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宋时秋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0 17:44 1

摘要:是啦,江南的高温,北方的连绵阴雨都还在持续,那我们就寻求心理上的一场“秋高气爽”,奔赴一桌宋时秋宴

杭州没有秋高气爽,只有“炎热酷暑”。

是啦,江南的高温,北方的连绵阴雨都还在持续,那我们就寻求心理上的一场“秋高气爽”,奔赴一桌宋时秋宴

国庆中秋刚过,您家的团圆宴上是否有螃蟹,是莱州的梭子蟹还是阳澄湖的大闸蟹呢?哈哈哈,梨白都吃了,美得很!

江南吃蟹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要海有海要湖有湖,不过梨白身边杭州的朋友爱吃大闸蟹的多。

传说绍兴“特产”师爷发明了醉蟹,并且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开来,之前吃的都是生腌的醉蟹,鲜美是鲜美,但毕竟有卫生和寄生虫方面的问题,所以现在好些地方都吃的是花雕酒腌煮熟的大闸蟹。

这个梨白在绍兴、无锡等地吃过,也好吃,无锡有条旅游街道,满满的都是这种做法的大闸蟹真是令人震撼。

江苏的海边城市我没去过,山东、浙江的海边梨白去过,都保留着生腌海鲜的做法,和潮汕的生腌一样,海边的美食是自成体系的,因为当地人最知道怎么烹饪海鲜才能鲜美。

生腌海蟹好吃吗?当然好吃,用我们胶东话说那就是“一卤鲜”

梨白果然说起美食就容易劈叉,我们言归正传。

秋风起,蟹脚痒,之所以说起蟹,那是因为宋人的秋宴餐桌上也是有蟹的。

我们国家吃蟹的历史还是很悠久的,在东汉人郑玄注《周礼》中记载的“青州之蟹胥”据考证就是蟹酱中的一种,青州产地那是正确的;《晋书·毕卓传》中同样,记载了魏晋“狂”人吃蟹的潇洒场景,“右手持酒杯,左手吃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等到了隋炀帝时期,他上扬州溜达,苏州人给他奉上了“糖蟹”,这里应该是大闸蟹,这“糖渍”的做法也符合大家对于苏南地区的“刻板印象”,哈哈哈。

然而彼时还真不是这么回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也记载了这件事,并不是吴中人爱吃“糖蟹”,是他们认为“北方人”隋炀帝更爱糖蟹,因为“大抵南人嗜咸,北有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

梨白北方人,家中也会吃生腌蟹,惯常的做法就是盐水卤,这里是粗盐,还有什么材料就不知道了,因为我只负责吃,但是鱼露是要放的,糖好像没有。在烟台、威海等地也吃过酒渍的,因为螃蟹的“鲜”和酒的共同作用,最后的成品就是咸甜鲜,但远没有达到“糖渍”的效果。

所以,苏南的小伙伴快来答疑解惑,这种“糖蟹”的做法可有流传下来,或者你们腌蟹的时候会不会放糖。

所以古代做蟹的方式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单一,等着到了烹饪方式、烹饪材料发生大变革的宋朝,蟹的做法就更加五花八门了。

首先,隋炀帝吃的糖蟹现在传不传承下来我们不知道,但在宋朝确实流传下来了。

证人还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大熟人,陆游,有诗为证,“磊落金盘荐糖蟹,纤柔玉指破霜柑”。陆游生活的年代是南宋,北地已经回不去了,江南地区的饮食习俗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南北碰撞,也就没有南俗、北俗一说了。

再者“蜜蟹”一定是在统治阶层或者官宦家族流行的,因为彼时吃甜、吃糖可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一说又扯远了,我们再拉回来。

北宋都城风物习俗百科书《东京梦华录》中就有很多关于蟹的做法。是的,很多种,当你认为老祖宗还在吃蒸螃蟹的时候,他其实可能已经吃上了“避风塘炒蟹。”

嗯,“炒蟹、炸蟹、洗手蟹”都是流行于北宋东京街头的蟹料理。

炒蟹、炸蟹不必多说,大家应该是可以想象的,那什么是“洗手蟹”呢?

这个其实咱们在上面已经提到了,就是腌蟹,吃的时候可不是要从水里捞出来吗。是不是很形象啊。

《山家清供》中有一道关于蟹的料理,每次秋天吃螃蟹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就是蟹酿橙,据说这道菜在杭州G20峰会的时候还曾经作为国宴菜肴宴请各国领导人。

蟹酿橙是怎么做的呢?

