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连斯洛伐克的菲佐都已经决定向乌克兰提供非进攻性军事援助;新当选的捷克总理巴比什也一改竞争时的口号,称无意停止为乌克兰筹集炮弹的“捷克弹药计划”;哈马斯克斯坦也应欧美制裁要求,在边境地区进行严格检查,阻止无人机、电子战设备进入俄国。
在乌克兰战场,侵略军所面临的不是会不会失败的问题,而是失败何时到来的问题。
就连斯洛伐克的菲佐都已经决定向乌克兰提供非进攻性军事援助;新当选的捷克总理巴比什也一改竞争时的口号,称无意停止为乌克兰筹集炮弹的“捷克弹药计划”;哈马斯克斯坦也应欧美制裁要求,在边境地区进行严格检查,阻止无人机、电子战设备进入俄国。
尽管现在用“众叛亲离”来描述侵略者的处境还为时过早,但那一天并不遥远。
面临这个严峻的局面,10月9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的中亚-俄罗斯峰会上,战争发动者收起了往日不可一世的傲慢,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要知道,全世界的小人都一个鸟样:春风得意时目中无人,陷入困境后满脸堆笑。
会议期间,犹如困兽的战争发动者终于低下他虽然并不高贵却无比傲慢的头颅,为2024年圣诞节当天击落阿塞拜疆客机向该国总统阿利耶夫表示道歉,为承诺予以赔偿。
不过,他仍然挣扎着将主要责任推给乌克兰。按照他的说法,当时天空中出现了乌克兰无人机,俄军将3架无人机“引导”进俄国天空,然后发射了“铠甲-S1”导弹。
不幸的是,导弹出现了“故障”,在距离飞机10米远的空中发生“可能是自毁”的爆炸,碎片击中客机并导致其坠毁。
我来替他把话挑明了——乌克兰是罪魁祸首,俄罗斯过失犯错。
真的吗?
但是,欧洲专家指出,“铠甲-S1”导弹设计中就有非接触式近距离爆炸的功能,因此在客机10米外爆炸是既定任务而非失误。
如果不是故意为之,就无法解释当时客机所在空域GPS受到干扰并拒绝该机降落俄国机场的事实。
事件发生后,阿塞拜疆反应强烈,说了不少狠话,并将1920年阿塞拜疆并入苏联描述为“俄罗斯的入侵和占领”。再后来,俄军又故意袭击了叶卡捷琳堡和敖德萨地区的阿塞拜疆资产。
尽管阿利耶夫昨天的态度还算温和,那不过因为两人是在别的国家见面,制造不愉快是一件有失外交礼仪的事。
观察人士认为,战争发动者突然变得讲文明、有礼貌,并非因为他放下屠刀成了善男信女,而是在打一个算盘——将其石油运到阿塞拜疆去,炼成柴油、汽油后再运回去。
因为乌克兰的远程打击,侵略国已经从能源出口国变成了进口,仅从某一个国家就进口了近4万吨柴油、近2万吨汽油,但仍然无法解决其国内的能源荒。
气急败坏之下,他们也瞄准了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其实,这只是舆论界牵强的解释,过去两年,乌军并没有打击它的能源产能,但它每到冬天就开始袭击乌国民用能源设施。
今天凌晨,俄方对乌克兰电网和居民区发动了多起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基辅一半以上地区因断电而陷入黑暗之中。
此次袭击中,基辅主要电力设施遭到破坏,多个区域停电停水,至少12人受伤,扎波罗热还有1名7岁男孩丧生和5人受伤。
乌方声明说:这不是战争,这是故意针对民用设施的恶意袭击和对乌克兰平民家庭的恐吓。
对这样的袭击,我觉得乌克兰说多少都是多余的,学习以色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才是最佳方案。
最近一段时间,俄方瞄准乌克兰民用能源设施的打击,已经让乌国失去了60%的天然气产能。好消息是: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副总裁昨天宣布,该行将向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提供融资,用于在今年冬季购买美国、挪威、卡塔尔和阿塞拜疆的天然气,确保乌克兰民众能够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今天还有一个好消息。
美东时间10月9日,美国参议院以77票赞成、2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2026 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该法案批准了高达 925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其中包括向乌克兰提供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以及对东欧波罗的海等国提供安全支持的专项资金(BSI)。
分析人士认为,BSI基金将有助于波罗的海三国军队的现代化以及深化与美国和北约部队的互操作性,以抵御潜在的侵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法案还特别授权波罗的海国家跨境转让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实际上就是允许他们将手里的海马斯转让给乌克兰使用,不再像以前那样每次转让都要到美国办手续。
虽然此前川普政府通知说将不再承担保护东欧国家安全的责任,但正如我所说,美国的官僚系统仍在正常运转,当川普的破坏力可能产生实质性危害时,它就会起到校正作用。
《国防授权法》中还有一项修正案,要求侵略者立即遣返被绑架带走的乌克兰儿童,并要求美国协助寻找他们,此举将外交场合的呼吁变成了五角大楼的官方命令。该条款特别强调了对侵略军在乌克兰犯下的战争罪行和侵犯人权行为的联合谴责,并表明该问题在未来的任何解决方案中都是不容谈判的。
77比20的投票结果反映了参院两党对军事政策的广泛共识。鉴于它比此前众议院的版本强硬得多,因此还需要回到众议院重新投票,再后来还有川普这个关卡。
但无数事实证明,川普想要完成其KGB上司交给的任务——挫败乌克兰的抗战、在美国与其盟友间制造分裂、瓦解北约——难度远超“二普”的想像。
来源:吴论天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