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宇药业拟定增募资9.68亿“战红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1 03:40 1

摘要:近期,翰宇药业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的议案》,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68亿元。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五个领域:多肽药物产线及绿色智能化扩建项目、多肽片段扩产建设项目、研发实验室升级项目、司美格鲁肽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

转自:中国经营报

中经记者 苏浩 卢志坤 北京报道

近期,翰宇药业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的议案》,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68亿元。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五个领域:多肽药物产线及绿色智能化扩建项目、多肽片段扩产建设项目、研发实验室升级项目、司美格鲁肽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翰宇药业抛出的近10亿元的定增方案中,核心是扩大产能与推进研发。然而,这一举措背后,新增产能的消化与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是其必须面对的核心挑战。

对此,翰宇药业方面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定增主要源于公司整体发展的需要,目前,多肽及小核酸市场明显处于扩张态势,整体增速较快。在医药行业提前布局是关键,不论是建厂还是研发,都必须走在前面。例如,公司募投项目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产能扩张,包括生产基地的建设,这正是出于前瞻性的准备考虑。具体来说,无论是后续司美格鲁肽的产能,还是口服版本产品的产能,都需要提前进行规划。尤其口服药对原料药的需求量更大。此外,公司也在搭建小核酸平台,并已有CRDMO(合同研究、开发及生产组织)业务合作,这些都带来了对产能的进一步需求。基于对未来的预测,因此选择提前扩建产线。

产能消化待考

官网显示,翰宇药业是专业从事多肽药物研、产、销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始终专注于多肽药物及小核酸领域。

根据定增预案,本次发行募集资金中约5.35亿元将用于多肽药物的片段及产线扩建,旨在提升武汉生产基地的多肽原料药产能水平。对多肽药物企业来说,原料药产能是核心竞争力之一。翰宇药业在武汉生产基地上的投入早已有之,公开资料显示,该基地总占地面积360亩,投资约9亿元,是其重要的原料药产能基地。

另有约1.53亿元将投入司美格鲁肽研发与实验室升级项目,这些资金将精准支持其注射剂(降糖适应证)在国内的Ⅲ期临床研究,以及口服片剂在美国的生物等效性试验(BE)及上市申报等。

司美格鲁肽作为诺和诺德开发的GLP-1受体激动剂,上半年全球收入约合165亿美元,是一颗名副其实的“重磅炸弹”。由于该药在中国的核心专利将于2026年过期,国内一众药企正积极布局其类似药。

值得一提的是,翰宇药业此次募资最核心的部分是产能扩张,计划将武汉生产基地的多肽原料药产能提升至吨级水平。

吨级产能的突破对企业意义重大,翰宇药业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多肽原料药领域的规模化生产优势”。规模化生产不仅能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毛利率,还能增强公司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面对从公斤级到吨级的产能跃升,市场自然关注:如此庞大的产能能否被顺利消化?

“在制剂工艺上,口服司美格鲁肽有别于常规的化学合成路径,选择了生物发酵技术。该技术路线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是其较低的生物利用度,这直接导致其单位产品的原料药消耗量成倍增加,远超化学合成法。”翰宇药业方面表示,公司就是需要提前2—3年的时间去建厂,以备于后续产品的生产节奏和市场的需求。

而翰宇药业似乎为产能消化已做了多手准备。其在美国FDA已经取得了两项GLP-1药物利拉鲁肽(化学合成)的原料药DMF备案登记,并开展了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的DMF备案登记工作。

实际上,随着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类药物市场持续火热,不仅是翰宇药业,国内多家药企正在积极扩张多肽原料药的产能,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诺泰生物的连云港工厂第四代规模化吨级多肽生产车间(601车间)已于2025年初正式投产,实现了多肽年产能5吨。此外,在2025年7月,其位于浙江建德的建德工厂七车间也正式投产,为CDMO业务新增了22万升的GMP级产品产能。

药明康德在2025年10月的投资者日活动中也明确公布了产能扩张计划。公司计划在2025年年底,将多肽固相合成的总产能从2024年年底的4.1万升大幅提升至超过10万升。这一举措是为了支持其庞大的TIDES(包括多肽和寡核苷酸)业务管线,其中包含多个GLP-1类项目。

而常州制药厂的多肽药物新建项目在2025年5月完成了备案,并计划于2025年内开工建设。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80公斤多肽原料药的生产能力,产品将直接覆盖目前市场火热的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

赛道竞争激烈

事实上,GLP-1药物赛道早已成为“红海”了。

据药融云数据库,目前全球临床在研GLP-1药物多达102款,其中47%来自国内药企。

在利拉鲁肽注射液领域,2024年12月,翰宇药业利拉鲁肽注射液获FDA批准,健友股份的利拉鲁肽注射液也于2025年4月获FDA批准。国内市场,除原研药企诺和诺德外,已有华东医药、联邦制药、正大天晴、通化东宝4家企业的利拉鲁肽注射液产品获批上市。

司美格鲁肽类似药的竞争同样激烈。

国内司美格鲁肽的研发主要分为两个赛道:注射剂和口服制剂。翰宇药业在两个赛道都有布局。

在注射剂赛道,2024年4月,九源基因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上市申请(NDA)已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此后,石药集团、四环医药、华东医药、联邦制药、齐鲁制药等多家药企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产品陆续申请上市。翰宇药业、丽珠集团、联邦生物、石药集团、众生药业等多家企业的产品均处于Ⅲ期临床阶段,共同构成了庞大的第二梯队。

针对目前在研产品管线的核心竞争力,翰宇药业方面表示,一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客户,尤其重视产品是否符合规范、能否满足FDA的审评质量标准。而公司在多肽领域已深耕27年,积累了深厚的技术与生产经验。公司的两大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均已通过FDA现场检查,其中武汉原料药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更是以“零缺陷”结果通过。这也充分证明,无论从产品品质还是到生产环境,公司均已达到国际FDA标准,这无疑是一大核心优势。

“这一规则在全球市场通用: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例如我们的产品在FDA的申报,若能成为首家,审批流程往往也会率先启动。这意味着在排除其他技术缺陷的前提下,首家申报的药物极有可能率先获批。因此,对于所有医药企业而言,无论是临床进度还是上市时间,提前布局、抢占先机都至关重要。”翰宇药业方面说。

实际上,在定增预案的背后,是翰宇药业刚刚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的业绩“翻身”,在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7年后终于扭亏为盈。

财报显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49亿元,同比上升114.86%;实现归母净利润1.45亿元。这一业绩与去年同期亏损1035.88万元形成鲜明对比。并且,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为1.23亿元,去年同期则亏损5972.38万元。

业绩表现逆转主要得益于公司国际业务的增长。2025年上半年,翰宇药业国外地区营业收入达4.2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2.76%,占营收比重攀升至77.4%。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