橙子果肉取出来,留少许橙汁。然后将蟹膏和蟹肉放到橙子里,用酒、醋、水蒸熟。吃的时候再佐以醋、盐蘸食!

所以小伙伴们,这大螃蟹有多香,你能想象得到吗?

且看到这儿,很多小伙伴就要问了,那个时候就会用水果入菜了吗?

那还真是,宋朝还真的有不少用果子、花制作的菜肴。

蟹和橙子的碰撞应该是老祖宗觉得可以用果香中和蟹的腥,就像是我们上文中提到的“洗手蟹”,在腌制的时候也会放上橙子、梅子等等,想想就让人流口水。

每次说起宋朝用水果做的菜,我就想起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明兰喜欢吃的樱桃煎

要不还是得是正午阳光拍电视剧讲究,这樱桃煎真的记载在了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制作方法倒也简单,就是樱桃清洗干净捣烂蒸熟,这想想也不会难吃的,怪不得明兰喜欢吃。

既然说到了蟹,洗手腌蟹,我们再来说说备受宋朝士大夫追捧

鱼脍这玩意儿历史也非常悠久,和蟹酱的历史差不多,可以追溯到先秦,所以小日本那套刺身真的就是在唐宋时期传过的。

《礼记》和《论语》中都有记载,“脍,春用葱,秋用芥”,“不得其酱不食”,所以看吧,我们老祖宗会吃着呢。

只不过在古时候,我们国家吃鱼脍以“河鱼”为主,迄今为止好像在潮汕地区仍有有做这种鱼脍。

这种鱼脍之所以没被传承广泛就是因为吃生河鱼是有风险的,这个像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

好,继续说回鱼脍。

在宋朝,吃鱼脍不是件奢侈的事情。

依旧是《东京梦华录》,其卷七《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就记载了鱼脍的相关信息。

说,

游人的鱼,倍其价买之,临水斫脍,以荐芳樽,乃一时佳味也。

三月一日这一天起算是宋朝大型皇家园林金明池和琼林苑的开放日,里头呢有水,逛园子不花钱,钓鱼要得到许可,游园的老百姓也会争相高价购买,然后当场片“鱼脍”,好不好吃咱不知道,但这现场气氛一定是有了。

北宋的国民男神是苏轼,国民美食家也是苏轼,昨天迟来的中秋节图鉴一篇中梨白借用了苏轼的诗词“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告诉了大家宋朝月饼的口感,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苏轼是怎么描述鱼脍的。

湖州该是苏轼的伤心地,因为“乌台诗案”就是案发于此,但在此之前或者之后,苏轼对湖州的鱼脍还是印象深刻的,有诗词“吴儿脍缕薄欲飞”为证。

上文中的陆游也是位美食家,他的《秋郊有怀四首》中关于秋天的味道就有“缕飞绿鲫脍,花簇赪鲤鲊”的记载。

爱吃鱼脍的还有苏轼的老师,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

话说梅尧臣家有个女厨子擅做鱼脍“斫脍”十分了得,就是手起刀落不破坏鱼的纹理。欧阳修呢想吃鱼脍的时候就会拎着鱼去梅尧臣家里让厨娘做,亦或是厚着脸皮来借人,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宋朝仕人阶级对于鱼脍的追捧。

说起鱼脍,梨白又想起了《山家清供》中的淮白鱼

这鱼可是大有来头的,产于淮水楚州(今江苏淮安),味道很是鲜美,唐朝美食家杜甫还有宋朝美食家苏轼都有诗词赞颂过他的美味。

南宋的美食家杨万里也没有错过这道河鲜,且还有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认为“淮白须将淮水煮,江南水煮整相违”,淮白鱼在“霜吹柳叶落都尽”的时候吃最好,“鱼吃雪花方解肥”

如果大家嫌这几道菜蛋白质太丰富,不足以贴秋膘,那梨白在这儿给大家道歉,毕竟杭州还35℃+呢,以至于我老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还在过夏天。

想吃肉,必须安排,梨白把正宗的东坡肉教程《猪肉颂》发上来让大家贴秋膘。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所以诸君眼看会了,手是不是也会呢?

宋朝秋宴其实每年都会做一期,今年这期以“闲话”为主,说到哪里就是哪里,写到这儿也没给大家准备几道“青菜”,想想往常年写得比较“清汤寡水”,大家配着一起看。

今天咱们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北方困住农田和大家的雨快结束,南方盛夏的高温迅速褪去,让我们感受一下秋天的天高海阔!

大家还有什么“好菜”请尽情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贴秋膘!梨白期待大家的转赞评!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参考书籍:

《东京梦华录》

《山家清供》

来源:美食吃出范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