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不想认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0 22:17 1

摘要:即使有三款GLP-1管线接连失利,但辉瑞不忍放弃减重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在近期以超72亿美元收购Metsera,拿下多款新一代肥胖症及心脏代谢疾病疗法。

“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言败,而在于能够屡扑屡起。”辉瑞的减肥药征程,正是拿破仑这句名言的真实写照。

即使有三款GLP-1管线接连失利,但辉瑞不忍放弃减重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在近期以超72亿美元收购Metsera,拿下多款新一代肥胖症及心脏代谢疾病疗法。

重新杀回来的辉瑞,能否在这片巨头云集的战场上分得一杯羹?


01

为何重启肥胖赛道?


肿瘤与自免之外,减重市场是毋庸置疑的必争之地。

两大巨头礼来、诺和诺德,凭借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的强劲销售表现,验证了GLP-1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为减肥药市场打开了宏大想象空间。

根据平安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GLP-1全球市场规模约为528.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其中,司美格鲁肽系列产品的总销售额达约293亿美元,以55.5%的份额占据“半壁江山”;替尔泊肽系列产品收入合计近165亿美元,占比达32.23%。

换言之,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合计占据近九成的市场份额,让诺和诺德、礼来形成了“双雄争霸”的格局。

在减肥药市场方面,2024年,司美格鲁肽减重版Wegovy销售额同比增长86%至约84.48亿美元,替尔泊肽减重版Zepbound实现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702%至49.26亿美元。

2025年上半年,GLP-1减肥药市场继续狂奔,Wegovy、Zepbound分别实现销售额达54.41亿美元(+78%)、56.933亿美元(+223%)。据Evaluate Pharma与IQVIA联合预测,全球抗肥胖药物市场将在2030年突破1500亿美元。

图片来源: 国泰海通证券研报

千亿级的市场蛋糕,是辉瑞在GLP-1管线接连失利后仍选择押注的一个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在减重市场这片充满诱惑与挑战的商业战场上,辉瑞曾全面终止GLP-1管线开发,包括三款GLP-1小分子激动剂Danuglipron、Lotiglipron、PF-06954522,导致肥胖管线仅剩一款GIPR拮抗剂PF-07976016处于II期临床。

然而,就当市场以为辉瑞会就此偃旗息鼓时,它却斥重金收购Metsera,拿下多款肥胖药物管线,强势回归。

实际上,在2025年二季度财报会议上,辉瑞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博士就表示,“肥胖症和心脏代谢疾病仍是公司活跃的领域,未来将通过多个小型并购交易充实管线。”可见,辉瑞自始至终从未打算放弃减重市场,只是在策略上有所调整。

毕竟,辉瑞未来三年将有8个重磅产品的专利集中到期,这些产品在2024年贡献公司总收入高达40%。

为了对抗专利悬崖、填补巨大的营收缺口,辉瑞宣布2025年计划投入100-150亿美元用于并购交易。例如,今年5月,辉瑞以超60亿美元总额引进三生制药的PD-1/VEGF双抗SSGJ-707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内地)的权益。

另外,此次以73亿美元收购Metsera,也是辉瑞“小额并购、丰富管线”策略的体现。但这步棋,能否在两大巨头的铜墙铁壁下,为辉瑞杀出一条血路?


02

再战江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或许就是当下辉瑞的状态,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辉瑞之所以看中Metsera,主要是由于后者拥有新一代肥胖症及心脏代谢疾病疗法管线,具体包括:

MET-097i,一种同类首创的完全偏向、超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采用Metsera的HALO脂质化平台设计,半衰期达到380小时,具有每月注射1次的给药潜力;

MET-233i,每月一次给药的注射用长效胰淀素(Amylin)类似物,目前正进行单药以及与MET-097i联合用药的I期临床试验,具有减重的同时减少肌肉流失的潜力;

两款即将进入临床的口服GLP-1RA候选药物(MET-002MET-224),口服的给药方式可减少患者给药的创伤,大大提高用药依从性和便利性;

其他处于临床前阶段的营养刺激激素疗法

近日,Metsera宣布MET-097i在两项减重IIb期研究(VESPER-1和VESPER-13)取得积极结果,且都显示出潜在的同类领先耐受性。在VESPER-1研究中,接受28周内每周给药一次后,最高剂量(1.2 mg)组的平均体重减轻达到14.1%;1.2mg剂量组个体最高体重降幅达到-26.5%。

基于这些试验结果,Metsera认为MET-097i的剂量和暴露-反应模型使其高度确信能够匹配或超越替尔泊肽15 mg稳态的表现,并计划在年底之前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Metsera的研发管线

图片来源:公司官微

可见,Metsera的管线布局精准地指向了下一代减肥药的几大发展方向:更长效的制剂、患者依从性更佳的口服剂型,以及备受MNC巨头青睐的胰淀素类似物。这些正是差异化突围的关键路径。

要知道,目前全球已获批上市的长效GLP-1RA主要以周制剂为主,这是当前研发火热但竞争也最为激烈的领域。

要想在红海中脱颖而出,开发差异化产品是关键:要么在给药周期上实现超越(比如月制剂),要么在用药便捷性上取得优势(比如口服药),要么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实现突破(开发减重不减肌的新型疗法,比如胰淀素类似物和ActRIIA靶向药)。

