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孚成“背锅侠”?17年研究拆穿不兼容谎言,谁在靠抹黑赚黑心钱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0 20:03 1

摘要: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装智能门锁时,师傅蹲在地上拧螺丝,突然抬头跟你说“千万别用南孚电池,电压太高,用久了能把主板烧了”;给孩子买玩具车,店员递货时特意叮嘱“别用南孚这种碱性电池,劲儿太大,玩具容易坏”;甚至邻居换遥控器电池,都能凑过来补一句“我家以前用南孚,遥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装智能门锁时,师傅蹲在地上拧螺丝,突然抬头跟你说“千万别用南孚电池,电压太高,用久了能把主板烧了”;给孩子买玩具车,店员递货时特意叮嘱“别用南孚这种碱性电池,劲儿太大,玩具容易坏”;甚至邻居换遥控器电池,都能凑过来补一句“我家以前用南孚,遥控器没俩月就坏了,后来换了便宜电池反而好用”。

这些话听多了,难免会犯嘀咕:南孚不是卖了几十年的老牌子吗?市占率据说超8成,要是真能烧电器,早被查了吧?

可为啥身边人都这么说?今天咱们就来说说——电器坏了怪南孚,到底是电池的问题,还是有人在“甩锅”?

其实最早的说法,根本不是“针对”南孚,而是“别用碱性电池”。

这事儿得从十几年前说起,那时候碳性电池还很普遍,碱性电池因为容量大、放电稳定,价格比碳性电池贵一倍。

有些小作坊生产的劣质电器,比如几十块的杂牌收音机、玩具车,电路设计特别粗糙。

导线细得像头发丝,电容电阻都是最便宜的次品,用碳性电池勉强能跑,一换碱性电池,电流稍微稳定一点,电路就扛不住了,要么短路要么断电。

当师傅说“别用碱性电池”,大多数人记不住“碱性”俩字,只记住了“那个最常见的南孚”。

慢慢的,“别用碱性电池”就传成了“别用南孚电池”。

更有意思的是“故障归因”:电器坏了总得找个“凶手”吧?普通人不会拆电器查电路,也不懂什么是主板、什么是电容,拆开电池仓一看——哦,装的是南孚,那肯定是电池的问题!

至于电器本身是不是用了三五年、是不是杂牌小厂的残次品、是不是不小心摔过碰过,没人会深究。

毕竟“怪电池”比“找厂商维权”简单多了:电池才两块钱一节,扔了再买就行;可找厂商修电器,说不定要花几十上百,还得费口舌吵架。

更离谱的是,有人还拿出“证据”:“你看,我家门锁用南孚,半年就坏了,换了XX牌电池,现在用了一年都没事”。

可他们没说的是,之前的南孚可能是假货——南孚因为卖得好,山寨货多到离谱,有些假货电压不稳定,用几天就没电,甚至漏液,可普通人根本分不清真假,只当是“南孚质量差”。

其实国家级检测机构早测过:南孚5号碱性电池的开路电压大概1.63V,双鹿是1.62V,金霸王是1.64V,误差比手机电量显示的“1%”还小。

要是南孚算“电压高”,那市面上所有碱性电池都该下架,可你看超市里,双鹿、金霸王照样在卖,也没人说它们“烧电器”。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还专门发过声明,明确说“南孚等主流碱性电池,电压、安全性都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烧毁电器的情况”。

如果只是普通消费者的误解,倒还好说,可实际上,“电器坏了怪南孚”的背后,有一群人在故意“添柴加火”,把“甩锅”做成了生意。

电路板用最薄的纸板材质,导线是回收的劣质铜丝,连保护电路的保险管都省了——这种电器,用什么电池都容易坏,可厂商不能承认自己的产品差,不然谁还买?

于是他们就想出了“甩锅电池”的招:在说明书里加一句“建议使用碳性电池,避免使用高容量碱性电池”,或者让销售、安装师傅口头提醒“别用南孚”。

你要是追问“为啥不能用”,他们只会含糊其辞“电压太高”“不兼容”,从来不敢给你看电路设计图,也不敢说“我们的电器没装保护电路”。

毕竟一旦说透了,就等于承认“我们的产品是豆腐渣工程”。

比杂牌厂商更过分的,是那些搞“捆绑销售”的品牌,他们把“甩锅南孚”变成了“卖自家电池”的手段。

最典型的就是某外资品牌的耳温枪,说明书上明晃晃写着“仅限XX品牌5号电池,使用其他品牌电池易烧毁电路板”。

有网友较真查了一下,发现这个耳温枪品牌和“指定电池”品牌,早年同属于一家外资快消公司——说白了,就是逼着你买他们家的“专属电池”。

更气人的是,这种“专属电池”比南孚贵一倍多,容量还没南孚大。你要是不用,电器坏了他们就说“你用了非指定电池,不在保修范围”;你要是用了,就等于花冤枉钱买他们的“贴牌电池”。

