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六院梁晓燕团队新发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改善生育力提供新方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0 17:09 1

摘要:近日,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梁晓燕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首次揭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通过影响卵母细胞中N4-乙酰胞苷(ac4C)mRNA修饰导致生育能力下降的机制,并发现烟酰胺(维生素B

近日,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梁晓燕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首次揭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通过影响卵母细胞中N4-乙酰胞苷(ac4C)mRNA修饰导致生育能力下降的机制,并发现烟酰胺(维生素B3)能有效改善SLE模型小鼠的卵母细胞数量和质量。这一发现为改善SLE患者的生育结局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即使疾病控制稳定、未使用生殖毒性药物,SLE患者仍常面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子质量变差、胚胎发育异常等问题,导致生育困难且流产风险增高。目前临床上缺乏针对“SLE本身所致卵子质量下降”的有效干预手段。

为了排除药物的干扰,研究团队构建了SLE小鼠模型。结果发现,这些小鼠不仅出现了与人类SLE患者相似的系统性炎症症状,还遇到了类似的生育问题:卵子数量减少、卵子里负责供能的“线粒体”功能受损、卵子分裂时关键的“纺锤体”形态异常、胚胎发育能力下降等。这些结果表明,SLE确实会直接损害卵子的发育能力,而非药物或其他并发症所致。

SLE小鼠的卵子在GV期存在显著的翻译效率(TE)下降,也就是说卵子内合成关键物质的能力下降,而这和卵子内“ac4C修饰”水平变低、以及负责制造这种修饰的“NAT10酶”变少有关。接着,团队使用微量细胞ac4C-RIP测序技术,成功绘制了SLE小鼠卵母细胞的ac4C修饰图谱,并发现了一个影响SLE卵母细胞的关键靶基因——Zygote arrest 1 (Zar1)。更令人振奋的是,研究还证实了,烟酰胺(维生素B3)能够有效改善SLE小鼠的卵子数量和质量,提高其生育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这为后续帮助SLE患者解决生育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不仅让我们更清楚“SLE为什么会导致生育困难”,更重要的是,它找到了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改善方法。这为很多渴望拥有孩子的SLE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未来临床上解决这类生育难题打下了重要基础。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梁晓燕教授为本研究的通讯作者,谢芸博士、周传传副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生殖医学中心 梁晓燕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中心创始人、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系教研室主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

梁晓燕教授主要从事辅助生育技术的应用及生殖内分泌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辅助生殖临床技术-实践与提高》,参与《中华妇产科学》第一、二版的编写;负责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卫生厅基金共30余项,作为首席科学家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建立有效的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优化体系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研究”;参与国家PCOS、高泌乳素血症及闭经的诊疗共识的制定。2002年开展不成熟卵体外培育技术并诞生广东省第一例IVM试管婴儿;2012年开展全国首例单卵双胎卵巢组织原位移植术;2012年开展全国首例单卵双胎卵巢组织原位移植术;2017年成功为卵母细胞质量缺陷患者实施“卵母细胞内注射自体骨髓细胞线粒体”技术,为世界首例;2021年建立“广东省生育力保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全国首例青春期前卵巢组织的冻融及自体腹腔内移植技术并成功恢复青春期发育。

出诊时间:

北院区: 周一、周二上午,周三下午,周四,周五

金融城院区: 周三上午

责任编辑:刘山青

初审:张源泉、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吕竹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来源:中山六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