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初,一切源于一个火花。120多年前,在斯图加特一位名叫罗伯特·博世(Robert Bosch)的工坊里,工程师们完善了点火塞技术,使内燃机可靠运转起来。此后,施瓦本人继续引领创新:博世研发的反锁死制动系统(ABS)让汽车更安全,柴油喷射系统则提升了发动机效率
源自《时代周报》
起初,一切源于一个火花。120多年前,在斯图加特一位名叫罗伯特·博世(Robert Bosch)的工坊里,工程师们完善了点火塞技术,使内燃机可靠运转起来。此后,施瓦本人继续引领创新:博世研发的反锁死制动系统(ABS)让汽车更安全,柴油喷射系统则提升了发动机效率。如今,几乎每辆现代汽车都融入至少一项博世理念,因为人人离不开施瓦本制造的技术。或者说,以前是这样。
但这位全球市场领导者如今在汽车部门每十个岗位中裁掉一个。这对一家创始人曾留下“宁可赔钱也不失信”格言的企业而言,是沉重打击。若将最新公告(1.3万个)和去年(9千个)相加,未来几年将有2.2万个工作岗位消失,其中大部分在德国。问题不仅是如何走到这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从中脱身?即便在被视为“未来”的领域,也需裁员数千人:氢燃料驱动、电动出行或驾驶辅助系统的开发。
衰退来得比预期更快
博世案例生动展现了德国汽车业正苦苦应对的复杂并发发展,根据咨询公司EY的计算,自2019年起,该行业已裁减超过11万个岗位。美欧贸易摩擦的昂贵关税战尚未计入其中。
部分岗位削减本可预见:电动车结构更简单。一辆柴油车的生产需十人协作,电动驱动只需一人。但衰退速度超预期,尤其在欧洲,新车购买意愿低迷,或许因价格持续上涨。电动车需求更显犹豫。本土车企因此放缓工厂生产,并在困境中压低供应商价格。尽管那些为电动驱动投资巨资的生产线,如今大多闲置。只有一小优势:博世多年前避开电池制造。此刻,这决定获益,因为电池厂商销量暴跌,价格崩盘。
然而,一项博世寄予厚望、在德国被誉为未来的技术压力更大:氢燃料,本应推动车辆环保。但博世的试点伙伴——美国卡车初创企业尼古拉(Nikola)——在通往未来的路上破产。目前无人问津氢技术,这也因氢气稀缺且成本高企。
对手:Nvidia或Qualcomm
最后是软件领域。博世称,驾驶辅助系统的引入延后,因此需减员。这一点没错,许多新型功能系于新车世代。因销量惨淡,多家车企推迟新车型首发。“但真相一部分是:汽车数字化对整个德国汽车业而言,比预期艰难得多”,企业咨询公司奥利弗·威曼(Oliver Wyman)的汽车专家西蒙·施努勒(Simon Schnurrer)表示。“传统供应商面临软件出身的竞争者,这些对手资金雄厚。”他指的包括美国企业如Nvidia或Qualcomm,乃至越来越多中国科技巨头。对阵此类庞然大物,即便博世(汽车部门年营收550亿欧元,研发支出每年50亿欧元)也感吃力。因为新玩家无需立即盈利,而博世必须精打细算。这家基金会企业无法轻易从股市融资。
未来如何?斯图加特人坚信:靠自身力量!奥利弗·威曼则认为:在这一困境中,德国及欧洲行业须团结一致,车企与供应商加强协作,例如标准化软件以降低成本。单凭自家工坊的一项发明,已不足以称霸全球。
来源:德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