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夏秋以来降雨多,土壤墒情足,10月5-6日、8-10日又持续降雨50毫米以上,导致农机无法进地、玉米收获推迟、小麦无法适时播种。目前“寒露”已过,北京地区10月10日以后播种的都属于晚播麦,降雨后土壤过湿,将进一步推迟播种时间,但农户仍要抓紧农时,提高整地
今年夏秋以来降雨多,土壤墒情足,10月5-6日、8-10日又持续降雨50毫米以上,导致农机无法进地、玉米收获推迟、小麦无法适时播种。目前“寒露”已过,北京地区10月10日以后播种的都属于晚播麦,降雨后土壤过湿,将进一步推迟播种时间,但农户仍要抓紧农时,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坚持“一条主线”(以墒情为主线)、贯彻“三个服从”(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落实“四补一促”(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肥补晚、以好补晚、以促为主)晚播麦抗湿播种及冬前应变管理措施,力争苗全、苗匀、苗壮,奠定来年丰收基础。冬小麦抗湿晚播及应变管理技术如下。
一、落实六项举措,降低晚播影响
1.抢农时减农耗。树立能早播一天就早一天的抢时观念,调度好农机,天晴后农机能进地时抓紧收获玉米,压茬整地播种小麦,减少农耗时间。据气象预报,目前至10月底气温都偏低,播期越晚越不利于出苗及分蘖,分蘖少、分蘖小,丰产难度大。
2.因墒情细整地。尽量在农机能进地时收获玉米,耕整地作业,避免过湿收获、粉碎造成陷车或田间出现深沟;过湿翻耕整地造成大泥垡,无法达到地表平整、细碎的要求,粘土地要在农机能进地时翻耕晾墒,在旋耕或轻耙不易形成坷垃时进行后续作业,达到精细整地要求。
3.增磷肥壮植株。晚播小麦一般植株较矮,个体较弱,要多施磷肥促进根系生长,壮根壮株,提高个体优势,争取长大穗,增强抗逆性。建议整地时亩底施含磷较高的三元复合肥50公斤左右,播种时亩施7.5公斤左右的磷酸二铵做种肥,底肥种肥折合亩施五氧化二磷10公斤左右。
4.用好种防病虫。选用精细筛选、大小一致的高质量种子,提高发芽势、出苗率和出苗质量;播种前用复合型种衣剂或杀虫剂+抗菌剂+生长调节剂拌种,防虫防病,促进苗期健壮生长。
5.增密度保穗数。根据晚播小麦“大群体小个体”的特点,播种时应根据播期增加基本苗,以密补晚。10月10-15日播种亩基本苗40万~45万,10月15日以后播种亩基本苗不低于45万,最晚播麦田亩基本苗也不宜超过50万。将基本苗、发芽率、千粒重带入播量公式计算出适宜的下种量。
6.抓播种促全苗。一是采用具有单体仿形、播前播后带镇压等功能的小麦耙播一体机因墒播种,避免过湿播种造成板结窝苗;播种深度3~5厘米,北京地区冬季旱寒交加,不能因为墒情好而浅播造成冬季冻害。晚播小麦播深也不能超过5厘米,以免出苗阶段养分消耗多影响出齐苗,或不利于培育壮苗;播种机可配套搭载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的拖拉机,提高播种质量保全苗。二是注意抓好粘土地播种质量。这类地块整地时会由于墒情足出现坷垃,一定要在坷垃变干前完成播种,坷垃变干后会影响播种盘切割作业,播深、播量不好控制造成缺苗断垄,播后坷垃变干后(播后3天内)及时镇压,沉实土壤,使种子与湿土紧密接触出全苗。三是要实现均匀播种。播种机行距要固定,调头并垄间距与行距尽量一致,播种过程中不随便停车,以免造成整幅断垄或疙瘩苗,地边地角种满种严,提高全田播种质量。
二、强化应变管理,力争苗全苗壮
1.科学破除板结,应变管理保全苗。已经播种的地块,若雨后发生板结影响出苗,应在籽粒发芽但未出土前,尽快破除板结,防止窝苗。破板结措施:种植面积比较小的地块,可人工用钉耙搂土破除板结;面积较大有喷灌条件的地块,可在麦苗出土前喷灌补水0.5~1.0小时,保证湿土出苗;面积大喷灌来不及浇水的地块,应在小麦芽鞘顶部离地表2cm以上(播后3天内),采取机械镇压加搂麦的方式破除板结。刚开始镇压要及时查看镇压后土里芽鞘及幼叶变化情况,如有受伤则应减轻镇压强度或停止镇压,改为其它办法破除板结。
2.冬前应变管理,促多分蘖长壮苗。今年雨水多、墒情足,冬前苗期纹枯病等茎基部病害与蚜虫、条沙叶蝉、地下害虫等虫害及禾本科杂草发生概率高,各区要密切监测病虫草害发生发展情况,针对小麦黄矮病等病害可采用“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策略,早发现早防控。病虫草害混合发生的地块,可将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及生长调节剂一起混合喷施,防病、防虫、除草、培育壮苗;除草剂要在小麦三叶后、气温不低于10℃时喷施,以免麦苗较小造成药害或气温过低效果不佳。农户在用药前要联系植保部门会商,因地科学用药,提高防控效果。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