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娜没想到!中秋晚会刚过,张杰凭一则动态让她成为“人生赢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0 20:56 1

摘要:“原来被群嘲的‘综艺混子’,也能在央视镜头里把方言rap唱成文化输出。”中秋夜过去不到48小时,张杰一条“孩子们排队给妈递月饼”的微博,把谢娜送上热搜第一,评论区齐刷刷刷着同一句话:她到底做对了什么,让风评一夜翻盘?

“原来被群嘲的‘综艺混子’,也能在央视镜头里把方言rap唱成文化输出。”中秋夜过去不到48小时,张杰一条“孩子们排队给妈递月饼”的微博,把谢娜送上热搜第一,评论区齐刷刷刷着同一句话:她到底做对了什么,让风评一夜翻盘?

先别急着羡慕。

把时间拉回半年前,谢娜去《乘风2023》自荐当选手,弹幕里全是问号:“主持人跑来唱跳,怕不是又要把舞台变菜市场?”结果一公舞台,她一个侧空翻落地稳到耳返都没掉,现场投票直接飙到小组第一。

那天后台有人拍到她蹲在走廊绑冰袋,嘴里还在数拍子,膝盖旧伤紫得发黑。

观众这才发现,所谓“只会哈哈哈”的人,其实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拿来练体能了。

再看这次央视中秋,台里原本只给她3分钟外景串场,她偏拉着李斯丹妮加了一段川话rap,把三星堆黄金面具、德阳潮扇、自贡花灯全写进词里。

彩排时导演担心太吵,她一句“方言才是最有烟火气的诗”把节目保了下来。

直播当天,这段原本被视为“添乱”的设计,收视率比前一个语言节目高了0.8个点,微博话题阅读量4.7亿。

数据一出,之前吐槽她“土味”的乐评人悄悄删了帖。

很多人忘了,谢娜的普通话当年被央视刷掉过。

1999年她陪张卫健上快本,外景主持一句话卡壳三次,播出后被观众打电话到台里投诉“换台”。

她回四川躲了半个月,把《新闻联播》录下来跟读,舌尖抵着牙签练卷舌,三个月后考进川影。

后来快本三去三留,她每次被换掉就跑去小剧场演话剧,最便宜一场票卖20块,台下只有七个学生。

那些段子她磨了上百遍,才有了后来“马栏山一姐”的接梗速度。

最狠的是2014年金鹰节,她和康辉搭档被批“主持灾难”。

那天直播结束,她没回酒店,直接坐车去央视找康辉,拿着本子让他一句句标重音。

康辉后来在节目里说:“谢娜不笨,她只是把笨拙留给了自己。”这句话被剪进B站,弹幕飘过“原来真有人把笑话练成专业”。

婚姻也没少拖后腿。

2006年恋情曝光,标题清一色“借女方上位”。

张杰最穷那年,演唱会门票滞销,谢娜把全年商演空出来,一场场去当嘉宾,站在台侧帮观众带节奏。

2011年结婚,她让团队把红包折成纸飞机,现场飞给观众,被记者写成“炒作”。

她没解释,只在婚后把微博简介改成“张杰老婆”,一用就是十年。

今年中秋,张杰那条微博配图里,双胞胎女儿举着“妈妈最棒”的纸板,后台工作人员说纸板是孩子自己涂的,谢娜看到第一眼就哭了,却转头跟摄像说“别拍,妆会花”。

再说资源。

的确,湖南卫视一直给她留位置,可没人逼她凌晨两点还在机房对台本。

《乘风》总导演回忆,第一次邀请她,她只问了一句“我能真唱吗”,得到肯定答复才签字。

央视中秋晚会选人时,内部投票一度2:2,最后拍板的是一位女制片:“观众骂她,却也最不想换她,这就是记忆点。”换句话说,平台愿意,是因为她身上自带“争议—翻盘”的循环体质,而观众就吃这一套“她居然真的做到了”的爽文剧情。

所以,所谓“人生赢家”不是突然掉下来的月饼。

是把每一次冷嘲都当成排练,把每一个舞台都当成期末考,把婚姻、家庭、事业全摆到台面上,让观众亲眼看着她从“不行”到“还行”再到“有点厉害”。

下一次如果还有人问“她凭什么”,把这篇文章甩过去:凭她肯在谷底多蹲一会儿,把别人踩她的每一脚都当成起跳的弹簧。

来源:青涩枫叶T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