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不受补,一补就上火,2个中成药,通气滞、化痰湿,温补有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1 09:13 1

摘要:很多朋友感觉体虚,干啥都使不上劲,但吃点补品就容易上火,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腹胀便秘抢着来,搞得自己心烦气躁的。

很多朋友感觉体虚,干啥都使不上劲,但吃点补品就容易上火,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腹胀便秘抢着来,搞得自己心烦气躁的。

他们就很不理解,不是说虚了就要补吗?怎么自己一补反而更不舒服了呢?这个问题,我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的看法。

虚不受补

这种情况,中医叫“虚不受补”。简单来说,就是身体堵住了,补的东西送不进去。你越补,堵得越厉害,甚至可能因为补得不对,反而生出内热来。

这时候很容易上火——心烦、口干、口腔溃疡、便秘、肚子胀,这些症状就都来了。

为什么会堵?

最常见的原因,一个是气滞,一个是痰湿。

一、气滞

很多人平时压力大,爱生闷气,或者长期情绪低落,时间久了,肝的疏泄功能就会受影响,导致气不顺畅,也就是“气滞”。

气滞了,气血运行就慢,营养送不到脏腑,人就会觉得虚,容易累。但这时候如果直接补,补的东西也会堵在经络里,送不过去,反而加重不适。

所以,这种时候不能急着补,得先理气,让气机顺畅起来。我常用的是舒肝和胃丸,它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和胃止痛,帮助气机运行。

脾胃是后天之本,吃进去的补药、食物,都要靠脾胃运化,才能转化成身体需要的营养。如果肝气郁结,脾胃也容易受影响,出现食欲差、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等问题。舒肝和胃丸既能调肝,又能和胃,先把气理顺了,再补就不容易上火。

如果平时总觉得两胁胀痛、情绪低落、不想吃饭、大便偏稀,或者吃完补药后不舒服,可以先用这个药调理,等气机顺畅了,再考虑进补。

二、痰湿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体内痰湿太重。中医有句话叫“百病皆由痰作祟”,痰湿黏糊糊的,容易堵住经络,影响气血运行,还会消耗阳气,让人觉得虚。

但很多人一看自己虚,就急着补,结果补得越多,痰湿越重,反而更不舒服。这类人通常舌头胖大,舌苔厚腻,边缘有齿痕,还经常觉得嘴里黏糊糊的,嗓子有痰,脸上油多,大便黏马桶,肚子容易胖。

这种情况下,不能直接补,得先化痰祛湿。常用的中成药是二陈丸,它的组方很简单,但效果很好。

方子里,半夏能燥湿化痰,陈皮既能化痰又能行气,茯苓健脾渗湿,从根源上减少痰湿生成,甘草调和药性。煎药时加生姜,既能帮助半夏止呕,又能制约它的毒性;乌梅则能收敛肺气,让祛痰的同时不伤正气,还能帮助排痰。

这几味药配合,主要作用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特别适合痰湿重导致“虚不受补”的情况。先把痰湿化开,身体通畅了,再补才有效。

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健康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文中的方子不一定适合每个人,需要在专业中医辨证下遵医嘱调理,不可盲目用药。

来源:中医杨小平主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