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常听到网友、茶店老板提到“中期茶”,不少茶友对此感到困惑,不明其意。
经常听到网友、茶店老板提到“中期茶”,不少茶友对此感到困惑,不明其意。
中期茶的概念大概出现在十年前,而在此之前,我们熟悉的类似的称为“中生代”。不管是哪一种叫法,本质上都是对年份普洱茶的时间划定。
黄刚先生将2003年至上世纪80年代之间的普洱茶定义为“中生代”普洱茶,而广东茶商则提议将陈期约十年的普洱茶称为“中期茶”。
这一提法获得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并因此得以广泛传播。
原因有两个:一是名字易于记忆,二是它代表了更多茶商的利益。
毕竟,二十年以上的老茶存世量有限,而二十年以下的普洱茶库存量相对较大。要推广这些年份茶,确实需要一个响亮的名头。
当然,不同的茶企或地域对于“中期茶”的时间划定标准不一。
有人认为陈期在8至15年的茶属于中期茶,也有人认为是10至15年,而我个人觉得陈期在10至20年的茶更为合理。
大家怎么看呢?
中期茶的两个概念,市场上原本没有“中期茶”一说,它是由“陈普”这个概念转化而来的。
只是“陈普”很难用来界定茶品的年限,于是就有了“中期茶”的概念。
关于中期茶的年份期间,尽管业界还是见仁见智,没有统一标准。
不过可以明确的就是,中期茶就是经过多年陈放后,正处于转化过程中,陈化效果达到较好阶段的茶品。
中期茶的另一个概念,是指大品牌在某一精确年份之间的茶。
口感变化大致有如下特征:
1、汤色由黄绿渐转红
2、青味逐渐消退
3、苦涩度趋缓
4、转化的暗香开始若隐若现
存茶者来说,存中期茶相较于新茶,更容易快速陈化至老茶阶段。
而对于喝茶者来说,中期茶则成为老茶与价格之间的理想折中方案。
新茶虽价格亲民,但因其转化程度不足,不宜即时品饮;而老茶虽转化效果上佳,却因稀缺性导致价格偏高。
因此,兼具适中价格与良好转化效果的中期茶,更易被市场广泛接受,从而大量消耗。
实际上,从未有过哪款普洱茶是从新茶一直存放至老茶才开始品饮消耗的。
实际情况是,中期茶由于价格相对适中且转化潜力巨大,在转化过程中真正具备卓越前景的品种并不多见。
很多时候,在新茶转化初期,这些特质并不容易察觉;然而,当茶转化至中期阶段,其未来的变化趋势便逐渐清晰可见。
此时,是选择当下品饮还是继续存放,已然一目了然。
茶友喜欢喝中期茶的原因
1、中期茶的试饮度高。有些肠胃较弱的茶友,喝不了刺激性较强的新生茶,只能以中期茶作为口粮茶。
中期茶经过10年左右的转化,茶汤慢慢转为橙红色,口感较甜润,茶汤入口舒适,口感甘爽,整体的体验是愉悦的,协调性较好。
2、中期茶的性价比相对较高,这也是茶友们选择中期茶较重要、较直接的原因。
因为中期茶主要是2010年以前的茶,当时的毛料价格比较低,制茶成本低,加上如今市场上的中期茶有很大的存量,价格相对比较实惠。
3、中期茶的转化趋向相对明朗。中期茶已经转化到某个阶段,可以大致看出底子,有经验的茶友能够预判其未来转化走向。
一款茶,先喝不错,放一放,能够越陈越香,这也是很多茶友喜欢中期茶的心理。
那什么样的普洱中期茶会越来越贵呢?
有三点:1、选料好的中期茶2、制作工艺到位的中期茶3、仓储得当的中期茶
来源:健康体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