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号称“世界第一战斗力”的美军,目前的确在走下坡路。根据美国政府问责署9月底的最新报告,为了解决海军兵器维修困难问题,许多现役的F-35、F-18和潜艇,不得不得靠拆解已经停飞的同款装备零件老续命,这暴露了美国在现役武器系统备件供应上已面临严重问题。美国媒体持续
【军武次位面】作者:金色轰炸机
号称“世界第一战斗力”的美军,目前的确在走下坡路。根据美国政府问责署9月底的最新报告,为了解决海军兵器维修困难问题,许多现役的F-35、F-18和潜艇,不得不得靠拆解已经停飞的同款装备零件老续命,这暴露了美国在现役武器系统备件供应上已面临严重问题。美国媒体持续曝光,认为长此以往将对美国国防工业乃至全球军事优势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F-35
近期,Defense News和Business Insider相继转载了美国政府问责署的报告,详细披露了海军现役武器装备中面临的巨大麻烦。报告涉及海军中5个主要的武器系统都存在问题,包括F/A-18、F-35、濒海战斗舰、斯特赖克、弗吉尼亚级潜艇。
F-35的问题在于海军因为缺乏零件,不得不经常从一架已经停飞的F-35上拆解关键部件,比如电缆、电气设备。弗吉尼亚级潜艇是美国海军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核心力量,但也不得不被迫从其他潜艇上拆解可用的零部件,尤其是电池。其他类型武器装备的情况基本类似。
▲弗吉尼亚级
通常来说,不管是战斗机、装甲车还是军舰、潜艇,有关它们的后勤库存中应该充满了备份件才对,但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海军获得这些备件已经越来越困难。第一个原因,是国防部在武器系统合同中,经常将一些零部件的技术权完全授予武器装备生产承包商。这带来了两方面的严重后果。首先是供应商控制着零部件的生产节奏。其次在没有技术的情况下,海军内部部门无法进行逆向工程,也没办法多元化采购。
国防部的这一合同漏洞给了承包商“宰客”的机会,大量关键零部件的价格因此大幅飙升。比如F-35就因为零部件无法轻易获取,可用率一直徘徊在50%-60%,远低于80%的预期。现在这种病症如同瘟疫一般,正在美国海军的其他装备中蔓延,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
▲F-35
第二,近些年美国军费投入虽然巨大,但是内部问题重重,导致资金利用率极低,海军的问题也是这一现状的极佳案例。在海军装备中,库存备件使用日本开创的“just-in-time”物流模式,也就是最小化库存,仅按照现实需要进行生产备件,目的是尽可能的节约投入到备件资源上的资金。
但是,当初开发这套物流模式的日本丰田,是基于自身拥有强大生产能力的情况下,为避免库存过剩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美国军事装备采用这套物流模式,的确降低了库存压力,压缩了现金投入,但却因为存在供应商单一、军事装备零部件生产复杂的问题,严重削弱了限时生产能力,导致用的时候生产根本来不及。美国专家警告,美国现有的“JIT”物流模式在和平时期都已经出现了巨大问题,那么合理推测在未来可能发生的高强度冲突中,供应链中断以至于备件枯竭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而这些一旦成真,将彻底瘫痪美国海军的战斗力。
▲美国海军
一言以蔽之,这些问题看似小,但却正在实实际际影响着美国海军的全球威慑能力。靠拆解同型武器装备来维持现役武器装备的战斗力,短期内必然会陷入恶性循环,也就是修一个坏一个,坏一艘修一艘的“自尽”式循环。而长期来看,因为价格上涨,原材料难以获取等因素,武器装备供应链上的问题还会被进一步放大。届时别说是应对军事冲突了,就算是和平时期美国海军也会陷入彻底瘫痪。
对此,美国政府问责署也给出了衷心建议,期望海军部门能够加强供应链的追踪,但这又谈何容易。美国为了维持战斗力,曾计划将军队的一些关键备件生产分摊到其他盟国。比如围绕F-35战机的分系统,洛马就建立了一个全球共享备件池。但因为监管不善,F-35全球共享备件池中已经丢失的零部件超过了100万个,总价值超过了8500万美元,可见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曾几何时,各国都以为能打败美国海军的只有“天外来客”,没想到大规模的去工业化,正慢慢腐蚀着其曾经天花板级别的战斗力。这样的教训,值得各国的军备战略专家好好总结。
来源:军武次位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