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得一提的是,上面展示的所有机器人动作都不是遥控完成的,而是由机器人自主完成的。它的名字叫Figure 03,是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 Figure 发布的第三代人形机器人。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Figure 03为走入家庭和规模化量产而来。
一间屋子里,一个机器人忙个不停。
给人端茶倒水、俯身收拾垃圾,转身清洗餐具,又熟练地将衣物洗净、折叠、归类,可以说是包揽一切家务活。
Figure 03 为客人送茶水
Figure 03 在清洗餐具
Figure 03 将衣服放入洗衣机
Figure 03 叠衣服
除了做家务,它还能胜任酒店前台、完成快递投递等服务类工作。
Figure 03 在和客户交流入住信息
Figure 03 在送快递
手部动作也非常灵敏,指尖可以感知 3 克的力 —— 足以握住一枚回形针。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展示的所有机器人动作都不是遥控完成的,而是由机器人自主完成的。它的名字叫 Figure 03,是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 Figure 发布的第三代人形机器人。
其具有以下特点:
Helix:Figure 03 配备了一套全新设计的传感器套件和手部系统,专为驱动 Figure 专有的视觉 - 语言 - 动作人工智能 Helix 而打造。家庭:Figure 03 增添了多项新功能,包括软性部件、无线充电、用于语音推理的音频系统,以及提升电池安全性,使其在家庭环境中更安全、更易用。大规模制造:Figure 03 从零开始就为高量产制造而设计。为了扩大规模,该公司在 BotQ 工厂建立了一条全新的供应链和一套全新的人形机器人制造流程。世界级规模:更低的制造成本以及为 Helix 带来的技术进步,将为商业应用带来显著优势。AI 优先:硬件完全为 AI 服务
若没有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便无法规模化。因此,Figure 03 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通过 Helix 实现机器人对真实世界的推理能力。为此,Figure 03 引入了全新设计的传感器套件和手部系统,专为激活 Helix 而生。
为此,Figure 03 的传感器套件与手部系统都经过了重新设计,以服务于 Helix 的数据输入和物理输出需求。
视觉系统
Figure 03 采用为高频视觉 - 电机控制而设计的下一代视觉系统。其全新的摄像头架构在更紧凑的外形尺寸下,实现了两倍的帧率、四分之一的延迟以及每摄像头 60% 的视场角拓宽。
结合扩大的景深,该架构为 Helix 提供了更密集、更稳定的感知流。这些进步对于在家庭等复杂、杂乱空间中进行智能导航和精确操作至关重要。
手部系统与传感
Figure 03 的每只手都集成了一个嵌入式掌心摄像头,具有宽视场角和低延迟传感特性,可在抓取过程中提供冗余的近距离视觉反馈。
这些摄像头使 Helix 即使在主摄像头被遮挡时(例如,当手伸入橱柜或在狭窄空间工作时)也能保持视觉感知,并实现实时的持续自适应控制。
同时,Figure 03 的手部系统在柔性和触觉设计方面实现了重大飞跃。更柔软、适应性更强的指尖增加了表面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在抓取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时更加稳定。
Figure 团队在评估现有市场方案后,认为当前的商用触觉传感器在耐用性和可靠性方面存在局限,无法满足真实世界中的高强度使用。为此,该公司自主研发了第一代触觉传感器,其设计原则聚焦于耐用性、长期可靠性和高保真传感。
根据技术规格,每个指尖传感器能检测到最小 3 克的压力变化,其灵敏度相当于能够感知一枚回形针放置于其上的重量。这种传感精度旨在让 Helix 系统能在物体发生滑落前,通过数据分析区分出抓握状态的稳定性,从而对易碎或不规则物体进行精细化的力度控制。
数据与学习架构
