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智韵芬芳。上东校园里一场历时一个月的文化盛宴——2023级“月满人团圆,智韵传千年”汉服文化节活动,如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邂逅,让千年的文化风雅与阳光少年的意气相互激荡,灼灼生辉。
金秋九月,智韵芬芳。上东校园里一场历时一个月的文化盛宴——2023级“月满人团圆,智韵传千年”汉服文化节活动,如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邂逅,让千年的文化风雅与阳光少年的意气相互激荡,灼灼生辉。
文化节上,汉服的飘逸与节日的热闹交织,传统民俗、非遗技艺在阳光校园又焕发出新的活力。一颗颗“文化自信”的种子,被阳光少年的热情唤醒,欣然生发。
文化认同,源于深入的了解与内心的喜爱。上东校园自九月初开始,便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探索氛围。孩子们通过语文课堂学习、小组讨论,课后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探寻汉服的发展演变、形制特点和文化内涵,并将所学知识配以缤纷色彩和创意插图,给予汉服文化一份独特的诠释。
“原来‘交领右衽’这个汉服的典型特征不仅是一种形制,更蕴含着‘以右为尊’的礼序!”一位同学在思维导图旁郑重写下注解。百余幅手绘小报,不仅展示着唐制的华美、宋制的风雅、明制的端庄,更展现出一种基于对汉服文化渊源的清晰认知而产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并非简单地复刻过去,而是让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本次文化节正是这样一场生动实践:它绝非单一的历史回溯,而是一次由阳光孩子人人参与的跨学科探索实践。除了语文学科,中秋主题还被老师们巧妙融入信息技术、科学、美术学科学习中,让孩子们在知行合一的学习与实践中强化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信息技术课堂·AI绘古风
利用AI绘图工具
输入“玉兔”、“广寒宫”等关键词
生成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古风画作
利用现代科技为传统文化插上了
创意的翅膀
科学课堂·巧手制香囊
了解植物香气的提取与应用
亲手制作中秋香囊
将科学知识、秋日馨香和节日祝福
尽收囊中
美术课堂·妙笔绘团扇
学习非遗漆扇的制作
并以中秋为主题制作扇面
在方寸之间勾勒出
自己对“明月”、对“团圆”的无限想象
文化自信,最终要落于行动、融于体验。本次文化节的高潮——民俗游园活动,仿佛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孩子们文化自信在趣味体验中绚丽绽放。
3.5班宋柯妤和3.7班张颢蓝共同主持文化节开幕式
9月29日下午,2023级师生身着各式汉服,穿梭于灯谜诗画之间,感受华夏衣冠的隽永之美,领略特色民俗之趣。
观看趣味皮影戏
年级节目演绎国风雅韵
年级节目演绎国风雅韵
投壶区前的凝神,锤丸体验中的专注,蹴鞠场上的欢呼……孩子们在古香古色的氛围中,感受着古人生活中的雅趣与豪情。宽袍大袖不仅没有成为羁绊,反而为孩子们的步履间更添一份典雅与从容。
投壶
蹴鞠
捶丸
“我们穿上汉服,猜灯谜、试捶丸、毛笔写祝福,似乎与课本里参加民俗活动的古人有了连接,感觉特别奇妙,特别有趣!”一位同学兴奋地分享。沉浸式的体验,让民俗活动和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图片或文字,而是变成了可触摸、可参与的真实经历。古人的雅趣与智慧也通过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孩子们在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文化认同。
书写祝福
猜灯谜
月满情浓,智韵流长。无论是领略汉服的古雅、品味诗词的韵律,还是感受民俗游戏的趣味、非遗技艺的精深,文化的种子都已被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那段衣袂飘飘的体验,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已然成为孩子们心中生动的文化印记。
这份印记浸透着满满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必将长成为支撑孩子们迈向未来的精神脊梁,也将如明月般,照亮他们未来前行的每一步。
来源:成都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