图片来源:方正证券研报

以胰淀素类似物为例,已有不少全球制药巨头进行布局,包括诺和诺德的长效GLP-1/Amylin双靶点受体激动剂Amycretin(口服和皮下注射两种剂型)、罗氏斥资53亿美元从Zealand Pharma引进的Petrelintide(每周一次皮下注射)、艾伯维以超22亿美元从Gubra引进的GUB014295(每周一次给药)。

根据临床数据显示,诺和诺德的口服Amycretin 50mg*2剂量组治疗12周减重13.1%;皮下注射版本Amycretin治疗36周体重下降22%;罗氏的Petrelintide治疗16周减重8.6%,且耐受性良好。

另外,阿斯利康也开展了长效Amylin类似物AZD6234(每周一次皮下注射)与AZD9590(GLP-1R/GCGR双靶点激动剂)联用治疗肥胖或超重且至少患有一种相关并发症的成年患者的IIb期临床试验。

相较之下,基于Metsera超长效技术平台设计的MET-233i,有望实现每月一次给药,显然具有差异化优势。

由此可见,辉瑞重金收购Metsera,目标直指更前沿的疗法,不仅仅是管线补充,更是一次关乎未来话语权的卡位战。


03

下一代减肥药竞赛打响


当前减肥药市场竞争激烈,除了礼来、诺和诺德两大龙头,罗氏、艾伯维等MNC巨头也纷纷入局,辉瑞想从中突围并不容易。

例如,为了加速追赶礼来三靶点Retatrutide(瑞他鲁肽),诺和诺德在今年3月以20亿美元引进联邦制药GLP-1/GIP/GCGR三靶点激动剂UBT251

Ib期数据显示,UBT251实现12周减重15.1%(扣除安慰剂后16.6%),起效速度优于Retatrutide同期数据(10%-15%),后续疗效有望超越Retatrutide。目前,该药正在开展Ⅱ期研究,全球进度仅次于Retatrutide。

近期,礼来宣布其首个小分子口服GLP-1RA药物Orforglipron在Ⅲ期研究中取得成功。临床数据显示,在最高剂量下,每日一次的Orforglipron实现了平均减重7.3kg(7.9%),且整体安全性和耐受性与注射型GLP-1药物一致,未观察到肝脏安全性信号。这无疑为礼来增添了一个新的有力武器。

另外,基于战略业务原因,礼来在近期宣布终止了一项Bimagrumab(ActRIIA/B单抗)+替尔泊肽联用治疗肥胖或超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IIb期临床研究。礼来此举不是放弃探索ActRII方向,而是重排优先级,旨在更好的布局下一代减重疗法。

要知道,礼来在2024年11月与来凯医药达成合作,押注后者的ActRIIA单抗AE102。就在近期,来凯医药宣布LAE102在I期临床MAD研究取得积极初步结果,展现出令人鼓舞的增肌减脂趋势,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恰逢礼来宣布终止临床研究之际,不免会让市场泛起一些遐想。

图片来源:浙商证券研报

此外,罗氏近期宣布“在2030年之前凭借有竞争力的产品成为肥胖领域的强势进入者”,目标成为减肥领域前三名公司之一。

罗氏在2023年12月通过收购Carmot Therapeutics进军肥胖症领域,并拿下GLP-1R/GIPR双激动剂CT-388(III期临床)、口服GLP-1药物CT-996(II期临床),还在今年3月引进已进入临床II期的长效胰淀素类似物Petrelintide。

可以看到,“多靶点”、“口服”、“长效化”、“减重不减肌”,是下一代减重疗法的鲜明标签。作为后来者的辉瑞、罗氏、艾伯维,基本都将触手伸向这些方向。

此外,中国市场也有不少下一代减重疗法正在研发中,这或许会吸引辉瑞出手。

图片来源:浙商证券研报

目前,已公布临床数据的国产GLP-1小分子药物,包括歌礼制药ASC30、华东医药HDM1002、硕迪生物GSBR-1290、锐格医药RGT-075、德睿智药MDR-001等。

已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GLP-1三靶点药物,包括华东医药控股子公司道尔生物的DR10624(全球首创FGF21R/GLP-1R/GCGR长效三重激动剂)、民为生物的MWN109(全球首创口服GLP-1/GIP/GCG激动剂)和MWN105(全球首创GLP- 1/GIP/FGF21三靶点激动剂)等。

值得一提的是,歌礼制药在近期公布了减重不减肌候选药物ASC47的首项临床数据:在第29天时,单次皮下注射30mg ASC47(THRβ选择性小分子激动剂)联合司美格鲁肽(N=6)与司美格鲁肽单药(N=7)相比,减重效果相对提升达56.2%。


04

结语


辉瑞的回归,不仅是对现有市场格局的挑战,更是对未来减重疗法趋势的押注。

从更大的层面看,随着其他MNC巨头纷纷入局,宣告了减肥药市场从“双雄争霸”进入“群雄逐鹿”的新阶段。

下一代减肥药的战役才刚刚打响,辉瑞这艘巨轮将驶向何方?


参考资料:

1.各家公司的财报、公告、官微

2.国泰海通证券、方正证券、浙商证券研报

来源:药械Talk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