬仪制度,第二年就为秦琼破例,这就很说明问题了:在李世民眼里,对李家最好的还是秦琼,也只有秦琼才有资格享受李家“亲人”的待遇。
有人怀疑秦琼是装病,还杜撰出了“秦琼倒掉李世民赐药”的谎言,而笔者想到的只有三个字:“杀手锏。”
秦琼是李世民的杀手锏,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有明确记载:“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
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为何是秦琼而不是程咬金尉迟敬德,李世民心中自有考量,为什么程咬金尉迟敬德离开京城而秦琼稳坐不动,这也是李世民帝王心术的体现,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秦琼之病,就是他跟李世民达成的默契:秦琼“有病”,就只能在京城“静养”,如果真有哪个反骨仔要闹事,可能秦琼马上就能“痊愈”并进行弹压。
当然,也没有确凿史料证实秦琼之病是他跟李世民的约定,但有一点大家都知道:在玄武门之变前,秦琼就已经勋位爵位登顶,要是再立战功,就只能赐姓封王了,这显然是李世民和秦琼都不可能接受的。
不管怎么说,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也都算享尽荣华富贵生荣死哀,并没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可能是因为李世民比他们年纪小,不用担心蒺杖之刺,但我们还要看到,这三位功臣的自保之道也都很高明,那么在您看来,李世民最信任和欣赏的是哪一位?要论政治素养,秦琼和程咬金、尉迟敬德谁更胜一筹?
来源:半壶老酒半支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