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夫妻收留流浪汉,谁料17年后,流浪汉大喊:我想起我是谁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0 22:10 1

摘要:2003 年早春的浙江衢州石梁镇,路边正忙着给工人发盒饭的谭万刚和雷丽珍,注意到了一个远远站着咽口水的男人。

2003 年早春的浙江衢州石梁镇,路边正忙着给工人发盒饭的谭万刚和雷丽珍,注意到了一个远远站着咽口水的男人。

他蓬头垢面,拖着个蛇皮袋,一看就是在外漂了很久的样子。

雷丽珍心一软,喊了句 “大哥,过来吃口热的吧”。

谁能想到,这个连自己名字都说不清的人,17 年后对着电视屏幕突然喊出 “我想起来了!我是贵州赤水人!”。

1990 年 10 月 27 号那天,福建泉州一个基坑突然塌了,27 岁的朱家明直接被 3 吨湿土埋了 20 分钟。

工友们赶紧把他扒出来的时候,他瞳孔都放大了,嘴里还塞满泥浆,抢救了三天才睁开眼。

可睁眼之后,他连自己叫什么、家在哪都想不起来了。

当时工地对他的登记特别潦草,就写了个 “小朱”,连身份证号都没有。

医生在病历上写了 “重型颅脑损伤,逆行性遗忘”,说白了就是脑子受了重伤,把以前的事儿全忘了。

他在医院住了 40 天,最后欠了 2000 多块医药费,医院也没办法,只能让他出院。

从那天起,“小朱” 就开始了流浪的日子。

他背着蛇皮袋,从泉州走到厦门,又走到温州。

晚上没地方住就睡桥洞,饿了就翻垃圾桶找吃的,偶尔能找着日结的搬运活,赚一天的钱过一天的日子。

本来想好好干活攒点钱,可他记不住前一天的事,工头常把他当 “傻子” 赶走。

最惨的一次是冬天,下着大雪,他的脚冻在胶鞋里脱不下来,还是几个流浪汉用打火机烤了半小时,才把脚趾救下来。

就这么在外面漂了 13 年,朱家明自己都快忘了 “有家” 是什么感觉,直到 2003 年 3 月,在浙江衢州石梁镇,他遇到了谭万刚和雷丽珍夫妇。

2003 年 3 月 15 号,谭万刚和雷丽珍正在石梁镇承包乡村公路,正好缺小工。

雷丽珍发现,这个 “傻大哥” 虽然说话慢半拍,但干活特别勤快 , 重涵管他抢着搬,一天能干 12 个小时不歇气,收工后别的工人去镇上喝酒,他还坐在搅拌机旁,用抹布一遍遍擦机器。

晚上雷丽珍跟丈夫说 “留下他吧,起码让他有口饱饭吃”,谭万刚也点头了,说 “管吃住,一天再给 20 块钱”。

第二天他们把朱家明带回租住的农舍,谭家就两间卧室,他们把朝南的那间腾出来,给朱家明支了张 1.2 米的木床,还挂上崭新的蓝格子蚊帐。

雷丽珍每晚都熬一壶热牛奶放在他床头,说能 “补脑”。

朱家明不会用银行卡,谭万刚就带他去邮政所,手把手教他填单子;他不会发短信,雷丽珍就把按键手机贴上数字标签,让他反复练。

本来想可能得教很久,没想到两年后,他居然学会了骑摩托车,还能载着谭万刚去镇上买钢筋。

这 17 年里,朱家明三次病危,都是谭家拼尽全力救的。

2008 年冬天,他突发癫痫,口吐白沫从楼梯上滚下来,颅骨旧伤处还凹了一块,在 ICU 住了 7 天,花了 4 万多医药费。

谭万刚没犹豫,直接把刚买的挖掘机抵押了,还跟哭成泪人的雷丽珍说 “人比机器重要”。

2013 年,朱家明又摔成脾破裂,做了开腹手术,出院那天他跪在医院门口给夫妇俩磕头,说 “我这条命是你们买的”。

2015 年谭万刚把工程队注册成公司,股东名单里居然有朱家明的名字,还占 10% 的股份。

谭万刚说 “这是干股,他出力气,我们出心”。

村里人也从一开始喊他 “傻大哥”,慢慢改成了 “朱叔”,谁家砌墙、打混凝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朱家明在谭家过了 17 年,虽然还是没想起自己的过去,但他已经有了一个安稳的 “家”。

