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0日,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佛山举行。这是国际民间艺术节首次落地广东省,将于10月16日在佛山市开幕。中国文联、广东省文联、佛山市政府、禅城区政府等相关负责人介绍艺术节总体情况、活动安排与亮点特色,并回应媒体关切。
10月10日,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佛山举行。这是国际民间艺术节首次落地广东省,将于10月16日在佛山市开幕。中国文联、广东省文联、佛山市政府、禅城区政府等相关负责人介绍艺术节总体情况、活动安排与亮点特色,并回应媒体关切。
山海相约,文明互鉴
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国际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自1990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2届,累计邀请五大洲68个国家173个外国艺术团参演,已成为我国对外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
本届艺术节以“跨越山海 共向未来”为主题,来自哥伦比亚、美国、埃及等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以及中国粤港澳台联合艺术团、佛山本地艺术团共500余人一同参与本届艺术节,将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这是艺术节首次在广东省举办,其中主会场设在佛山市。在佛山的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演出、秋色巡游、基层巡演、中外艺术家大联欢。
10月16日晚将在佛山粤剧院举行主题为《山海同风》的开幕式演出,所有受邀的国内外艺术团均会参加。演出内容以各国民族艺术团的音乐舞蹈节目为主,展现世界多元文化的魅力。
10月17日将邀请国内外艺术团参加佛山秋色巡游活动,进行1场室外夜间巡游。通过“定点演出+巡游互动”形式,实现国际艺术与佛山非遗的沉浸式对话。
10月18日外国艺术团将分组在禅城区创意产业园泡泡广场(室外)、南海区映月文化中心(室内)、顺德区北滘文化中心音乐厅(室内)与当地艺术团同台演出。
除了有粤剧、醒狮、龙狮、龙舟、“佛山十番”、鱼灯舞等本地特色艺术团参与演出外,还将邀请贵州黔东南、西藏墨脱等对口帮扶地区的艺术团共同演出。
10月19日外国艺术团将分赴岭南天地、梁园、南风古灶、美陶湾、叠滘龙舟水乡、平洲玉器街、李小龙乐园等地进行参观,增进国外友人对中华文明和岭南文化的了解。当晚,国内外艺术团全体参加中外艺术家大联欢,进行互动演出交流。
除主体活动外,艺术节还设置丰富配套活动。包括在禅城区博物馆举办佛山特色民间艺术精品展;在星光荟美术馆举办“致敬与蝶变”石湾陶艺作品展;邀请陶艺家共同设计制作户外永久艺术装置,将放置于公园等公共场所,打造浸润型社会美育新地标,展现岭南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对话。
多城联动,美美与共
本届艺术节还将组织艺术团于10月20-21日分组分赴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进行巡演。
据介绍,西班牙、南非、新西兰、英国、斯里兰卡、格鲁吉亚6个外国艺术团将到深圳市,在宝安区西乡会堂,以及前海石公园-欢乐港湾-十五运场馆进行演出和文化交流巡游。美国、埃及、菲律宾3个外国艺术团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艺术团将赴珠海市,在珠海大剧院外广场安排快闪活动和室外演出;在圆明新园采风,与市民进行互动。哥伦比亚、毛里求斯、荷兰、塞尔维亚4个外国艺术团赴东莞市,在道滘镇粤晖园门前广场舞台室外演出,演出后安排游岭南园林、岭南水乡和粤剧文化体验活动。
目前,艺术节主体活动与巡演筹备已基本完成,外国艺术团住宿、饮食、翻译等保障工作均已就绪。
热点问答
问: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首次在广东省举办,此次为什么选在广东佛山举办?
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主任于海琳:
广东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和试验区,凭借其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领先地位与“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成为举办国际文化活动的战略选择。佛山不仅是珠三角腹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与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更是一座承载千年文脉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既是陶艺之都、武术之乡、粤剧发源地,也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与岭南广府文明的重要兴盛地。其东倚广州、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经贸枢纽与综合交通门户。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咏春拳、粤剧的核心传承地,佛山始终秉持“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与开放包容的品格。选择佛山,既能依托其丰厚的岭南文化资源为国际艺术盛宴注入独特的地域魅力,更能通过这座“文化窗口”向世界生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活力,使艺术节成为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气派的高水平文化交流平台。
问:本届艺术节邀请团组以及演出方面的特点和亮点是什么?
