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的琼瑶男主顶着烈日穿四层厚戏服,中暑晕倒后第二天接着登台;TVB 的 “帝王专业户” 骑着摩托载着 “秦始皇” 在景区互动,游客喊句 “参见皇上” 就当场 “封官加爵”。
曾经的琼瑶男主顶着烈日穿四层厚戏服,中暑晕倒后第二天接着登台;TVB 的 “帝王专业户” 骑着摩托载着 “秦始皇” 在景区互动,游客喊句 “参见皇上” 就当场 “封官加爵”。
这些荧幕上的熟面孔,如今扎堆景区当起 NPC,背后藏着的不只是个人选择,更是整个行业的现实缩影。
63 岁的马景涛,早年间凭《青青河边草》《孝庄秘史》成观众心中的 “深情男主”,如今却成了景区里的 “移动经典 IP”。
一个月内他跑了三个景区,先后扮过张无忌、何世纬,甚至头戴金冠穿大红袍当起 “财神”,边表演边喊 “马上来财”。
今年杭州景区直播时,35 度高温下他裹着四层戏服连演四天,最后体力不支倒在台上,简单检查后第二天又准时出现,继续对着游客鞠躬表演。
大家都知道他拼,是因为三个孩子的开销压得人喘不过气。
两个儿子在上海读国际学校,每年学费四五十万,小儿子学音乐准备去韩国当练习生,一年培养费就超百万,单教育支出就容不得他停下。
和马景涛一样在景区找到 “新舞台” 的,还有不少老戏骨。
70 岁的寇振海,当年凭《情深深雨濛濛》里的 “陆振华” 家喻户晓,如今拎着马鞭站在歌舞厅门口,前一秒还板着脸喊 “谁是黑豹子”,下一秒就扭胯热舞,活脱脱抢了 “依萍” 的活儿。
他家里有三个孩子要养,妻子比他小 21 岁,全家的生计都靠他跑场支撑。
56 岁的翁虹也没闲着,在杭州景区梳着《春光灿烂猪八戒》里的猫妖发髻,伸爪勾唇一笑,还俏皮问游客 “25 年了我还是童年阴影吗”。
转场到广东景区,又穿酒红色亮片短裙唱怀旧港曲,风韵丝毫不减。
还有 62 岁的江华,国庆期间在广东景区龙袍加身,重现《九五至尊》里的雍正风采;79 岁的罗家英披着袈裟当 “唐僧”,一开口还是那句经典的 “only you”。
这些人扎堆来景区,说到底是影视行业给的机会太少了。
2018 年 “限薪令” 后资本退潮,近万家影视机构关了门,开机率和剧集备案数一年比一年低。
云合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长视频平台只上新 271 部剧集,比去年少了 33 部。
更关键的是,资源全往头部流量和年轻演员身上靠,有制片人直白说 “选角像点外卖,要么贵的招牌菜,要么便宜的特价菜,中间档没人要”。
中老年演员擅长的正剧、年代剧越来越少,能拿到的角色不是 “父母” 就是 “师父”,戏份少还没层次,甚至很多时候连客串机会都难争取。
郑国霖就经历过这种低谷,2010 年整整一年没戏拍,后来只能接 “爸爸专业户” 的角色,2024 年一年就演了 11 个父亲,从《长相思》里杨紫的爹,到《七时吉祥》里杨超越的爹,角色越来越单一。
对这些演员来说,景区演出虽累,却是当下的 “稳妥选择”。
时间固定不用等剧本,报酬结得快不拖款,还能靠老角色拉近距离 —— 郑国霖就说,刚开始在景区有点尴尬,直到游客喊 “参见皇上”,瞬间唤醒了他的 “戏魂”。
为了做好这份工作,他还特意恶补脱口秀,练习怎么跟游客互动,现在每场表演都能让大家笑个不停。
而景区也乐意请他们,有老戏骨驻场的场次,门票销量比普通场高三成,既能给文旅市场添活力,又能让游客有新鲜感,算得上是 “双向奔赴”。
除了景区,不少艺人也在找其他出路。
TVB 小生陈键锋,以前演《美人心计》圈了不少粉,2019 年因病淡出演艺圈后,考了潜水教练证、幼儿护理证,还从法国蓝带烹饪学院毕业,现在开了家法式餐厅当厨师,偶尔还会在社交平台分享做菜视频。
42 岁的香港小姐陈思琪,没戏拍后在广东摆摊卖鸡爪,出摊时会跟顾客聊天,说 “香港小姐的头衔换不来工作,不如踏实做点实事”,现在已经在筹备自己的小店。
去年参加《披荆斩棘的哥哥》的沈震轩,最近在深圳开网约车,接单时遇到认出他的乘客,还会笑着说 “以前演使徒行者,现在当司机,都是靠手艺吃饭”。
这些曾经的荧幕明星,如今放下 “光环” 谋生,看着有点唏嘘,却也透着一股实在。
他们没抱怨行业变化,而是主动适应 —— 郑国霖在微博里写 “想好好活着就要努力工作,努力工作才能快乐活着”,这句话或许就是最好的写照。
毕竟,无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景区里,能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靠自己的双手过日子,就值得被尊重。
“李世民”“猫妖”“陆司令”……荧屏“老戏骨” 景区“再就业”
河南商报
2025-10-10 07:00
演员江华广东一景区营业引关注,何必唱衰艺人景区再就业
2025-10-07 14:57·扬子晚报
来源:聆听娱纪一点号