为支持大规模的持续学习,Figure 03 具备 10 Gbps 的毫米波数据传输能力。该功能允许整个机器人舰队将海量的端侧数据(TB 级别)上传至云端训练平台。从系统架构上看,视觉、触觉和数据传输能力的整合,旨在为大规模的端到端像素到行为学习模型提供硬件支持。
为家庭而设计
为实现在家庭这类非结构化环境中的有效运作,机器人需具备与人类无缝协作的能力。围绕该目标,Figure 03 在设计上进行了一系列以安全性为导向的改进。
物理交互安全:机器人在关键结构位置采用了多密度泡沫材料,以降低夹伤风险,并在外部使用了柔软的纺织品覆盖,替代了传统的硬质机加工外壳。相较于前代 Figure 02,Figure 03 的整体质量降低了 9%,体积也经过优化,旨在提升其在家庭空间内的通过性。
电池系统:其电池设计集成了多层级的保护机制,覆盖了从电池管理系统(BMS)、电芯、内部连接件到电池包外壳的各个层面,用以防止因误用或故障引发的安全问题。该电池系统已通过 UN38.3 运输安全标准认证。
维护与交互:机器人的软性外部部件支持免工具拆卸和更换,且材料本身可清洗,简化了维护流程。音频硬件系统也进行了升级,扬声器尺寸扩大一倍,功率提升近四倍,麦克风阵列的位置也经过重新布局,目的是提升实时语音对话的清晰度和可靠性。
自主运行:为实现无线缆的自主运行,Figure 03 支持无线感应充电和无线数据传输。其脚部集成了充电线圈,机器人仅需站立在配套的充电底座上即可进行 2 kW 功率的充电。此设计使其能够根据任务需求,全天候自主规划充电与作业循环。
面向规模化生产的设计
区别于传统作为工程原型而设计的人形机器人,Figure 03 是该公司首款以高产量制造为前提从零开始设计的型号。其实现路径主要依赖三大支柱:设计与流程革新、供应链建设以及名为 BotQ 的制造工厂。
设计与制造工艺:从 Figure 02 到 Figure 03 的迭代涉及对几乎所有零部件的重新设计,核心原则是可制造性(Manufacturability)和成本控制。工程团队显著减少了零件总数和装配步骤。制造工艺上,从 Figure 02 以 CNC(数控机床)加工为主,转向大量使用压铸、注塑和冲压等模具化工艺。这一转变虽然需要大量的早期模具投入,但其回报是单位制造成本的大幅下降,且规模效益会随产量攀升而凸显。
供应链策略:Figure 对执行器、电池、传感器、结构件和电子设备等关键模块采取了垂直整合策略,所有设计均在内部完成。对于其他零部件,则通过筛选,与能够满足其产量、交付时间和质量标准的供应商建立合作,构成了一个全球化的供应链网络,以支持其增产计划。
生产设施(BotQ):BotQ 是 Figure 为机器人生产建立的专属工厂。其第一代产线初期规划年产能为 12,000 台,长期目标是在四年内累计生产 100,000 台。Figure 选择自建工厂而非依赖合同制造商,旨在对关键系统的质量、迭代速度保持直接控制。工厂的核心是一套内部开发的制造执行系统(MES),用于实现生产流程的数字化集成。每个子组件和最终成品在生产过程中都具有完全的可追溯性,以确保质量控制、可重复性及持续的流程改进。
为世界级规模而设计
针对家庭环境复杂性所做的开发,使得 Figure 03 平台具备了成为通用型产品的潜力,其能力可迁移至商业应用场景。
性能指标:该型号的执行器运行速度提升了一倍,同时具有更高的扭矩密度(Nm/kg),直接效益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执行物体的拾取和放置等循环任务。感知与操作:为 Helix AI 系统改进的手部和传感器套件同样适用于商业用途。升级后的视觉系统有助于在商业环境中进行导航和精细操作。手部的物理改进(柔性材料、指尖接触面积、触觉传感)使其能够更好地处理薄金属片、可变形塑料袋等工业环境中常见的物体。运行效率:感应充电功能允许机器人在任务间歇期或短暂暂停期间进行机会充电,从而实现接近连续的运行。无线数据卸载功能也使其可以在返回充电位的同时,完成数据的同步与传输。商业定制:商业客户可以为机器人队伍定制化外部组件,例如选用更耐用或防切割的材料,并进行针对特定环境的设计修改。机身上的侧屏可用于大规模机器人队伍的快速识别,并可定制显示内容以匹配客户的品牌或运营需求。参考链接:https://www.figure.ai/news/introducing-figure-03
来源:机器之心Pro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