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山东多地出现连续阴雨天气,为指导各地做好当前连续阴雨天气下和后续果园、茶园和棉田管理工作,科学应对,降低灾害损失,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制定了《当前连续阴雨天气下全省果园、茶园和棉田管理技术意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当前,山东多地出现连续阴雨天气,为指导各地做好当前连续阴雨天气下和后续果园、茶园和棉田管理工作,科学应对,降低灾害损失,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制定了《当前连续阴雨天气下全省果园、茶园和棉田管理技术意见》。
果园管理
持续降雨及高湿寡照环境,易导致果园积水、根系受损、病虫害高发及果实品质下降,尤其对于正处于集中摘袋时期的苹果等果实的正常上色,有着不利的影响,而且容易诱发水裂纹等生理性病害。
1.排水防涝。立即排查、清理果园内及园区周边沟渠,于低洼积水地块开挖临时排水沟开展机械抽水,严防根系缺氧受害。积水排除后,待土壤稍干进行树盘浅耕(10~15厘米),打破板结层;覆防草布果园可暂时揭开透气,加速水分蒸发。
2.树体管理。利用雨停间隙及时剪除重叠枝、下垂枝、病弱枝及折断枝,清除落叶、落果与杂草,减少病虫滋生源。对枝叶过密果园适当疏除叶片,加强树间通风透光,降低冠内湿度,以利于果实上色与品质提升。
3.果实管理。可选择阴天无雨、空气相对干燥的上午(9~11点)或下午(3~5点)进行一次性摘袋,减少果面长时间积水;若天气预报仍有降雨,可先摘树体中上部果实,下部和内膛果实待天气好转后再摘,避免整体着色受影响。摘袋后,可在树盘下铺设银色反光膜;对于光照较差的内膛果,适时进行转果。已达采收标准的品种,应趁天气转好及时采收,降低落果与病害损失。
4.病虫防控。针对褐腐病、炭疽病、褐斑病及腐烂病等,雨停后喷施杀菌剂;炭疽叶枯病高发园可喷波尔多液;褐斑病园先喷一遍三唑类药剂,5~7天后再喷波尔多液。针对叶螨、梨小食心虫等,可在杀菌剂中混配高效低毒杀虫药剂,药剂防治须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5.科学补肥。对即将进入成熟期的果园,可叶面喷施0.2%氯化钙或糖醇钙1000倍液,预防裂果。对树势较弱果园,停雨后可喷施0.3%磷酸二氢钾+0.1%中微量元素叶面肥,间隔7天,连喷2~3次。已经完成采果的园区,可于积水排除1~2周后,采用沟施或点状穴施等方式,按照“斤果斤肥”原则进行秋施基肥,施肥应将有机肥、复合肥、中微量元素肥及微生物菌肥按比例混匀施入。
6.设施管护。针对设施果园,重点检查大棚支架与薄膜完整性,及时加固修缮;疏通棚内外排水系统,避免棚内积水引发根系病害。
茶园管理
近期,山东省茶叶主产区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部分低洼茶园出现积水甚至涝害,对茶树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1.迅即排水,清理杂物。茶树喜湿怕涝,对于地势低洼、积水严重的茶园,要立即开挖排水沟,疏通渠道,迅速排除地表积水和土壤深层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及时清理茶园内冲积的泥沙、树枝、落叶等杂物,防止其覆盖茶树根颈部,影响呼吸。
2.及时松土,扶正固株。待土壤湿度适宜(不粘锄头)时,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深度约15~20厘米,促进水分蒸发和根系恢复。靠近茶树根部时宜浅耕,避免伤根。同时对因雨水冲刷而倾倒的茶树,露根、断根的茶树,结合耕锄进行扶正,并培土加固。
3.适度修剪,通风透光。主要针对受灾严重、出现大量枯枝落叶、生长势明显衰弱的茶树。深度修剪/台刈:对于树冠上部枝叶严重受损,但主干尚好的成年茶园,可进行深度修剪,剪去树冠高度的1/3至1/2。轻修剪:对于受灾较轻的茶园,只需剪去枯死的枝条和病弱枝,疏除过密枝叶,保持通风透光。修剪时机应在天气稳定转晴后进行,剪口要平滑,大的剪口可涂抹保护剂以防病菌感染。
4.适时施肥,恢复树势。涝害后茶树根系受损严重,吸收能力极弱,不宜立即进行土壤根部施肥。应优先采用叶面追肥方式,快速为茶树补充营养,恢复树势。可喷施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或含氨基酸、海藻酸等功能性叶面肥。频率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晚进行,以利叶片吸收。待茶园土壤情况好转,结合秋冬季深耕,重施一次基肥。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公斤或茶叶专用商品有机肥200~300公斤(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佳),配合适量磷钾肥。
5.预防为主,适时防控。涝害后茶树抵抗力下降,加上园内湿度大,易爆发炭疽病、茶饼病、轮斑病等叶部病害和根腐病等根部病害。要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在天气放晴后,立即全园喷施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一旦发现炭疽病等病害,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治疗性药剂。同时注意观察小绿叶蝉、螨类等害虫的发生情况,及时防治。
6.及时清消,改种补植。对于积水时间过长、植株已大部分死亡、难以恢复的茶园地块,应在秋冬季节清理园地,进行土壤消毒,并改种抗涝性较强的茶树品种。
棉田管理
山东省棉花采收期遭遇多次持续降雨,部分棉田因涝受灾,导致棉铃脱落、烂铃现象加重,棉花品质和产量受到影响。当前棉田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防灾减损、保产保质”,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关键措施。
1.及时排水降湿,防控渍涝危害。要及时疏通沟渠,抢排田间积水,减轻渍涝影响;同时通过棉行推株并垄,去除疯叉、老叶,增强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烂铃和黑桃发生。
2.科学喷药催熟,促进集中吐絮。要抢抓停雨晴天时间,每亩喷施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40克~60克和40%乙烯利水剂150毫升~200毫升,可添加适当助剂以提高药液附着力,促进脱叶催熟。鲁西南蒜(麦)后直播棉田,可结合脱叶催熟添加杀菌剂防止烂铃。注意喷药后12小时内如遇中雨以上降雨,需酌情补喷。
3.分级抢收晾晒,保障棉花品质。晴天及时抢摘已吐絮棉铃和烂铃,烂铃可用1%的乙烯利浸蘸后进行晾晒,以减少僵瓣花。采收过程中应用棉布袋,佩戴布帽,防止异性纤维混入。白花与僵瓣花、好花与污染花等要分摘、分晒、分存、分售。
4.适期拔出棉柴,防止雨淋受损。鲁西南蒜套棉区在不影响大蒜适期播种的前提下,可适当推迟拔柴时间。棉花拔柴后应及时整地施肥,保障大蒜接茬。棉柴要集中堆放并加盖防雨布,避免雨淋导致棉纤维二次受损。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