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主任于海琳:
第一,“友谊新篇”再续佳话。国家交往方面,2025年恰逢中国与塞尔维亚建交70周年、中国与菲律宾建交50周年、中国与哥伦比亚建交45周年,我们特别邀请了这三个国家的艺术团体登台,以艺术为纽带,谱写中外友好新篇章,这既是对历届国际友谊的传承,更让“以艺通心”的合作更具时代意义。城市交流方面,佛山市与毛里求斯路易港市是友城,我们也特别邀请了毛里求斯的艺术团;团体阵容方面,本次参演团体阵容兼具延续性与新活力:荷兰(第10届)、斯里兰卡(第12届)、美国(第11届)、哥伦比亚(第6届、第11届)等曾参演的艺术团体将再续前缘,而首度亮相的塞尔维亚艺术团则为艺术节注入全新血液。
第二,“非遗瑰宝”集中亮相。格鲁吉亚阿扎尔舞、毛里求斯塞卡舞,哥伦比亚昆比亚舞、新西兰哈卡战舞等均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可以从中感受非遗的永恒魅力与时代活力。
第三,“青春力量”闪耀舞台。菲律宾罗布克童声合唱团、斯里兰卡珍宝舞蹈学院、西班牙拉斯罗萨斯青年舞蹈团等以青年学子为主体的团体,将展现艺术节的青春风采与未来希望,为历届积累的国际艺术交流注入新生力量。
第四,“民心相融”打破壁垒。我们特别安排菲律宾罗布克童声合唱团演绎中文歌曲,用音乐跨越语言障碍,诠释“以艺通心”的深刻内涵。
第五,“守正创新”赋能传统。新西兰阿帕努伊尖峰舞团、西班牙拉斯罗萨斯青年舞蹈团等,在恪守传统艺术精髓的同时,巧妙融入现代表达元素,让古老艺术重焕生机,延续了历届艺术节“传统与现代共生”的艺术追求。
第六,“文明多彩”全面呈现。本届艺术节节目以民族歌舞、童声合唱、器乐演奏、非遗舞蹈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呈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全球文明画卷,与历届艺术节“多元包容”的定位高度一致。
第七,“丝路交响”传承使命。艺术节立足佛山丝路节点,将完美诠释连接古今、融汇中外的重大使命,这与历届艺术节“促进丝路文明交流”的实践一脉相承。
问:近年来佛山在国际文化文艺交流方面有何成效?本届艺术节除主体活动,还有哪些配套活动?
佛山市文联党组书记张红兵:
近年来,佛山在国际文化文艺交流方面的成效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民间艺术交流“走出去”频繁。佛山龙狮、醒狮、粤剧、剪纸、木版年画等特色民间艺术频繁亮相国际舞台。禅城区连续十多年向英国伦敦“四海同春”新春庆典赠送花车,粤剧、曲艺多次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演出,饶宝莲、刘钟萍等艺术家赴韩国、意大利、埃及等地交流,醒狮多次亮相南非、乌干达、肯尼亚等海外国家,众多陶艺、剪纸等精品常作为外交礼物赠送给外国友人。
二是文化交流“引进来”多样。我市积极邀请外国友人来佛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联合举办全球性武术赛事国际咏春拳大赛,举办“和颜粤色”中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顺德区举办“世界美食之都”城市美食文化交流会,三龙湾科技城举办中欧文化周,佛山大剧院常态化邀请外国团队演出,邀请外国驻穗领馆官员参与“佛山奇妙夜”、中日美食交流、中秋节联欢、“遇见非遗”等文化活动,秋色巡游、行通济、陶瓷创意周、佛山五十公里徒步、叠滘龙舟漂移等活动也积极邀外国友人参与其中。
三是湾区人文交流密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佛山各界积极加强与香港、澳门的合作交流。如曾举办多届香港·佛山节,举办大湾区功夫电影周,市文联近三年也先后在澳门举办了佛山陶艺作品展、在香港举办多次书法作品联展、在佛山举办了粤港澳文艺骨干交流季等文化交流活动。
在开展好艺术节主体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积极将佛山的特色文化元素融入艺术节,举办系列配套活动,丰富艺术节内容,讲好佛山故事:
一是举办佛山特色民间艺术精品展。发挥佛山“民间艺术之乡”的优势,在禅城区博物馆举办佛山特色民间艺术精品展,打造近8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展出剪纸、彩灯、秋色、木版年画、香云纱、砖雕、狮头等20余种、近百件民间艺术精品,届时将同步开展非遗体验。
二是举办石湾陶艺作品展。在星光荟美术馆举办“致敬与蝶变”石湾陶塑技艺提名展,聚焦石湾陶塑不同代际艺术家的经典与创新作品,展示石湾陶艺大师经典作品、中生代陶塑技艺的光辉成果以及新生代陶艺家创新力作。
三是打造在地艺术装置。由禅城区邀请陶艺家共同设计制作户外永久艺术装置,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打造由主装置与互动单元组成的沉浸式艺术群组,展现岭南文化与世界多元文明的对话,届时在地艺术装置将放置于公园等公共场所,打造浸润型社会美育新地标。
问:本届艺术节与600年历史的佛山秋色巡游融合令人期待,能否详细介绍一下今年活动的特点,让市民游客更好地参与其中,享受文化盛宴?