现在的互联网,“南孚烧电器”已经成了流量密码。

有些博主为了涨粉,故意编“南孚电池爆炸”“南孚烧智能锁”的故事,甚至摆拍视频:把电池正负极用导线连起来短路,再说是“南孚电压太高导致的”。

有个博主拍了个“用南孚电池,智能锁主板冒烟”的视频,点赞量超10万,评论里一片“果然南孚不能用”。

可后来被网友扒出来,他是自己把主板上的电容抠掉了,故意制造故障——等他发道歉视频时,播放量还不到原来的1%。

还有些所谓的“测评博主”,收了竞品的钱,拿着万用表测电池电压,故意把南孚的读数往高了报(比如明明1.63V,非说1.7V),然后对着镜头说“你看,南孚电压就是高,用在电器上肯定烧”。

弹幕里一群人跟着附和,没人去查国家标准里“碱性电池电压范围是1.5V-1.65V”。

这些人根本不管真相,只要能赚流量、赚广告费,哪怕毁了国货口碑也无所谓。

毕竟编一个“南孚烧电器”的故事,比拍一个“测100种电池电压”的科普视频容易多了——前者有情绪,后者太枯燥。

要是换作别的品牌,被这么冤枉,早就炸毛了:发律师函、开记者会、找网红带货澄清,一套组合拳下来,恨不得让全世界知道“我冤”。

可南孚偏偏不这么做,反而闷头干了些“硬核”的事。

1.花17年研究“电器脾气”:你说我不兼容,我就把所有电器摸透

从2006年开始,它就联合全球权威调研机构Kantar,每年去上千个家庭调研,记录不同电器的耗电情况。

现在南孚已经建了一个“电器耗电数据库”,里面有市面上100多种主流电器的“用电档案”:比如某品牌智能锁,在-10℃的低温下,用南孚电池能开关8000次;

它还专门建了实验室,模拟各种极端环境:把电池放在60℃的高温箱里,测它的电压稳定性;放在-20℃的低温箱里,看它能不能正常放电;甚至模拟快递运输中的颠簸、挤压,测电池的防漏性能。

2.共415项检测“卡质量”:一节电池从生到死要过“魔鬼关卡”

一节南孚电池从原材料到出厂,要经过415项检测:比如测电压稳定性,要连续监测72小时,确保电压不会忽高忽低;测防漏液,要把电池倒置存放30天,看有没有电解液渗出;测抗压性,要在电池上压50公斤的重量,看会不会变形。

甚至还有“极端测试”:把电池扔进火里(模拟意外高温),看会不会爆炸;把电池浸泡在水里(模拟潮湿环境),看能不能正常工作;把电池从1.5米高的地方摔下来(模拟不小心掉落),看内部结构会不会坏。

南孚每年销毁的不合格电池,就有几十万节。

3.公开工厂“自证清白”:让大家看清楚电池是怎么造的

2023年,南孚干脆把央视和奥运冠军马龙请进了自己的工厂,开了场直播——不是为了卖货,而是为了让大家看清楚“电池是怎么造的”。

马龙还体验了“电池检测”:用仪器测南孚电池的电压,显示1.63V;测其他品牌的碱性电池,也是1.62V-1.64V之间。他拿着检测报告说“原来大家的电压都差不多,根本不存在‘南孚电压高’的说法”。

结语:

有人说“南孚烧电器”,你就信了,却没去查国家标准;有人说“别用南孚”,你就换了电池,却没拆电器看看是不是电路坏了;有人发“南孚爆炸”的视频,你就转发了,却没想想“电池怎么会平白无故爆炸”。

就像当年“微波炉致癌”的谣言,明明有无数科学家辟谣,可还是有人不敢用微波炉;“5G传播病毒”的说法,连常识都不符合,可还是有人去砸基站。谣言之所以能传得快,就是因为它“简单、有情绪”,而真相“复杂、需要思考”。

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总相信谣言,最后吃亏的是谁?

是买了“专属电池”的你,花了三倍的钱,买的却是和南孚一样的电池;是用了杂牌电池的你,遥控器没俩月就坏,还得频繁换电池;是被谣言误导的你,错过了一个好用的国货品牌,反而给了偷工减料的厂商机会。

南孚32年销量第一,不是靠广告吹出来的,是靠一节节电池用出来的口碑:你家的遥控器用南孚,可能一年都不用换;你家的智能锁用南孚,冬天低温也能正常开关;你家孩子的玩具用南孚,能玩一下午不没电。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别用南孚,电压高烧主板”,你不妨反问一句:“你测过电压吗?

来源:听云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