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大的原因是,长安是中国地理第二阶梯的枢纽,而人口和经济重心在第三级阶梯。
长安,不宜为都
长安,汉唐帝都,十三朝定都所在。
不过,长安并不适合作为统一王朝首都。
最大的原因是,长安是中国地理第二阶梯的枢纽,而人口和经济重心在第三级阶梯。
自铁器普及,华北平原被充分开发,中国的人口和经济重心就来到了东部低地。
北至燕山,南至江淮,这几千里平原连片沃野成为天下绝对腹心。
第二级阶梯仅有关中平原、临汾盆地、太原盆地、成都平原等少量中小平原有一定体量。
它们以关中平原为最,长安是关中平原中心。
作为雄踞一方的诸侯,关中平原体量足够了。
但作为掌控天下的帝都,长安,先天不足。
虽然在对外安全上,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别充当了“背”和“腹”的角色,西部高地为东部低地提供安全屏障,东部低地为西部高地提供经济支持。
但对封建王朝来说,掌控天下永远是第一位的,对帝国内部的控制优先级远远大于对外安全。
只要能统和内部,以王朝的庞大体量,外部威胁不过癣疥之疾 。
长安,能掌控的地缘板块不少,有河东、陕北、陇东、陇西、汉中乃至巴蜀(以汉中制蜀),但这些板块全部在第二级阶梯。
长安对第三级阶梯鞭长莫及。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汉唐以长安为都呢?
关中,乱世巨艟
先说结论:汉唐以长安为都,其根本原因是立国之前天下经历了长期混乱,定都长安不过是看中其“四塞之国”的自保优势而已。
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不理解,汉朝之前是秦,唐朝之前是隋,都是统一王朝,秦汉、隋唐更替经历的时间很短啊。
哪来的长期混乱?
这是因为秦、隋都是二世而亡,短命王朝远没有建立统一思想认同。
我们后人把秦和汉、隋与唐并列,是因为它们是统一王朝,有很大历史意义。
但对当时的人们来说,秦和齐、楚、燕、韩、赵、魏东方六国并列,六国虽为秦所灭,但秦不过是比六国多活了十几年而已,最终不还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同样地,隋和北周、北齐,南朝的宋、齐、梁、陈并列,原本不过一诸侯天子而已。
这才是当时老百姓的真实体感。
秦时,陕西的老百姓自认为是秦人,河北的老百姓自认为是赵人,山东自认为是齐人。
隋时亦然。
秦之前经历的几百年战国乱世,隋之前经历的几百年南北朝乱世才是当时的大背景,天下人思想并不统一。
只有400年强汉、300年巨唐这种巨无霸王朝,长期的天下一统凝聚共识,确立了天子权威,普天之下才有统一的“汉人、唐人”称号。
于是,对初生的汉王朝、唐王朝来说,如何保住自己的基本盘,不被再次推翻,步那些割据王朝后尘才是最重要的。
它们不约而同选择了拥有自保优势的王者之地——关中。
除了“四塞之国”的军事优势外,这里还有“金城千里”的经济优势。
自郑国渠、成国渠等水利工程完工,经历代修缮,关中平原千里沃野已是不可多得的平原福地。
依托关中平原,初建的汉、唐即便面对诸侯并起,也有了再次逐鹿天下的底气。
天下,不过东西相争
定都长安自保有余,那么如何控制天下?
答案显而易见,营建东都洛阳。
自周天子时期,历史就给出了答案。
黄河在崤山和中条山劈开人、神、鬼三门冲入华北平原,也留下了贯通第二、三级阶梯的通道——崤函通道。
这条通道把长安和洛阳连接起来,沿途关卡设置军事重镇,既保证了长安的安全,又拥有了控制华北平原的抓手。
坐关中以自守,控崤函而临华北。
于是,我们常常看到一个现象:帝国初建的时候,长安重要性无与伦比,而当帝国稳定几十年之后,洛阳,往往同样甚至更加重要。
换句话说,帝国的统治中心被迫东移。
唐末(五代)甚至东移到水运枢纽汴梁。
这即是长安难以控制东部人口、经济中心的外在表现。
即便如此,关中集团也没有轻易迁都,毕竟是基本盘所在。
那么,关中集团防备谁呢?
当然是天下人口重心——华北平原。
唐宋之前,南方水稻田开发尚未充分,华北平原是唯一的人口巨无霸板块。
巨大到乱世已无势力能独占华北平原,而是分裂成几个板块相互征伐。
当然,如果某个势力独占华北平原,它即拥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
华北平原最为常见的是分裂成河北、河南两大板块,即便如此,体量上也碾压周边的幽云、河东、淮南、山东板块。
于是,北中国形成河北、河南、关中三大或明或暗的地方势力。
当然,关中一般是中央集团势力。
如果不考虑关中的正统地位,华北平原主体——河北,实力往往居首。
于是,邺城,成为历史中又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耳熟能详的割据政权均曾定都于此。
关中政权最加提防的即是河北集团。
河南集团相对河北、关中实力最为弱小,正统性也不足,往往成为二者拉拢争夺对象。
如果此时关中集团仍是中央政权,那么拉拢河南对抗河北即是首选战略。
于是,我们在历史中能看到关中集团对河北的处处压制。
最典型的即是隋唐,关陇集团与河北集团的政治对抗。
开科取士之后,人才选拔成为政治对抗的主要表现形式,从下图中隋唐年间宰相籍贯可以明显看出,关中占据优势,而河北则有分庭抗礼之势。
关中与河北两大集团的对抗始于北魏,盛于隋唐,最终演化出导致神州陆沉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河北集团面对关陇集团压制的一次全面反抗。
即便被平息后,河北三镇也是听调不听宣,作为半独立势力直到唐末。
这是中国士族封建时代,门阀政治与地缘政治结合形成的地缘对抗怪胎。
结语
经过唐末乱世,门阀士族被连根拔起,关中彻底衰败,江南崛起。
地方集团对抗也从东西之争变成南北之争。
长安使命终结,再未为都。
北京和南京成为地缘主角。
来源:一个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