佛山市文广旅体局二级调研员张远征:
2025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活动将于10月15日-19日举行。今年,活动以“山海同风・悦叹秋色”为核心主题,构建“传统民俗焕新+国际文化交融+全域文旅赋能”的立体活动体系,打造一场兼具传统韵味、国际视野与全民温度的秋日文化盛宴。
一是好看:首度联动国际民间艺术节,尽享全球艺术盛宴。
今年秋色巡游将以六大主题,组织约55项表演节目、20辆彩车参加巡游。今年,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与佛山秋色活动强势联动,来自五大洲十三个国家的艺术团参加秋色巡游,这将是佛山秋色巡游史上外国艺术表演团队最多的一届,不仅让佛山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充满异域风情的表演,也为境外友人深入了解佛山秋色、感受佛山独特韵味构建了优质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当代气象。
二是好吃:博览“非遗老字号”品牌,美食非遗焕新体验。
非遗活态展延续分会场模式,分别在岭南天地鲤鱼广场、王府井紫薇港及西樵听音湖广场设三个会场,邀请广东省和贵州省黔东南州、湖南省郴州等对口帮扶合作城市约86项特色非遗项目参加展示展销,围绕“非遗+商业+文旅”融合模式,以“舌尖品非遗”“指尖现非遗”“舞台赏非遗”“课桌传非遗”“故事说非遗”五大板块打造多元化体验场景。
三是好玩:系列活动以“叹”为匙,互动参与潮玩秋色。
系列文化活动以“叹”为创意钥匙,深度解锁传统非遗与现代体验的融合,围绕“叹文化、叹巡游、叹潮玩、叹烟火、叹美景”多个维度展开,让秋色体验年轻化、趣味化,全面增强市民游客的参与感,真正融入到秋色节庆的欢乐氛围中。“温度”--佛山当代陶艺邀请展,尽显佛山陶瓷艺术的特色与魅力;新疆伽师歌舞和南风百戏·秋韵两场剧场专场演出,奉上别具地方特色的高品质歌舞盛宴;秋色商圈联盟联动商圈融入巡游大屏直播、彩车流动展示和非遗市集,点亮夜经济活力;“小手拉大手 大城小工匠”——2025年佛山秋色赛会成果展,将在秋色巡游中集中展示多项非遗项目和非遗课程的活动成果和风采;“国风当潮 秋色同游”主题活动延续去年热潮,优选国潮国风角色组成方阵加入秋色巡游,让非遗“潮”起来;“来佛山 叹秋色”文旅推广活动精心设计推出秋色主题旅游路线,利用周末尽享佛山秋色魅力。
四是好逛:联动商圈打造“第二现场”,激活文旅消费。
今年秋色首次联动周边佛山王府井紫薇港、创意产业园、东方广场等商圈打造“第二现场”,设置大屏同步直播秋色巡游,推出非遗互动市集,打造沉浸式秋色节庆氛围。
五是好彩:推出系列秋色文创纪念,祈福灵应好运随行。
结合秋色文化元素和现代审美,设计推出系列秋色主题文创,覆盖非遗鱼灯、积木摆件、冰箱贴、明信片、托特包、纸扇及佛山非遗美食周边等多个品类,强化秋色祈福属性,丰富文创应用场景,向市民游客传递“有求必灵应”的情绪价值和美好祝愿,成为可带走的“秋色记忆”。今年还将创新推出秋色主题妆容,以秋色元素为设计灵感,让非遗美学与现代场景融合,进一步丰富秋色参与场景和体验感。
问:禅城区作为“佛山之心”、岭南广府文化的核心发源地,也是本届艺术节的“主场地”,能否介绍一下禅城区近年来如何建设岭南文化中心?
禅城区委常委周旭:
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和岭南广府文化核心发源地,禅城坚持以“文化为根、产业为脉、民生为本”,扎实推进岭南文化中心建设。
在发展定位上,禅城锁定了四大核心功能,要打造佛山的都市制造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商业消费中心和岭南文化中心,这也就是禅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锚定“六最佛山”目标,以“最佛山的文化、最优质的服务、最活跃的消费”等为方向,让文化成为串联城市发展的核心纽带。
在转型路径上,我们以文旅赋能破解“保护与发展”难题。城市更新中,将文化基因植入空间改造,佛山古镇、美陶湾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十大优秀案例,一处处旧厂房从工业锈带蝶变为艺术空间。产业焕新方面,以文商旅生态融合培育新动能,在公园、街巷、村落等五大空间中,打造音乐演出、数字文旅等“6+N”新赛道。商业消费领域,通过“票根经济”联动商圈,跨城观演乐迷消费转化率不断提升,形成“演艺引流、消费回流”的良性循环。
在生态构建上,我们以美学格调激活场景价值,培育主理人盘活闲置空间,让青砖瓦房里的咖啡馆、黑胶唱片铺成为城市漫游的打卡地。同时,发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发布音乐演艺“Show Plus 计划”,构建从IP培育、配套服务到生态圈建设的全产业链。
近年来,禅城城市发展的成效持续显现:2024年,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增长增速均居全市第一,规上文体娱乐企业数量占全市半壁江山,营收增速41%,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银河左岸、泡泡岛等音乐节连续打造全国爆款,助力佛山市2024年大型音乐节票房位列全国第五。禅城还获省厅文旅科技赋能表彰,三年两度斩获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2024、2025年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榜首,在全国“2024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稳居前十。
此次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落地禅城,正是对我们建设岭南文化中心的最好检验。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文化为笔,绘就“千年佛山 烟火岭南”城市新IP,让禅城真正成为岭南文化的展示窗口、湾区文化的交流枢纽、市民共享的精神家园。
来源:佛山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