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龙乐豪院士走进西川汇锦都开展科普

B站影视 2024-12-08 14:22 2

摘要:从被拒国际空间站到自建天宫空间站,完成北斗组网,实现载人航天。30年来,中国历代航天科技工作者怀着刻苦的钻研精神和突破封锁的决心,跨过一道道沟坎,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为大国铸重器,树起一座座无言的丰碑。

“航天技术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作了贡献!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端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里!”

从被拒国际空间站到自建天宫空间站,完成北斗组网,实现载人航天。30年来,中国历代航天科技工作者怀着刻苦的钻研精神和突破封锁的决心,跨过一道道沟坎,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为大国铸重器,树起一座座无言的丰碑。

载人、探月、北斗、高分等重大航天工程捷报频传,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

2024年11月30日,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顺利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技术试验卫星03星送入预定轨道。

为了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报效祖国的热情,成都西川汇锦都学校组织优秀学生前往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现场,见证了中国航天的又一次壮丽腾飞。

幸运的是,同在发射现场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于12月6日下午来到了西川汇锦都学校,为锦都学子带来了一场科学盛宴。

1

聚力航天,科教强学。

据了解,“院士进校园”主题活动由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郫都区教育局指导,西川汇锦都学校主办。学校师生代表600余人参加了现场活动,全校师生在教室观看了视频直播。

在学校的子云音乐厅,龙乐豪院士围绕中国火箭的发展历程,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普课。

今年86岁的他,一生都行走在建造中国运载火箭的长征路上。

他曾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重点工程中运载火箭的研制,参与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顶层研究、设计与实施,为我国航天技术创新发展作出了历史与创造性贡献。

上世纪80年代初,他把卫星送入距地面36000公里的太空轨道的技术还被西方航天大国垄断着。龙乐豪带领团队历尽曲折,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由此,中国航天才有了发射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月球探测器的能力。

科普讲座中,龙院士阐释了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为大家构建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航天知识框架。

接着又介绍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展的历程和成就,我国航天重大工程与展望,包括卫星发射、太空育种、构建气象卫星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等成就。

“中国航天事业能有今天的蓬勃发展,要感谢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封锁!”

龙院士介绍,当今世界火箭技术的发展,美、中、俄居前三!而中国能有如此的成就,多亏了伟大的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科学家精神一脉相承,“两弹一星”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当年原子弹、导弹结合试验时,建设者们甚至喊出了“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的铮铮誓言!

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卫星导航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功组网,降低了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

最后,龙院士寄语孩子们,身体是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要炼就强健的体魄,才能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 “院士访谈”环节,锦都学子们同龙乐豪院士热烈互动,积极求教:

“从环保角度看,火箭燃料除了使用液氢、液氧,还可以用哪些燃料?”

“火箭返回地球时,如何确保宇航员的安全?”

“未来火箭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会有哪些革命性的变化?”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火箭科学家,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

对同学们的疑问,龙乐豪院士十分耐心地解答,鼓励同学们热爱科学、了解宇宙,希望同学们以航天人为榜样,不怕吃苦、勇敢面对,并赠送小礼品以示鼓励。

2

科技是国之利器,教育是国之重器,少年是国之未来。

据了解,西川汇锦都学校自建校以来就十分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将科学教育作为五育并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锦都学子也通过科教活动找到了自身的闪光点,他们曾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科创类比赛大奖。

就在今年,锦都高三学子刘芮宇和高二学子徐浩然还获得了2024年CSP全国信息学竞赛提高级复赛一等奖,高一学子阚含章获得提高级复赛二等奖。

现场,徐浩然和阚含章同学还与同学们来了一场航天火箭知识的互动。

“在信息学中,哪种方法常用于模拟和预测火箭的飞行轨迹?”

“以下哪个技术不是信息学在火箭发射中常用的?”

“信息学在火箭发射中主要扮演什么角色?”

……

没想到,同学们每听到一个问题都能快速抢答,“学术氛围”瞬间拉满。

讲座结束之后,同学们纷纷与龙院士合影留念,并表达着自己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热爱。

来自西川汇锦都学校高二年级的宋佳奇告诉小编,听了龙院士的讲座之后,对中国航天技术和导航系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持之以恒。

“我的理科比较好,物理可以考90分,生物93分,如果有希望,以后我想考西北工业大学,从事航天技术的学习研究。”

高一的刘泽霈霖表示,自己小时候就看过航天领域的书籍,很向往宇宙探索,今天讲座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感动。

“我爸爸是一名军官,从小就教我要有责任和担当,以后要成为社会的领袖。”他说。

来自初一年级的李同学介绍,爸爸曾经在华为工作了十几年,现在退休了还在从事芯片的研究,自己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天在直播中听到龙院士介绍华为北斗华为手机的时候,瞬间有了切身体会。

“我还记得北斗手机发布的时候,爸爸给我讲过一些细节,了解了光刻机是生产芯片的工具,但现在还没发展起来,如果以后我有这个能力,想朝这个方向努力!”

来源:成都好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