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白工程”曝光!日本花6440亿操控历史叙述,真相被悄悄抹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0 17:53 1

摘要:最近几年,大家有没有发现,关于二战历史的讨论,好像越来越模糊不清了?有人开始说慰安妇是自愿的,有人说南京大屠杀的数字没那么多,还有人干脆把战争的起源说成是“误会”……你有没有想过,这背后可能不是单纯的观点不同,而是——有一股力量,在花大钱重写历史。

最近几年,大家有没有发现,关于二战历史的讨论,好像越来越模糊不清了?有人开始说慰安妇是自愿的,有人说南京大屠杀的数字没那么多,还有人干脆把战争的起源说成是“误会”……你有没有想过,这背后可能不是单纯的观点不同,而是——有一股力量,在花大钱重写历史。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日本花了6440亿日元干了件什么事。

这可不是小钱,换成人民币也差不多300多亿了。从2015年开始,日本政府就启动了一个全球性的“历史叙述重塑”计划。简单点说,就是用钱砸出一个“新版日本形象”,把自己从“侵略者”洗成“受害者”甚至是“可怜人”。

根据日本外务省的预算数据,这些钱主要用在三方面:

在海外推广日本版本的二战史观,让别人接受他们的说法;

修改美化侵略历史的相关材料,把过去做的事“润色”一遍;

培养一批亲日立场的外国人士,让他们替日本说话。

表面上日本官方说这是“向世界展示真实的日本”,但实际上,就是在重塑历史叙述,说白了,就是在洗白。

最典型的例子出现在菲律宾。

2020年,菲律宾某版本教科书里提到“日本强征了20万慰安妇”,这本来是历史事实,结果被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知道后,立马施压要求删除。虽然菲律宾国内一片反对声,但最后还是删了。

然后呢?日本立马跟菲律宾签了笔755亿比索的贷款协议,利率低、还款期长,堪称“友好大礼包”。接下来几年,日本又追加了近4000亿日元的援助。

你说这两件事有没有直接关系?我们没证据说一定有关,但你会发现,从那之后,菲律宾政府和媒体几乎再没大声谈过日本的战争罪行。

日本还很聪明地把手伸进了世界名校的学术系统里。

比如哈佛大学,外务省通过某些基金会资助了他们的东亚研究项目——不过,资助是有附加条件的,不许批评日本的战争历史。虽然这事双方都没公开承认,但近年来的研究内容,确实越来越温和、越来越“和风细雨”。

2021年,哈佛法学院教授拉姆塞耶在《产经新闻》英文版发文,说慰安妇是“自愿劳动”,还签了合同,听着是不是哪儿不对劲?

结果这篇文章一出,全世界的历史学者群起而攻之,但他始终拿不出真正可靠的资料。更有爆料说,哈佛东亚系曾有学者收到“暗示”,提醒他们不要主动提南京大屠杀的具体死亡人数。

这已经不是学术讨论了,这是在玩文字游戏,玩历史叙述的“下限”。

这股洗白风还吹到了艺术和媒体界。

法国作家杜拉斯曾写了《广岛之恋》,剧本里明确控诉日军的暴行。结果出版时,出版社悄悄改了剧情,说这是“描绘战争时期人性的复杂性”——你看,责任全没了,只剩下“复杂”。

再比如美国驻华大使馆在2025年8月6日发的一条社交媒体内容,说“80年前的今天,美国和日本结束了一场毁灭性的战争”——听起来像是两国打了一场误会,不是因为日本当年偷袭珍珠港,不是因为南京被屠城,不是因为慰安妇问题,而是“战争自然爆发”?

这不是失忆,这是选择性失忆。

从传播策略角度讲,日本这招确实有点门道。他们懂得怎么投钱、投人、投资源,慢慢地,把舆论往自己希望的方向推。

但历史真相真的能被掩盖吗?

几十年前,美国青年凯文·卡尔,把珍藏的南京大屠杀照片捐给中国,只因为他说:“这是我爷爷留下的真实记录,不应该被忘记。”

法国人马库斯·德雷特斯也曾将抗战历史照片无偿捐出,他说:“历史不该被政治掩埋。”

这些人,没有接受任何国家的资助,却愿意为真相发声。他们才是真正尊重历史的人。

日本政府一直希望成为“正常国家”,但一个真正的正常国家,应该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去,而不是用钱去掩盖它。

你可以掩盖教科书,可以控制话语权,可以资助学者不提真相,但你掩盖不了历史亲历者的记忆,也掩盖不了越来越多觉醒的民众。

有人说,日本这6440亿日元花得挺值,至少在很多国家的课本和媒体里,战争的责任模糊了。但我想说的是,这笔钱买不来真正的尊重。

历史从来不是任人涂改的壁画,它是刻在骨头上的记忆。

你可以试图抹掉它,但它总有一天会重新被人们记起。

来源:地缘史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