可谁也没料到,2020 年的一个电视节目,居然帮他找回了丢失 30 年的记忆。

2020 年 5 月 16 号晚上,雷丽珍看电视的时候,调到了央视纪录片频道,当时正在播《远方的家 , 赤水河》。

镜头里出现了赤水大瀑布、丙安古镇、吊脚楼,还有窄窄的石板街。

本来朱家明只是随便坐着,可看到这些画面,他突然浑身发抖,指着电视喊 “那是我家!石板街尽头有棵黄葛树,树底下是妈妈卖豆花的摊子!”

以前的事像电影倒带一样涌出来:1983 年他 18 岁,挑着 120 斤红苕走 3 小时山路到赤水码头换船票。

1987 年父亲病重,他扒火车去遵义打工,想挣 500 块钱回家盖房,1990 年塌方前一晚,他还写信告诉母亲 “发了工资就寄回来”,可信还在,人却 “消失” 了。

那一夜,谭万刚夫妇陪着他坐到天亮,雷丽珍还翻出家里的贵州地图,让他指认家乡,朱家明颤抖着笔尖,圈下了 “丙安镇艾坪村”。

第二天谭万刚就拨通了 110,还联系了 “宝贝回家” 志愿者。

赤水警方通过失踪人口系统比对,很快找到了艾坪村的朱姓家族,村干部发来一张照片,照片里 77 岁的老妇,眉眼跟朱家明长得特别像 , 那就是他的母亲王泽珍。

2020 年 6 月 1 号,谭万刚开着自己的越野车,载着朱家明和雷丽珍,从衢州出发走沪昆高速去贵州。

6 月 2 号下午 3 点,车到了丙安镇艾坪村口,王泽珍拄着拐杖,被家人搀着站在那儿。

30 年前她接到儿子最后一封信后,就再也没消息了,早就以为儿子不在人世了。

车刚停稳,朱家明就冲下去,“扑通” 一声跪在黄葛树下,撕心裂肺喊了句 “妈 !”

老人手里的拐杖 “咣当” 掉在地上,抱着儿子的头哭到昏厥。

赤水的家人还给谭万刚夫妇送上了苗家最高礼仪的牛角酒,王泽珍拉着雷丽珍的手说 “女儿,你们救了我儿子,就是救了我这条老命”,雷丽珍红着眼圈说 “妈,以后我们两家就是一家”。

之后朱家明把母亲的老宅修葺一新,门口挂上了 “浙黔情缘” 的木匾。

他还在赤水成立了 “朱家明志愿服务队”,专门帮失智、走失的老人回家,半年就找回了 12 个人。

谭万刚的公司扩大规模后,朱家明把贵州的侄子带过去学开挖掘机,现在 4 个外甥都在衢州安了家。

每逢节假日,衢州到赤水的高铁票,成了两家人的 “通勤票”。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吴景荣说,朱家明这情况叫 “脑外伤后迟发性恢复”。

脑子里的血肿多年慢慢吸收,遇到电视里熟悉的画面、乡音这种强烈外部刺激,被抑制的神经突触突然 “再接通”,才恢复了记忆。

因为失踪 30 年,朱家明的户口早就被注销了,2021 年 3 月在公安部 “团圆行动” 的绿色通道下,他才重新在赤水落户,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还是 1963 年 4 月 15 号,就是照片从青年换成了白发。

拿到身份证那天,朱家明第一件事就是去银行给谭万刚汇了 20 万,说 “钱不多,是我 17 年的工钱,你们别嫌少”。

谭万刚没要,转头就把钱捐给了赤水留守儿童基金会,说 “恩情要往下传”。

2023 年春节,衢州石梁镇和赤水丙安镇同时亮起红灯笼,朱家明带着 88 岁的母亲,给谭万刚夫妇敬了两杯自家酿的米酒,两家人围炉守岁,窗外的烟花照亮了四张笑脸。

世间最冷的可能就是失忆,把自己是谁、有过什么都忘了;但最暖的,就是有人记得对你好,有人愿意在你难的时候搭把手。

朱家明的故事,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你对别人好,别人记在心里,这份温暖再传递下去,最后都会变成最圆满的结局。

来源:法之生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